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腔起搏器具有房室顺序起搏功能,与单心室起搏器比较,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但是由于心腔内双电极放置,并发症增加,起搏器的功能表现更复杂,对传统的起搏器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诸宁  宋冠英 《上海医学》1996,19(3):175-177
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老年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诸宁,宋冠英,胡丽霞双腔(DDD)及双腔频率应答(DDDR)起搏器与VVI起搏器相比具有功能全面、符合生理起搏要求等优点,在国内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日渐增多。但双腔及双腔频率应答起搏器在选...  相似文献   

3.
当患者自身心房率低于设定的最高1:1跟随频率时,起搏器可感知心房激动,按1:1的比例触发心室起搏。当心房节律1:1下传心室超过起搏器所设定的上限频率时,双腔心脏起搏器便通过起搏器文氏阻滞、固定比例房室传导阻滞或模式自动转换使心室率降至上限频率以下,避免过快的心室起搏影响血流动力学,此现象称起搏器的上限频率现象或起搏器的类房室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腔起搏器使用自身房室传导搜索功能(autointrinsic conduction search,AICS)对右心室起搏百分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成功植入St Jude公司双腔起搏器(型号为5376或5386)的患者50例。分别观察打开和关闭AICS功能1个月后患者右心室起搏百分比的变化及测试血浆脑利钠肽(BNP)值。结果:使用AICS功能后,与关闭AICS功能后比较,心室起搏比例明显下降[(4.2±1.3)%vs(43.3±7.1)%],BNP水平亦明显降低[(57.3±22.4)pg/ml vs(377.7±42.5)p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腔起搏器使用自身房室传导搜索功能可明显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鼓励自身房室传导,减少起搏器电池耗竭,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陶新智 《广西医学》2004,26(12):1887-1888
自 198 0年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率先在广西开展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以来 ,2 0多年过去了 ,经过全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起搏器的应用 ,特别是心室起搏器(VVI)在广西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一些条件较好的县级医院均能开展VVI置入术 ,挽救了很多病人 ,特别是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ⅢAVB)病人的生命。然而 ,VVI起搏有诸多缺点 ,它丧失了心房对心室辅助泵血功能 ,不能随生理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 ,房室激动与收缩顺序、心室激动与收缩顺序均与正常窦性心律时不同 ,使VVI起搏后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右房压、肺动脉压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单腔心房起搏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120例,分别置入心房起搏器(AAI)60例及双腔起搏器(DDD)6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6年。结果:AAI组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相比AAI组,DDD组增加了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脑卒中、全因性死亡风险。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选择置入AAI起搏器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具有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下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44例置入具有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DDD(R)患者,观察自动房室间期搜索功能在打开与关闭状态下,患者心室起搏(VP)、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6min步行试验(6MWT)情况。结果 44例患者按计划完成随访,自动房室搜索打开状态下总心室起搏比例、NT-proBNP水平低,6MWT距离增加,与关闭状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者心房起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腔起搏器可以减少右心室起搏,改善DDD(R)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心功能,增加6 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8.
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抢救危重病人[1] 。是一种具有双腔起搏、双腔感知以及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方式的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为了使患者能尽快适应起搏器 ,提高手术成功率 ,加强护理工作尤为必要。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 接受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术患者大多有怀疑、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 ,因此 ,责任护士应事先做好患者和家属思想工作 ,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目的与过程 ,解除顾虑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手术前 1天晚上可给地西泮口服 ,让病人充分休息。1.2 术前准备 对择期安置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是采用微电子技术,模拟心脏电激动和传导等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的治疗方法.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1].由于起搏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双腔起搏器具有比较完善的诊断功能及治疗功能,更接近生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植入双腔起搏器65例,为使患者更快更好地适应起搏器,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具有自身房室传导搜索功能(Autointrinsic Conduction Search,AICS)双腔起搏器减少右心室起搏比例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病窦综合征患者(排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观察应用AICS功能前后患者自身房室传导的比例变化。结果除2例失访外,16例在自身房室传导功能打开后,总心室起搏比例明显下降(5.43±1.7%vs29.5±10.05%,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10%的患者比例亦明显减少(5/16例vs10/16例)。结论自身房室传导自动搜索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右心室起搏的比例,因而可以减少起搏器的能量消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11.
双腔心脏起搏符合生理要求,国内安置双腔起搏器(DDD)渐多。1994年7~8月为2例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Toff  W.  D.  Camm  A.  J.  Skehan  J.  D.  姜朝晖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20-21
背景:与单腔心室起搏相比,双腔起搏被认为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中能取得更大的临床益处,而其支持证据主要来自回顾性研究。双腔起搏的真正益处仍然不是很明确,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双腔起搏在老年人中的使用往往比在年轻患者中要少。方法:在一个多中心、随机平行试验中,纳入2021例≥70岁、由于高度房室阻滞而第一次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单腔心室起搏(n=1009)或双腔起搏(n=1012)。单腔心室起搏组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固定频率起搏组(n=504)和频率适应性起搏组(n=505)。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房颤,心力衰竭,卒中、短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具有自动房室(AV)间期搜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两种DDD/R起搏器90例(有搜索功能44例,无搜索功能46例)患者术后1年内随访观察.结果 有搜索功能组术后1、3、6个月右室起搏率明显小于无搜索功能组(22±6)%与(79±12)%,(19±7)%与(78±8)%,(19±8)%与(79±8)%,P均<0.05.两组起搏参数及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差异.随访期间未出现AV搜索功能障碍等情况.结论 有AV搜索功能双腔起搏器可减少非必需的心室起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主要适应证。起搏器植入后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双室、房室间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房颤)容易发生,影响起搏器功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研究显示,不同的心房、心室起搏部位产生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房间隔与室间隔起搏时较传统右心耳及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产生更佳的心房,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单腔和双腔起搏器安装的争论,探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腔和双腔永久人工起搏器的选择。方法 2009年1-12月连续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11例患者,包括118例选择单腔起搏器,93例选择双腔起搏器,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组成、心室起搏电极位置以及基本起搏参数。结果单腔起搏器组患者年龄较大,尤其是80岁以上的年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腔起搏器组房颤患者比例较大(P〈0.05);单腔起搏组以房室传导阻滞者较多;单腔起搏器患者的左房内径较双腔起搏器组大(P〈0.05);单腔起搏器组心室的阈值较高(P〈0.05),阻抗较低(P〈0.05);单腔起搏器组选择右室流出道较多(P〈0.05)。结论单腔起搏器在高龄、房颤患者中仍是一种可接受的有效的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固定频率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首次应用,60年代中期以后植入按需起搏器问世,进入80年代以来,生理性起搏器相继在临床广泛使用,使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进入新阶段。我院从1997年9月始使用双腔感知、双腔起搏、房室顺序型生理性起搏器(DDD),现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观察双腔起搏器患者在不同房室间期(AVI AV interval)起搏对即刻心功能EF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fication,AQ)技术观察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11例无心力衰竭患者的双腔起搏器在不同房室间期起搏对即刻左心功能EF的影响,通过评价左心功能选择最佳房室间期.结果 CHF组随着AVI延长EF略呈下降趋势,最佳AVI97.22±19.54ms.无心力衰竭组随着AVI延长EF呈增加趋势;最佳AVI54.55±24.54ms;但两组患者不同AVI起搏的EF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能够实时地评价不同AVI患者的即刻左心功能,选择最佳AVI.  相似文献   

18.
15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腔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15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不仅防止了心搏骤停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是最常见的生理性起搏器,加强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屈锐毅 《当代医学》2007,(15):91-93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观察双腔起搏器患者在不同房室间期(AVI AV interval)起搏对即刻心功能EF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acoustic quantification,AQ)技术观察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11例无心力衰竭患者的双腔起搏器在不同房室间期起搏对即刻左心功能EF的影响,通过评价左心功能选择最佳房室间期.结果 CHF组随着AVI延长EF略呈下降趋势,最佳AVI97.22±19.54ms.无心力衰竭组随着AVI延长EF呈增加趋势;最佳AVI54.55±24.54ms;但两组患者不同AVI起搏的EF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能够实时地评价不同AVI患者的即刻左心功能,选择最佳AVI.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腔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15例双腔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不仅防止了心搏骤停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是最常见的生理性起搏器,加强护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