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4年Merton首次提出概念:手术创伤导致的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指外科手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睡眠时间延长、注意力涣散、行为与思维缺乏主动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和躯体疼痛、失眠、情绪抑郁和免疫功能异常等一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在一般大手术后康复期都会发生POFS,其中1/3患者会有疲劳、乏力的感觉,有的甚至可以延续到术后两个多月[1]。POFS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易诱发更多的并发症,而且降低了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从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降低了手术医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丹麦Kehlet最早提出了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称之为术后加强康复(ERAS) 程序.FTS在临床上最早成功应用于结直肠的择期手术治疗.近年来,胃癌患者应用FT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进一步证实[1].这些ERAS措施实施的目的,是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2],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作者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分别应用FTS方案和对照方案,对2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术前由于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加上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1].研究证实[2],对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EN)明显优于肠外营养(PN),因小肠具有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多数营养物质都在小肠消化吸收.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对51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手术后患者体内缺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逐渐受到人们重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广泛用于克罗恩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和肿瘤恶病质等疾病。本组在胃癌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PN)液中添加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观察其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和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需禁食较长时间,加上慢性疾病、手术打击等因素,多存在营养障碍,这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极为不利,因而,胃癌术后及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营养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2种[1],其中肠内营养以其利于维护肠黏膜完整性、并发症少、技术要求低、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更常用.2002年3月~2003年7月我科采用针刺置管空肠造瘘(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NCJ)输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为28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营养支持,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危险因素,旨为临床早期制定干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156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Piper-12疲乏调查量表调查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发生情况,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疲劳综合征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据调查发现,156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发生疲劳综合征者45例、未发生疲劳综合征者111例,疲劳综合征发生率为28.9%(45/156);性别(女)、年龄(≥65岁)、术后焦虑/抑郁、术后营养不良、术后疼痛NRS评分(≥7分)、术后睡眠障碍、术后恢复时间(≤7 d)是胃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与患者性别、高龄、术后焦虑/抑郁、营养不良、疼痛及睡眠障碍及术后恢复时间≤7 d等因素相关,应早期识别疲劳综合征高危人群,针对性制定干预对策,降低术后疲劳综合征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1月起开始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应用前(2015年7~12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6例,应用后(2016年1~6月)收治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为48例,对应用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后,护理人员胃癌术后肠内营养误吸预防性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 应用护理决策思维图式引导法对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实施误吸预防,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在该预防性护理领域的工作能力,降低误吸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胃瘫综合征(post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功能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0.4%~5.0%[2]。2005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1例病人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积极护理,取得  相似文献   

9.
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多存在营养障碍,提高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对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40例胃癌术后经空肠造瘘管的早期肠内营养,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且充满压力的专业[1].手术室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手术患者和手术、麻醉医生,而且面对的又是强度高、紧张度高的护理工作应激,如果不能进行积极的应对并及时有效地控制,就可能发生应激反应[2],表现出焦虑、心理疲劳综合征等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胃癌69例术后肠内营养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7 d后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绝经期乳腺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绝经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疲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绝经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POFS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全民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43-1244
胃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在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中日本、中国、南非和东欧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1].据相关文献报道[2],2000年我国死于胃癌的患者人数为32.56/10万,该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I期胃癌仅占3.7%,患者在患病5年后的生存率仅为12%.作者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就诊而临床确诊胃癌患者50例,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最常见癌肿之一,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到目前为止,胃癌在临床上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有50%的病人在就诊时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使病人对手术及综合治疗的耐受性下降[1],部分病人由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和营养不良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并对远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营养支持疗法是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2010年1月-2011年11月,我科对10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后病人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对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肛门排气时间为标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病变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经常处于营养障碍、营养不良状态。手术创伤又加快患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加重负氮平衡,使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常出现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fatiguesyndrome,POF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我们联合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Nutrition,TPN)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在通过代谢调理作用给予26例胃肠道手术创伤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也改善了患者术后机体疲劳状态,取得满意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采用保守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护理、严密监测病人的电解质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临床保守治疗效果,避免再次手术,减少病人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7.
按照老人以及家属意愿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4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进行全胃肠外营养。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同营养应用后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情况。术前两组患者的CRP、ALB以及PA水平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CRP水平和术前没有差异(P>0.05),显著低于相同时间对照组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B水平和对照组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P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分没有差异,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d,研究组的疲劳评分显著第一术后第一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的应用,有效降低全身性应激反应,并且缓解术后乏力。  相似文献   

18.
赵明宏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14-22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53例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普通输液组各51例.对3组统计疲劳计分(Christensen计分),测量血浆蛋白等指标,计算术后氮平衡.结果:综合各项监测指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改善高龄食管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疗效最佳,肠外营养次之,普通输液方式疗效一般.EN与PN组术后疲劳程度明显轻于普通输液组(P<0.01);术后第7天,EN组与PN组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组(P<0.01);术后第7天氮平衡改善,EN与PN组差异显著(P<0.05),且均明显好于普通输液组(P<0.01).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较快达到正氮平衡,明显减轻疲劳综合征严重度且缩短病程,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肠内混合性营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41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自制肠内混合性营养支持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例出现轻度腹痛不适或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注或控制输注速度或降低浓度后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输注肠内混合性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行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浓度、营养液量、禁食时间、感染和使用抗生素均与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腹泻是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护理过程中控制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量、禁食时间、感染和抗生素使用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