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病人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 5 2例二尖瓣或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病人 ,随机分成实验组 (EG)和对照组 (CG)。实验组在动脉旁路上并行安装PallLG - 6白细胞滤器 ,白细胞滤器开放时间在心肺复灌前 5~ 10min至CPB结束 ;对照组仅用CPB常规动脉滤器。观察围术期循环血细胞计数的改变。结果 ①实验组过滤后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与过滤前相比呈显著降低 ;②心肺复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4 2 82± 1 714 )× 10 9/L和(6 880± 2 997)× 10 9/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 (2 188±1 184 )× 10 9/L和 (4 115± 2 2 4 3)× 10 9/L、单核细胞计数分别为 (0 15 9± 0 137)× 10 9/L和 (0 30 9± 0 198)× 10 9/L ,P<0 0 1,心肺复灌后上述白细胞计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升高 ;③血液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所有观察时点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再灌注前及再灌注早期循环血白细胞过滤的效果表现在其使用的早期 ,主要体现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计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期间人工机械瓣置换手术中对老年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老年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 U/kg(30 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不使用乌司他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 h(T2)、体外循环停止后1 h(T3)、体外循环停止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实验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体外循环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从而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的原因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5(10.5±1.5)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0例,心脏不停跳15例;置换的瓣膜有二尖瓣13例,主动脉瓣10例,三尖瓣2例。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158(89±34)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0~204(112±32)min;无一例住院死亡,住院天数15~30(20.5±2.5)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16例,Ⅱ级9例。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转换术后患者住院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患心脏瓣膜转换术后住院期死亡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结果:患总死亡率9.9%,死亡原因:(1)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本组首位并发症和死因(2.6%),它与术前心功能(IV组),LXEDD>8.0cm,LVEF<0.4,CTR>80%。急诊手术,心肌保护差,主动脉阻断时间长等密切相关;(2)术后室速,室颤是本组第二位死因(1%),表现为突然发生,反复发作,十分顽固;(3)呼吸衰竭;(4)术后出血致心包埋塞,休克。(5)术后移植瓣感染和脑部并发症。结论:严格选择病例,改进手术操作,加强围术期监测,抢救,有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蛋白酶抑制剂对围术期白介素-6、体温和SIRS评分的影响。方法 :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小时(T3)、术后16小时(T4)、术后24小时(T5)、术后48小时(T6)和术后72小时(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白介素-6浓度、记录膀胱温、评估患者SIRS评分。结果 :白介素-6浓度自T2即开始显著升高(p〈0.01),于T4达峰,随后逐渐下降。至术后72小时,白介素-6浓度在试验组恢复基础值,而在对照组仍然显著高于术前基础值(p〈0.01)。自T2-T6,试验组白介素-6浓度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体温和SIRS评分于T3显著升高(p〈0.01),随后开始下降,至T7仍未恢复术前水平(p〈0.01)。试验组T3-T6体温和SI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蛋白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白介素-6浓度、体温和SIRS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共47例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与二尖瓣双瓣置换35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置换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42例,左房折叠4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14例(349/6),死亡2例(4.259/6),影响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左室扩大,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左室短轴缩短率(FS)<0.25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围术期室颤。结论: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心内结构是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其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以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患者心功能[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抗凝药物剂量不足有导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导致出血的危险[3]。如何在抗凝预防血栓的治疗中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 方法共47例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与二尖瓣双瓣置换35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置换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42例,左房折叠4例. 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14例(34%),死亡2例(4.25%),影响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左室扩大,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左室短轴缩短率(FS)<0.25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围术期室颤. 结论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心内结构是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体外循环(ECC)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 (PMA)极化液对缺血心肌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5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麻醉方法相同.A组在中心静脉穿刺完成后,将由PMA 100 mL、10%氯化钾30 mL、三磷腺苷(ATP)100 mg、胰岛素6 U~10 U加入360 mL乳酸林格液中配制成的PMA极化液,根据患者血气和尿量的情况,以50 mL/h~200 mL/h的速度输入;B组不输注PMA极化液,其他液体与A组相同.结果 A组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在复跳停机后血清K+、Mg2+浓度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PMA极化液有利于术中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是否系促进术后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所致。方法:6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精氨酸组术前3天至术后7天每日静脉滴注精氨酸。于术前及术后1、3、5、7、14天等时点抽外周血按Standler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水平。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对照组术后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下降,从术前72.0±3.5(U/L,下同)降至术后第5天29.1±5.2,第7天35.8±3.9,约2周恢复正常。用药组下降幅度较小,术后第5天46.7±4.2,第7天70.1±4.4(组间差异P<0.05),约1周已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精氨酸对体外循环术后白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术后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U组,n=30),对照组(C组,n=23)。试验组术中予乌司他丁2万U/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于术前30min,主动脉阻断前5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3、5天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肌酐(Cr),求两者比值NAG/Cr,测血BUN、Cr,并记录尿流率及术后速尿使用总量。结果主动脉开放后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试验组尿NAG/Cr值低于对照组(P<0.05);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速尿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使用乌司他丁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成人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中应用不同利尿剂对电解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与呋噻米用于成人瓣膜手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对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择期CPB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分为托拉塞米组(A组)30例,呋噻米组(B组)30例,分别在CPB前、升主动脉阻断后15min、升主动脉开放15min、CPB停机时和术后2h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K+、Na+、Mg++及Ca++离子浓度。同时记录2组患者转机中尿量及自动复跳率。结果:2组患者转机前、阻断升主动脉后15minK+、Na+、Mg++及Ca++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15min血K+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Mg++、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机时及术后2h,2组患者血K+、Na+、Mg++及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转中尿量及自动复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可以用作CPB下瓣膜置换术的利尿剂,但要注意防止复跳时的高钾。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瓣膜置换患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临床随机选取拟行单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除治疗组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3mg/kg外,其他术中处理两组均相同。分别检测两组术前,主动脉开放时,术后24、48h时患者血液中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丙二醛(MDA)含量,并记录体外循环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①cTnI、CK、CK—MB、MDA含量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其他:治疗组体外循环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外源性磷酸肌酸(CP)作为一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直接供能物质加入心停搏液中,对维持缺血期间心肌细胞的基础代谢,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磷酸肌酸在心停搏液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观察103例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病人,在我科现有的三种心肌保护方法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磷酸肌酸,对其临床作用进行对比。结果 心脏复跳主要与心肌保护方法、心肌缺血时间等因素有关;CP对术中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及辅助循环装置的使用和术后低心排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未发现显著影响;在稀释血停搏液中加入CP对减轻心肌酶泄漏无明显作用;CP组手术死亡率较低。结论 CP在心停搏液特别是在稀释血停搏液中的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及预测因子。方法:全面检索PubMed、Springer、Elsevier-SDOL、EMbase、SSCI、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发表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损伤的研究文献。利用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质量准则评价文献质量,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2 423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总体发生率为20.5%(95%CI:18.5~22.7)。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经心尖途径、早期手术经验不足、瓣膜栓塞或需要置入第2个瓣膜、大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手术时间、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肌损伤的总体发生率高达20.5%,可能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应当针对其预测因子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An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depletion following major colonic surge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in basic nutritional indices associated with major colonic surgery accompanied by periods of semi-starvation. Changes in weight serum albumin, nitrogen balance, and maximum exercise capacity were studied. Weight loss was 5.5±1 per cent, serum albumin decreased 0.20±0.15 gm per cent. Nitrogen loss was 5.9±0.9 gm per day and maximum exercise capacity decreased by 13.5±1.8 per cent. Nitrogen balance improved when amino acids were substituted for glucose as the maintenance regimen, but no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in exercise performance could be demonstr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major colonic surgery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periods of semi-starv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n average nitrogen loss of 5.9±0.9 gm per day and a 13.5±1.8 per cent loss in maximum exercise capacity or effective muscle mass.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the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5例风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进行手术的不同经过,通过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从加强术前诊断,合理用药,心肌保护以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的应用等方面加以改善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