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房内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照组2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正常组35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组3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三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室瓣E峰和A峰最大流速比值(E/A),测定静息心率(RH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高血压LVMI正常组LAD扩大较显著(P〈0.05),而IVST、LVPWT、LVMI、E/A、LVEF及RHR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LVH组b∞扩大更显著(P〈0.01),IVST、LVPWT、LVMI、E/A、LVEF及RHR均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早期IVST、LVPWT、LVM1、E/A、LVEF及RHR尚无明显异常时,已出现LAD扩大。提示LAD扩大是高血压病心脏受损的最早期表现,比左心室肥厚及E/A〈1更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145例并随机分成3纽,分别服用替米沙坦(48例)、氨氯地平(51例)、卡维地洛(46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心室质量(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及卡维地洛组LVM及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与氨氯地平组LVM及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患者均有逆转LVH作用,但替米沙坦作用优于氨氯地平和卡维地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每日短时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每日短时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7例做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1例正常健康人做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测得两组的舒缩功能,以及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舒缩功能。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O、SV,明显增加(P〈0.01);EF、FS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峰有明显增加(P〈0.01),E峰、E/A虽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观察组CO、SV,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F、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脏功能障碍,经每日短时血液透析后,可改善尿毒症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刚  王晓丽  祝秀珍  魏徽 《中国药师》2008,11(3):272-274
目的:对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10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常规治疗)及治疗组54例(培哚普利+常规治疗),疗程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生化指标SV、CO、LVEF、LVMI、UAER、BUN、SCr的变化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63%,对照组总有效率38.89%(P〈0.01)。两组SV、CO、LVEF、UAER、BUN、SCr治疗前后都呈统计学差异(P〈0.01,P〈0.05),LVMI也有轻度改善(P〈0.05)。结论:培哚普利是一高效,安全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种降压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对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8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长效钙离子阻滞剂组(CCB,苯磺酸氨氯地平)20例、CCB+β受体阻滞剂组(CCB+β-RB,倍他乐克)22例、CCB+血管紧张素阻滞剂组(CCB+ACEI,洛汀新)23例、CCB+联合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组(CCB+ARB,伊贝沙坦)22例分别口服12个月,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0,6,12个月,左房收缩期内径(LA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及其指数(LVMI)。结果12个月时,CCB+β-RB组、CCB+ACEI组、CCB+ARB组的LVM、LVMI较实验开始时(0个月)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且CCB+ACEI组、CCB+ARB组的LVM、LVMI比CCB+β-RB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CCB+ACEI组、CCB+ARB组6个月时已经有统计学差异(P〈0.01);CCB+ACEI组、CCB+ARB组的LVEDD、LVDS、IVST、LPVWT较实验开始时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EF和FS较实验开始时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时CCB+ACEI组、CCB+ARB组的LVH发生率分别为86.95%和86.36%,12个月结束时为56.52%和54.5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左心室重塑无效果,联合ACEI或ARB比联合β-RB更有效的改善MHD患者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效果,分析该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168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84例)应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球径指数(LVGI)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清 MMP-9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 IVST、LVPWT、LVMI 和 LVGI 值均下降,血清 MMP-9的表达下降,但是观察组 IVST[(1.72±0.35)mm 比(0.36±0.11)mm,t =5.75,P <0.05]、LVPWT[(0.66±0.25)mm 比(0.24±0.18)mm,t =4.32,P <0.05]、LVMI[(16.23±3.35)g/m2比(7.44±2.24)g/m2,t =9.86,P <0.05]、LVGI[(0.52±0.12)g/m2比(0.40±0.11)g/m2,t =4.24,P <0.05]和 MMP-9[(76.23±20.87)比(42.55±10.87),t =6.54,P <0.05]下降值明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心室重塑的作用明显,且对血清 MMP-9的表达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联用替米沙坦(诺金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及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8)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38)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均1次/d晨服相应药物,连续观察24周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用药前和用药后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Ⅰ组与Ⅱ组比较,SBP、DBP、IVST、LVPWT、LVDd、LVMI也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都为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肾脏疾病中检测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浓度评价小儿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65例肾脏病患儿血清Cys C浓度,同时每例患儿均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计算24h肌酐清除率(Ccr),依据Ccr结果将患儿分为4组,分别比较肾功能降低各组与肾功能正常组血清Cv。C、BUN及Scr的结果,并分析血清Cysc、BUN、Scr与Ccr的相关性。结果: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儿中血清Cys C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cr、BUN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Scr、BUN与Ccr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临床上用检测血清Cys C浓度来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准确性优于Scr、BUN,尤其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更加敏感,其方法简单、快捷、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法辅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取足三里及肾俞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 BUN)、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Hb)及血浆白蛋白(Al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的7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cr、BUN、Ccr、尿蛋白、Hb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cr、BUN及尿蛋白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Ccr、Hb及Alb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辅治CRF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降低Scr、BUN,升高Ccr,减少尿蛋白的生成,从而减轻肾脏负担,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间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按心脏停搏时间分为A组(≤10min)和B组(〉10min),对两组患者复苏后肾功能情况进行观察,测定血肌酐(Ccr)、尿素氮(BUN)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BUN、Scr水平在复苏后即刻差异无显著陛(P〉0.05),复苏后3d内两组患者血BUN、Scr、尿RBC计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两组尿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A组BUN、Scr升高程度和峰值、尿RBC计数、尿蛋白率等始终低显著于B组(P〈0.05)。结论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多存在肾功能损伤,且心脏停搏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的检测在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53例肾损害疾病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Ccr)测量值大小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肾功能中度损害组(C组)、重度损害及尿毒症组(D组)4组,选取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ys-C的浓度,同时用酶法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并对各组血清Cys-C、Scr和BUN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肾病患者中肾功能正常组(A组)和肾功能轻度损害组(B组)仅Cys-C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肾功能中度损害组(C组)、重度损害及尿毒症组(D组)的Cys-C、Scr和BUN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清Cys-C是肾功能早期损害的灵敏诊断指标,可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进行干预。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反映左心室功能与结构变化的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LVEDD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LVESD、LVEDD与LVEF.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够显著改善左室舒缩功能与心功能状态.有利于左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气活血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使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调气活血补肾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测肾功能( BUN、Scr、Ccr)、血红蛋白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Scr、BUN均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à.05);对照组治疗后Scr BUN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后Scr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调气活血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贫血和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辅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CR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BUN、Scr均明显下降,Ccr水平则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辅治CR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肾功能评价的意义。方法 101例住院患者按肾功能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34例(A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31例(B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27例(C组)和肾功能衰竭组9例(D组)。对4组患者测定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各组CysC、BUN、Scr、Ccr、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和B组CysC、Scr异常率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血清CysC浓度是评估GFR的可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生化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D,心脏指数, LVEDV, LVESV有降低趋势,CO,SV有增加趋势,其中LVESV、CO、SV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对照组治疗后LVEDD,心脏指数, LVEDV, LVESV也有降低趋势, CO,SV有也增加趋势,但只有LVESV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LVESV、CO、SV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通过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和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在术前1h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术后3天内每天给予UTI 10万u静脉滴注,每天两次;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等次数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IL-6、IL-8、TNF-α、Scr、BUN基本一致(P〉0.05)。术后治疗组IL-6、IL-8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低(均P〈0.05).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均P〈0.05)。术后两组Scr、BUN含量较术前有所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少(均P〈0.05).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均P〈0.05)。结论UTI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IL-6、IL-8和TNF-α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心衰患者6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利尿药和扩血管药物治疗,卡维地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8周。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卡维地洛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卡维地洛治疗组LVFF、LVEDD、LVES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改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加以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用药。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mg,qd)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mg,qd)。每组30例。两组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时检测血压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LVPWT、IVST、LVDd及LV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LVMI下降尤以缬沙坦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具有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缬沙坦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相对更强,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