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被分为两组,其中肋间臂神经保留组38例,肋间臂神经切除组34例。术后对病人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上臂感觉障碍率术后2周时分别为63.16%和94.12%,术后3月时分别为13.16和58.82%,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及预后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Ⅰ、Ⅱ期)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辉  费慧娟 《解剖与临床》2006,11(3):190-190,194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1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技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7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3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79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1例(占89.9%),感觉异常8例(占10.1%);而切除肋间臂神经33例患者中30例(占90.9%)有感觉异常.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9a,112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照研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淋巴结清扫术中对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与否,探讨该术式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在以往对I期、Il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乳腺癌根治术Anchincloss术式的基础上进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改良,随机选取了 150例Ⅰ、Ⅱ期女性乳腺癌患者 ,随机均分为保留组和切除组。 结果 保留组的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和疼痛等不良主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期内两者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I期、Il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综合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7例术时保留肋问臂神经,对照组42例术中切除肋问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0.8%,而对照组高达6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3.18,P<0.01)。结论: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除术患者,术中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腋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部分,若术中忽视对肋间臂神经的保护,患者术后常出现患侧上臂及腋窝的感觉障碍。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例,现将治疗情况及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对感觉障碍影响的研究.方法 对146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保留组(67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ICBN,对照组(79例)行腋窝清扫时常规切除ICBN.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异常等情况.结果 保留组及对照组术后1、3、6个月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7.9%、74.9%,11.9%、60.7%,7.4%、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78,P<0.001;x2=36.54,P<0.001;x2=42.80,P<0.001).手术时间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到5年期间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不影响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乳癌根治术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外科治疗正朝着缩小创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更加重视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传统术式缺乏对保留肋间臂神经及胸前神经意义的认识,若在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丧失胸前神经(ATN)及肋间臂神经(ICBN),患者术后胸大肌或胸小肌萎缩,患侧上臂腋后侧皮肤常有疼痛及感觉障碍.我院30例患者施行了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乳癌根治术,本文将手术方式、术后表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采用溶脂法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50例Ⅰ~Ⅲa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保留组26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采用溶脂方法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切除组24例按照常规方法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未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患者上臂感觉功能情况。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为(102.3±15.6) min,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5±8.8)枚;切除组手术时间为(95.6±12.4) min,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2±9.5)枚,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与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2±11.5) mL与(98.5 ±13.4) mL,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观察患者上臂感觉功能情况,保留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皮肤麻木、疼痛,占11.5%;切除组患者中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异常,占83.3%,主要表现为感觉减退、麻木、疼痛及烧灼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后,保留组患者感觉异常症状均恢复,而切除组恢复不明显,仍表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所有患者均未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术中溶脂辅助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操作方便,简单可行,腋窝血管神经更加清晰,保留肋间臂神经更加容易,且并未影响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手术时间。该方法降低了术后患侧上臂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184例,其中50例行保留ICBN的SLBN,134例行切除ICBN的SLBN.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切口合并症;记录SLNB后术侧上臂和腋窝疼痛及感觉异常情况及转归.结果:保留ICBN组与非保留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切口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组及非保留组术侧上臂、腋窝的疼痛及感觉情况发生率近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皮肤感觉异常术后0.5~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3个月非保留组的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皮肤感觉异常的缓解率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SLNB中保留ICBN的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可减少患者术后术侧腋窝及上臂疼痛、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能保持患者术后高质量的生活,保留ICBN的乳腺癌SLNB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对其肋间臂神经进行切除,于患者出院之后进行24个月的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之后,有3例患者的上肢感觉出现障碍,发生率达9.38%,而对照组有24例患者的上肢感觉出现障碍,发生率达75.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后,无1例患者的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情况。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在予以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之后,应保留其肋间臂神经,能有效避免患者侧腋窝、上肢皮肤感觉出现障碍,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沙培林腔内注射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抽净积液后腔内注射沙培林混合液,3h后抽净药液,再用绷带加压包扎积液创面;对照组仅以50%葡萄糖腔内注射,其余步骤相同。观察两组皮下积液改善的效果以及发热和局部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积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45±36.22ml vs 172.41±45.37ml,P0.05);第一次治疗后和第二次治疗后,观察组积液量均少于对照组(55.43±36.29ml vs 132.31±41.65ml,18.39±15.47ml vs 69.42±38.75ml;P0.05),积液完全消失时间(3.22±0.64天vs11.84±1.8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率均为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皮肤坏死事件。结论:局部腔内注射沙培林可很快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2N0M0 、T3N0M0原发性浸润性膀胱癌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34例原发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术式分为3组,单纯治疗组(S组) 56例行单纯保留膀胱手术,术后常规行丝裂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6个月以上,其中T2N0M0 28例,T3N0M0 28例;综合治疗(I组) 37例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行静脉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并常规行丝裂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6个月以上,其中T2N0M0 16例,T3N0M0 21例;根治组(R组)41例行根治性手术,其中T2N0M0 20例,T3N0M0 21例.比较3组患者的三年总体生存率以及相同临床分期患者的三年生存率.结果:S组三年总体生存率为39.29%,T2N0M0患者三年生存率为42.86%,T3N0M0为39.26%;I组三年总体生存率为70.27% 、T2N0M0患者三年生存率为75.00%、T3N0M0为66.67% ;R组三年总体年生存率为75.61%,T2N0M0患者三年生存率为80.00%,T3N0M0为71.24%.S组与I组间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N0M0 、T3N0M0临床分期的原发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综合治疗与根治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建议采用保留膀胱的综合方法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并发症、肿瘤学风险与疗效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基础上,结合在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检索近年来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相关文献,分析保留NAC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肿瘤学风险、适应证、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并发症和疗效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果: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NAC并不带来肿瘤残留危险,临床应用不难掌握,与传统改良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并没有提高,疗效确切。结论: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腺的自然皮肤和乳头乳晕复合体,为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8例临床确诊ALS、6例临床拟诊ALS、4例临床可能ALS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远端神经传导测定,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运动末梢潜伏期(DML)进行测定并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确诊ALS的神经电生理测定各值异常均高于拟诊ALS和可能ALS(P<0.05),拟诊ALS和可能ALS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ALS组EMG异常率85%,MEP异常率72.4%,神经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降低36.2%,SCV基本正常,F波出波率下降33.3%,F波振幅增高26.3%,H波振幅增高26.3%。结论:EMG对ALS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EMG是ALS诊断的重要依据;MEP对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F波、H波对ALS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神经传导测定用于AL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手术治疗乳腺癌152例,其中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122例,统计分析其术后皮瓣坏死率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结果:152例患者中36例皮瓣坏死(23.7%),皮瓣坏死与皮缘的对称性、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伤口与腋窝的加压与否明显相关(P〈0.01),与基础病、手术方式、游离皮瓣的工具、止血剂的应用无关(P〉0.05)。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的破坏是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其解剖认识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