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建立红参须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该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红参项下,对16个不同批次红参须饮片的性状及显微特征、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采用TLC法对红参须皂苷类成分进行薄层鉴别;采用HPLC法对红参须饮片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6个不同批次红参须饮片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均符合要求;水分平均值为7.72%,总灰分平均值为4.20%;人参皂苷Re与Rg1总含量平均值为0.57%,Rb1含量平均值为0.55%。结论 该研究为红参须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准确可靠,该评价体系可用于评价市场上红参须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市售红参饮片质量,制定红参饮片的质量标准。 方法: 收集不同地区市售红参饮片样品,采用性状观察,显微、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采用Lichrospher C18 (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 mL·min-1,柱温30 ℃。 结果: 市售红参饮片外观性状有差异,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在与人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3批样品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范围为0.097 0%~0.301%,Rb1的含量范围为0.140%~0.310%。 结论: 不同地区市售红参饮片性状、显微特征及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TLC)对竹叶风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岩白菜素和百两金皂苷A含量。结果:上述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2批样品水分平均为10.8%,总灰分平均为2.5%,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6%,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8%,岩白菜素含量平均为0.14%,百两金皂苷A含量平均为0.28%。根据试验结果制订了竹叶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建立的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竹叶风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并结合常规分析方法对24批市售荜茇进行质量分析,对市售荜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用环己烷代替苯作展开剂对市售荜茇进行定性鉴别;按<中国药典>方法对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其有效成分胡椒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经优化的展开剂适合荜茇的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均在<中国药典>规定限量之内,乙醇浸出物限度在8.11%~12.64%;胡椒碱在0.24~1.68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含量为2.51%,平均回收率RSD=2.8%(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对荜茇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荜茇药材中胡椒碱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类风湿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对类风湿胶囊中黄芪、当归、淫羊藿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对制剂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微鉴别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法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阿魏酸在HPLC测定中线性范围为0.020 596 ~0.205 96 μg(r =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3%,RSD=0.72%(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进行类风湿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制订和建立中药红芪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所含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浸膏、沙棘进行定性鉴别;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红景天苷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实验色谱条件为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5nm.依据药典附录要求进行了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砷盐限量等检查.结果:①本品中所含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沙棘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②在本试验HPLC色谱条件下,红景天苷的峰面积在0.10~1.50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RDS为 0.71%,所测胶囊红景天苷含量平均0.16%,考虑到产品批量生产及稳定性诸因素的变化,拟规定红芪胶囊每粒含红景天苷计不得少于0.50mg/粒;③对本品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砷盐限量等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性好,可对该胶囊剂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市售补骨脂指标成分的含量,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55∶45);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 40批样品中12批质量分数低于0.30%,21批为0.30%~0.50%,6批为0.50%~0.61%,1批高于0.70%,共39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结论市场流通的补骨脂指标成分大多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是否近年来补骨脂药材质量有所下降,尚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天麻熄风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显微鉴别法及TLC法对处方中各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HPLC测定天麻素的含量。采用Thermo 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3∶97);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为221 nm。结果:显微鉴别特征专属,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天麻素在10.48~94.32μg·m L~(-1)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 9,n=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天麻熄风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气相色谱测定世界主产国西洋参人参中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世界主产国西洋参人参中六六六和滴滴涕7种异构体残留量。方法应用样品底物固相分散法,采用程序升温,进样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西洋参人参中7种有机氯农药能有效分离,相关系数r在0.9 730~0.9 991,在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均大于8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6),检测限为0.5ng(S/N=3)。美国、加拿大、南北韩及我国各产地的西洋参人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很低,西洋参中的BHC为0.046~0.050μg.g-1、DDT为0.032~0.042μg.g-1;人参中的BHC为0.045~0.048μg.g-1、DDT为0.029~0.032μg.g-1。均低于标准BHC≤0.1mg.kg-1和DDT≤0.1mg.kg-1。结论世界主产国西洋参人参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符合2005年《中国药典》和中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15.
探讨trnL-trnF序列的相似度、特异位点、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这4个分子鉴定指标对人参和西洋参药材的鉴定能力,优化人参和西洋参分子鉴定指标。从人参和西洋参药材中提取DNA,以trnL-trnF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功能计算相似度,利用DNAman软件比较特异位点,利用Mega软件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人参和西洋参的种内相似度均为100%,种间相似度为99.6%;人参和西洋参分别在G153A,T463A,C732G,T818C有特异位点;种内遗传距离(0)小于种间遗传距离(0.004);系统发育树中人参和西洋参均分为2个单系分支。因此,利用trnL-trnF序列,相似度、特异位点、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指标均可以区分人参和西洋参。综合分析,trnL-trnF序列的G153A,T463A,C732G,T818C特异位点指标是人参和西洋参的最佳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干姜与附子共煎减小附子毒性的有效部位及其机理。方法取干姜的水提物及醋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分别与附子共煎,取各种煎液进行小鼠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用HPLC法测定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次乌头碱含量减小。干姜的氯仿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同时煎液中乌头碱含量明显减小。尤其是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也明显减小。干姜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但煎液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增加。干姜的水提物与附子共煎毒性略增大,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煎出量略有增加。结论干姜与附子共煎有减轻附子毒性作用。干姜中的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煎出量而减小附子的毒性,干姜中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同附子中的有毒生物碱发生某种结合而抑制其吸收的作用,也可能具有吸收后在体内发挥拮抗附子所含有毒生物碱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茎叶中西洋参皂甙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比较了西洋参茎叶、主根中的皂甙成分,并应用柱色谱--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西洋参茎叶、主根中皂甙的含量。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中所含皂甙成分与主根相似,而其中皂甙的含量茎和叶差异较大。茎中皂甙含量为主根的1/3~1/2,而叶中皂甙的含量为主根的1.5倍~4倍。 相似文献
19.
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是否为甘草中降低附子毒性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环节。方法:将附子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甘草酸、附子与甘草次酸分别合煎,用HPLC法分析各种煎液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煎出量,同时用动物实验测定各煎液不同给药途径的急性毒性,比较各煎液的LD50。结果:口服给药,甘草、甘草次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减小,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毒性略有减小;腹腔注射给药,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增加。合煎时甘草能降低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而甘草酸、甘草次酸均有增加溶出的作用,甘草酸的作用强于甘草次酸。结论:甘草与附子合煎口服可减小附子毒性,部分原因是其可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但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不能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而可能与有毒生物碱结合,延缓其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