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脉冲射频术(PRF)与射频热凝术(RFTC)对兔股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疼痛治疗.方法 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均分离双侧股神经,分别采用PRF及不同热凝温度的RFTC对股神经进行治疗.T42组(温度42℃,时间120 s,脉冲频率2 Hz),T42′组(同T42组,重复1次),T50组(温度50℃,时间120 s),T70组(温度70℃,时间120 s),T80组(温度80℃,时间120 s).5组射频治疗后均取股神经作光镜检查.结果 光镜下,T42组大部分神经束结构完整,仅局部少量神经束外膜轻度热凝性破坏;T42'组可见局部神经束外膜热凝性破坏;T50组可见神经束外膜局灶性热凝性破坏,神经纤维束局灶性外膜不完整;T70、T80组均见外膜及神经纤维热凝性变性、坏死并出现断裂现象,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索结构完全破坏.结论 RFTC严重破坏神经及周围组织,导致毁损性损伤;而PRF对神经及周围组织损伤轻微,较RFTC安全、重复性高.同时证明RFTC的镇痛作用是通过破坏神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当代医学》2011,(19):F0003-F000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人民币268元 简介:《肝癌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一书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陈敏华教授、美国哈佛大学S.NahumGoldberg教授主编,汤钊猷、刘玉清院士为顾问。联合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以及香港地区、国内十数名相关领域顶级专家权威,总结他们十余年数千例的肝癌患者治疗经验,历时四年完成。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针对肿瘤局部的微创治疗方法,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定位准确的治疗恶性文体肿瘤的微创技术。近年来,此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肝癌,并且扩展到肿癌、胰腺癌和骨癌等文体肿瘤。随着RFA治疗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RFA技术的不断改进,局部肿瘤治疗的疗效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定价:人民币268元简介:《肝癌射频消融—基础与临床》一书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陈敏华教授、美国哈佛大学S.Nahum Goldberg教授主编,汤钊猷、刘玉清院士为顾问,联合美国、英国、  相似文献   

5.
6.
射频消融在较大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较大原发性肝癌(肿瘤最大直径≥4cm)射频消融后的治疗结局和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对441例失去手术机会的较大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肿瘤最大直径4~8.2cm[平均(4.6±0.63)cm]。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后凝固性坏死结果、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预后。结果: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率72.9%。与射频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20.9%,严重并发症发生率9.5%。与射频消融有关的死亡7例。随访1~62个月,359例患者的379个直径≥4cm的肿瘤得到有效随访资料,其中302个肿瘤术后完全坏死,130个肿瘤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43.0%。肿瘤直径4~5cm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8.1%和17.6%;肿瘤直径5~6cm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3%、36.4%和9.7%;直径≥6cm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6%、28.1%和0。结论:对于不可切除的较大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是较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射频热凝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射频(CRF)与脉冲射频(PRF)技术的镇痛机制及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用射频仪发出的CRF或PRF电流分别作用于不同的脊神经背根神经节(DRG),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DRG组织结构及传导机能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CRF组少数病例术后发生患侧下肢短时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并可引起神经组织结构的改变,而PRF对运动功能和神经组织结构无影响。结论:CRF与PRF镇痛效果相似,但PRF较CRF更安全,适应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2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8.48±0.69)分、(1.20±0.43)分和(1.31±0.36)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值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显效27例(84.4%),好转5例(15.6%),有效率100%。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下鼻甲肥大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心脏射频消融术血栓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左侧心脏射频消融术158全,并发血管栓塞2例,发生率1.3%,其中21例术前及术后第3天测定纤维蛋白原定定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为RFCA后血液呈高凝趋势,认为与心肌局部损伤、组织的暴露、血管内膜的损伤及消融时血细胞的破坏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史在1年以上,瘢痕处于成熟期,病情稳定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36例。每例选择两处瘢痕相似的部位,进行自身对照。治疗组采用射频消融祛除瘢痕;对照组不做处理。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在射频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经射频消融治疗后,瘢痕的颜色、厚度、柔软度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增生性瘢痕可使瘢痕颜色变淡、厚度变平,是一种理想的祛除瘢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Xie Y  Meng SR  Peng J  Xu DL  Deng C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20-242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18例确诊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后接受射频消融术。术中寻找Purkinje电位(P电位),标测到P电位较体表的QRS波提前≥20 ms为理想消融靶点。在25 ~35 W,60℃左右的设置下行消融。其周围位置在同样的设置下消融。达到消融终点后,行右心室刺激或者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后再行右心室刺激检验消融效果。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随访3~6个月。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起源左后分支,1例起源左前分支,室速,分别在左中后间隔及前间隔消融成功。术中全部达到消融终点,均未再能诱发室速。理想靶点的P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4.0±3.5)ms。发现提前越多,消融所需时间越少。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穿刺口血肿,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3~6个月,有2例多次心动过速发作,发作性质及心电图同前。治愈率达88.9%。结论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对心脏自主神经损伤及部分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RFCA)对心脏自主神经损伤与消融部位、累积能量、心肌损伤生化指标改变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1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RFCA者,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和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5例与间隔部旁道5例归为间隔组,左侧游离壁旁道19例与右侧游离壁旁道2例归为游离壁组。结果:间隔组RFCA术后HF、LF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游离壁组术后F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即刻cTnI阳性率为58.3%,AST为41.7%,显著高于其它指标CK:4.2%,CK-MB:10.4%,LDH:20.8%);术后1h、12h、24hcTnI阳性率,分别为58.3%、54.2%、56.3%、52.1%;游离壁组△HF、△LF与累积能量显著相关(△HF:γ=0.688,P<0.01;△LF:γ=0.462,P<0.05);未发现心率变异性改变与生化指标改变间有相关性。结论:间隔部RFCA可损伤迷走与交感神经,游离壁RFCA可损伤迷走神经,RFCA对心脏自主神经损伤与消融部位、累积能量有关,而与心肌损伤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比较脉冲射频(PRF)及连续射频(CRF)处理大鼠坐骨神经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5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只暴露分离坐骨神经不做任何处理;假实验组插入电极但不通电流;PRF-42℃组,给予脉冲射频处理,温度42 ℃; CRF-42℃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42℃;CRF-70℃组,给予连续射频处理,温度70℃.观察不同处理组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比较神经病变的分级.结果 所有处理组中的无髓鞘轴突均表现为正常的超微结构,PRF-42℃组大部分轴突仅表现为磷脂脱落,未发现存在严重变性的髓鞘轴突,也可发现新形成的髓鞘轴突.CRF-42℃组约1/3的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而CRF-70℃组多数髓鞘轴突可以观察到严重的变性.变性表现为髓鞘崩解、形成髓鞘球,细胞骨架成絮状或消失,线粒体膨胀或消失.PRF-42℃组展示较好的分级情况,而CRF-70℃组分级情况最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脉冲射频可以造成可逆的磷脂脱落,而连续射频尤其是高温射频(70℃)对神经结构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提示两种模式的治疗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罗葆明 《当代医学》2002,8(2):47-50
由于射频电极的不断改进,使单次射频消融覆盖范围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具有损伤小、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因此,病人可在清醒状态下及门诊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并可重复多次治疗;射频消融的疗效可由多种影像学方法监测及动态跟踪评估。所以射频消融对肝脏小肿瘤的治疗具有广阔前景。但其单次射频消融覆盖范围仍有一定限制,改进射频技术和使用方法以提高疗效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束这患者,采用下位法或中位法消融慢径。结论:RFA治疗AVNRT效果佳,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旁道射频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希氏束旁旁道的患者,其中显性旁道4例,隐匿性旁道8例。采用在窦律下,温控55-60℃,能量15-50 W消融。结果:1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1例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余10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精确的标测和窦律、低能量下消融希氏束旁旁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我院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自1993~2004年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的291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291例快速心律失常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隐匿性旁道178例,其中左侧旁道91例,右侧旁道87例;显性预激(WPW)18例,其中A型预激10例,B型预激8例;合并房扑2例,合并室速1例,多旁道者13例,经射频消融均获成功。3个月内复发者2例,出现一过性2∶1房室传导阻滞1例,致右侧气胸1例。复发者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高,且安全、可靠,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8例IVT的患者,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5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3例,先采用激动标测,然后采用起搏标测,标测到靶点后行射频消融。[结果]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均一次消融成功,无复发。[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加起搏标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