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胆囊癌肉瘤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TM)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了解该肿瘤的特征.结果 大体检查肿瘤呈质硬灰白色肿块.镜检显示病变上皮性源肿瘤成份和间叶源性肿瘤成份并存,癌和肉瘤之见无移行现象.免疫组织化学上皮源性肿瘤成份CK( )、EMA( )、Vim(-);间叶源性肿瘤成份Vim( )、CK(-)、EMA(-).两者CD34(-)、CD68(-)、SMA(-)、Des(-)、CD117(-)、S-100(-)、MyoD1(-).结论 原发于胆囊的癌肉瘤较罕见,诊断需与胆囊未分化癌及胆囊腺肌瘤病等鉴别.免疫组织化学CK、EMA等标记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骨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骨上皮样血管肉瘤镜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为上皮样,呈巢状、条索状及丛状分布。易与低分化癌和其他上皮样肉瘤相混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特异地表达CD31、CD34和FⅧ因子等血管源性标志物。结论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且往往迅速转移,预后很差。病理医师需仔细观察光镜下组织形态,并结合一组免疫组化标记,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复习。结果癌和肉瘤混合存在。癌样腺体或呈腺泡状、乳头状,有时伴有鳞化。肉瘤成分相似于间质肉瘤,主要为梭形细胞,部分细胞可呈多形性,偶可见向肌母细胞分化的特征。癌的成分主要有腺癌和鳞癌,其中以腺癌为主(95%)。有同源性和异源性的肉瘤成分,前者典型的是梭形细胞肉瘤,后者除梭形细胞肉瘤外,还含有横纹肌肉瘤、成骨肉瘤、软骨肉瘤或脂肪肉瘤,神经胶质成分。结论宫颈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一种由恶性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成的罕见恶性肿瘤,应提高临床病理诊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与组织学起源关系.方法 对3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病例均发生在中老年妇女,年龄36~91岁不等,病程10天~20年,单侧乳房外上象限多见,可伴有皮肤溃烂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常提示肿块回声分布不均,边界欠清,不规整,血流丰富.X线钼靶检查BI-RADS级别高.肉眼肿块边界欠清,切面灰白,质中偏硬.镜下改变:肿瘤细胞由类圆形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构成,伴有鳞状上皮、平滑肌、软骨和骨组织分化.上皮样细胞呈巢团实性,伴有粉刺样坏死,形似浸润性导管癌结构.梭形细胞弥漫排列,异型性大,形似肉瘤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3例中,2例癌成分均表达CK、E-cad、CK(H)和EMA,肉瘤成分表达Vimentin、SMA、S-100和EMA; 1例癌和肉瘤成分均表达CK和Vimentin,肉瘤成分表达CD34.结论 乳腺癌肉瘤是一种既可表达上皮性抗体,也可表达非上皮性抗体的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肿瘤的发生与导管上皮有关,部分病变可能与肌上皮化生有关.免疫组化相关抗体检测,可提示肿瘤成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26例骨髓转移癌血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为癌,来自鳞状上皮者称为鳞癌,来自腺上皮者称为腺癌,而来自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为肉瘤。上皮源性的癌细胞或间叶源性的肉瘤细胞骨髓转移较为常见。在骨髓液涂片中发现癌细胞可确诊骨髓癌肿转移。现将我院收治的2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血髓象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6例骨髓转移癌为我院1994~2005年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9岁。本组病例以腰痛或全身酸痛乏力的为主诉者有21例,四肢或腹部有出血点者9例,发热10例,骨骼疼痛的有3例,咳嗽、头晕头痛、关节疼痛、肝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病理及免疫组化情况。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患者,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CD117、CD34、Vimetin、S-100、SMA、Bcl-2表达。结果 120例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有85%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肿瘤8.3%,神经鞘瘤1.7%。10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表达率90.2%,CD34表达率80.4%,Vimetin表达率86.3%,Bcl-2表达率74.5%,S-100表达率11.9%。结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主要为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需与免疫组化相结合,方可得到准确诊断结果。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诊断时应联合应用一组免疫组化抗体方法,CD117和CD34属于诊断中最具有敏感性有效性的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7.
我科1995·3~2005·3年接收女性乳腺恶性肿瘤327例,同期发现女性乳腺癌肉瘤2例,占我科女性乳腺恶性肿瘤0·61%。女性乳腺肉瘤是比较罕见的,病理分类繁多;1、源于上皮性肉瘤一分叶单肉瘤;2、间叶组织肉瘤;3、混合性恶性肿瘤———癌肉瘤;4、恶性淋巴瘤与白血病浸润。4大类型。现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肉瘤是同时发生于食管的癌与肉瘤两种恶性肿瘤,一种成分为上皮源性的,另一种成分为间叶源性的,平时十分少见。迄今文献报导,国外大约40余例,国内大约20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见一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人男性 5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余,加重半月余收入院。查体:一般尚可。  相似文献   

9.
1例胃平滑肌肉瘤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李晋云,黎冠群胃恶性间叶组织肿瘤较恶性上皮性肿瘤(胃癌)远为少见,据有关资料报道只约占胃原发性恶性肿瘤的2%。现整理所见1例胃平滑肌肉瘤报告如下。患者男,74岁。反复黑便6月余就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体检:一般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临床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有胸骨后疼痛。CT显示:肿瘤向食管腔内突起性生长,主要发生在食管中、下段。免疫组化:25例肿瘤癌成分中,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阳性表达。本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0%、44%。3年生存率两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肉瘤样癌的瘤组织由癌成分与肉瘤样成分混合组成,呈多样性,具有移行分化的潜能,对于该肿瘤淋巴结转移较少、外侵不明显者,手术切除+放化疗及适当靶向药物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PS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PS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 3例均行前列腺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光镜下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CD34及PR呈阳性表达.随访1~5年,2例于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5 年出现肝脏等处转移.结论 PSS是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CD34 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是最可靠的治疗方案,化疗、放疗及抗激素类药物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叶志刚 《河北医药》2013,35(5):741-74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PDGFRA)基因驱动;组织学上多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CDI17或DOG-1表达阳性[1].过去常被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神经纤维瘤.本文探讨GIS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为GIS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形态学上主要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因其形态多样,易误诊为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我们对15例GIST进行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临床表现为全消化道(食道到直肠)罹患的间叶源性肿瘤的其中一类。其来源于组织结构相对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据相关研究认为,作为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是消化道中免疫组化表达CD117阳性的、组织形态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干细胞。近年来GIST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较为困难[1]。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重症胃肠道间质瘤21例,  相似文献   

15.
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又称肺胚层瘤或胚胎型癌肉瘤,由原始间叶成分和/或上皮成分组成,类似于胚胎肺的结构,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至2011年全世界文献报道累积仅约200例[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对1例左前臂上皮样肉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S-100蛋白(S-100)阳性。结论:上皮样肉瘤是一种较罕见恶性肿瘤,形态学复杂多样,免疫组化有利于明确诊断。本瘤部分病例虽然生存期长,但预后并不好,目前上皮样肉瘤治疗首选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6例滑膜肉瘤中5例为双相型,1例为单相型。组织病理学观察表现为具有一定程度上皮分化的间叶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上皮和间质标记阳性。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学上独特的病变,确诊需要常规病理学观察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8.
癌肉瘤(Carcinosarcoma)是同一肿瘤中含有癌(上皮性)与肉瘤(非上皮性)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文献报导多见于子宫、卵巢、乳腺、甲状腺、食管、喉、肺及泌尿道等处,胃的癌肉瘤甚为罕见。到1979年,国外文献仅报导28例。国内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例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示癌肉瘤,3个月后复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显微镜下为鳞癌和梭状细胞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膀胱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对分期较晚的病例,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膀胱癌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而与组织学表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汤大纬 《重庆医药》2009,38(15):1975-197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肉瘤,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近几年GIST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少进展,目前认为GIST定义为是一类特殊的、通常CD117免疫表型阳性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上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基因蛋白产物KIT,由突变的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驱动。但这类全新概念的实体瘤却在生物学特性上差异很大,各家所持观点不一,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深究,下面就GIS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