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8):2577-258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在经整体护理干预之后,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辅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例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调整其全身状况,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进行体位和活动指导,加强对脑高灌注综合征、术区血肿的观察和护理,注意观察呼吸变化和有无脑卒中发生,预防感染,并做好负压引流护理和抗凝护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出院时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记忆力明显好转,无语言障碍等.复查颈动脉超声示全部患者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术后恢复期发生切口皮下血肿1例,脑出血1例.结论: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危险因素的评估,观察血压的波动范围,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脑出血,脑血流过度灌注,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手术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术后随访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除1例出现不可逆脑损坏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复查颈动脉血流通畅,无再狭窄.提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其术前心理护理及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治疗的基础护理措施,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是关键,健康指导对确保手术疗效,促进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雅凤  唐晟  刘宗琼 《护理学报》2005,12(12):27-28
总结了1998年6月-2005年7月8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体会。手术前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作好危险因素的评估,观察血压的波动范围,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脑缺血、脑血流过度灌注、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手术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做好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疗效.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12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所有患者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达70%~90%,术中放置颈动脉转流管,常规使用肝素抗凝,术后药物控制血压及监测生命体征.结果 2例术后8~10 d发生脑出血再手术,1例术后死亡.其他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通畅.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种简单、较为安全的方法.术中精细操作、合理使用转流管、术后药物控制血压、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术后恢复满意,1例出现术野血肿,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出现听力减退,1例出现头晕。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术前、术中抗凝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胜英 《天津护理》2014,22(6):491-492
总结4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护理,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后进行体位和活动指导,加强对脑高灌注综合征、术区血肿的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呼吸、血压变化和有无脑卒中发生,预防感染,并做好负压引流管的护理及抗凝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病情观察、切口护理、基础护理要点,评价围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 18例患者出院时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改善,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结论预见性地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柳琳  陈彩央 《护理与康复》2015,14(3):290-291
<正>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由颈动脉内膜发生粥样硬化而导致的管腔狭窄,是引起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预防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2]。CEA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技巧性强,手术室护士只有充分了解病情和手术方案,才能保障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17-3918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e CEA组48例和p CEA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使用抗生素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e CEA组的手术时间为88.38±20.56min,短于p CEA组的115.37±28.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 CEA组的术中失血量、使用抗生素例数、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较p CEA组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式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e CEA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降低住院时间上更具有潜在优势,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进行手术方式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2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13~15min,平均(14.13±2.54)min;手术时间100~120min,平均(100.28±10.15)min;术中出血量150~200mL,平均(172.43±12.64)mL。术后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血压的控制和避免术后再次发生栓塞,因此术中应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合理用药;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栓塞,其是保证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总结10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术前护理经验。认为术前护理的要点是重视术前教育,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密切观察脑缺血症状,配合医生适当调节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做好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本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后第8天脑出血,经治疗后好转出院;5例切口血肿,其中1例因血肿小行保守治疗,4例紧急施行血肿清除术,均顺利出院;4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征象,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经验。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进行5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58—79岁,平均72.5岁。所有病人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或彩色B超筛选,颈动脉造影和CT颈动脉三维成像确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80%,其中左侧32例,右侧20例,双侧5例,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6例。有12例病人为分叉部狭窄,31例CT发现有“腔隙性脑梗塞”,13例有局灶性脑梗塞,1例昏迷病人为右侧大面积脑梗塞。15例有“糖尿病”史,18例有“高血压病”史。所有病人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进行了补片,2例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 1例于术后第10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前昏迷于术后第一天清醒,且能简单发音,一周后能扶床沿站立。1例声嘶,术后一个月恢复正常。另有5例颈部血肿。有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其他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术,对术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后,发生脑卒中2例,其余未出现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虽然近年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CAS)发展迅速,但仅作为预防性治疗,CEA仍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因严重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术式(sCEA)87例(其中35例使用转流管),外翻术式(eCEA)92例。结果术后24 h死亡1例,围术期内发生急性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2例,明确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5例,轻度伸舌偏移、发音嘶哑、暂时性失语各1例,切口局部感染1例,伤口出血5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难治性心律失常2例,坠积性肺炎1例。结论围术期应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充分评估准备、针对性脑保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到有效预防、重点观察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影响和确保患者治愈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标准手术方法,已经被欧美等国家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肯定。预防术中阻断颈动脉导致脑缺血及其并发症是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使用血管转流管的设计是建立人工通路,将手术区上,下的动脉血流连接起来,以维持血流进入脑血管系统。我院2003年3月~2007年9月施行15例转流保护下CEA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颈部及大脑中动脉血管血流峰值,并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颈动脉血流峰值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