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8例老年心病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及13例血小权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与健康老年人对比。结果显示老年肺心病病人血小板最大聚集力降低,血小板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暗型”血小板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聚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5例慢性肝病患者,取空腹静脉血常规制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肝硬化和慢活肝患者血小板形态变化较多,细胞内颗粒减少,管道系统扩大并增生,易见异常颗粒等结构改变,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分别为75.9%和70.28%,多数细胞间有桥状联系而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合。  相似文献   

3.
选择25例慢性肝病(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患者。取空腹静脉血常规制片,透射电镜 观察,结果发现肝硬化和慢活肝患者血小板形态变化较多,细胞内颗粒减少,管道系统扩大并增生, 易见异常颗粒等结构改变,其在ADP诱导下,聚集体分别为75.9%和70.28%,多数细胞间有桥状 联系而模糊不清,甚至细胞间隙消失,细胞膜融合。  相似文献   

4.
对38例老年肺心病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及13例血小板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与健康老年人对比。结果显示老年肺心病病人血小板最大聚集力(MAR)降低(P<0.01),血小板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暗型”血小板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血瘀证组患者血小板异常形态,大型血小板和伪足变形血小板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α颗粒和致密颗粒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血小板的异常变化,是造成血瘀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86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6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观察宋一凡,陈兆樵,周伦顺,林永明,陈仁利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已受到重视。我们对86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0例中老年女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PAGT)发现,A_1、A_(max)的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及非常显著(P<0.05及P<0.01);而出现的异常状况(亢进或低下),尤以低下比对照组多,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因此,本法对女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分析、指导治疗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8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血压Ⅱ期患者(35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Ptmax)、聚集曲线坡度(PtH)和聚集速率(PtK)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心功能却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Ptmax,PtH,PtK和每搏输出量(SV)呈负相关(r=-0.06,P<0.01;r=-0.54,P<0.05;r=-0.57,P<0.01),和射血前期/射血期比值((PEP/LVET)呈正相关(r=0.62,P<0.01;r=0.48,P<0.05;r=0.55.P<0.05);而高血压Ⅰ期患者(23例)的血小板聚集性和心缩功能与正常人相近(P>0.05)。提示高血压的不同阶段,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变可能对其病情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血小板聚集试验和部分凝血参数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ATP释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D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缺陷。血液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烷B2水平显著增高(P<0.01),提示血透过程中血小板被激活。凝血多数测定结果显示H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纤溶酶原活性则低于对照组(P<0.05)。作者初步讨论了这些变化的机理及其对止血凝血功能的影响,认为它们是引起HD患者出血倾向和血栓栓塞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丽明  齐栋  初晓霞 《山东医药》2008,48(25):44-45
测定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PE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数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P<0.01),PLT、MPV及PDW减少(P均<0.05).提示尿毒症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可为其病情监测、疗效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为抗血小板药治疗TIA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和方法TIA组 2 0例 ,其中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43~ 82岁 ,平均6 3岁。诊断依据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 2 0名 ,男 13名 ,女 7名 ,年龄42~ 74岁 ,平均 6 1岁。检测前 2周内未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分别在发作期和缓解期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MAR)。以二磷酸腺苷 (ADP ,5 μmol/L)、肾上腺素 (EPI ,5 μmol/L)、胶原 (COL ,2mg/L)和花生四烯酸 (…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诊断明确的60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46例,各型肝炎14例,测定了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和部分凝血象测定。按Rubin肝功能损害积分分级法,结合Pugh分级法,将60例患者分为轻组(0~2点)23例,中组(3~4点)18例及重组(≥5点)19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联合应用阿司匹林(ASA)和噻氯匹啶(TP)与单独应用AS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时血小板对不同诱聚剂诱导的聚集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P患者68例,随机分为ASA组(32例)和联合用药组(36例),服药后14 d应用比浊法测定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CA)和胶原(Coll)(终浓度分别为2.5 mmol/L、1.5 mmol/L、100 mg/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对照组20例,检测方法同其他两组。结果:联合用药组和ASA组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P<0.05),但ASA组仍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和ASA组ACA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Coll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ASA组(P<0.01),后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UAP患者急性期联合应用ASA和TP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优于单独应用ASA。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和脑梗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卒中,两者病理基础相似,但出现出血和缺血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甚至交替或同时存在,因治疗原则极为不同,及时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在临床评价的基础上,寻求简、便、康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经CT证实的卒中作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查(PAGT)及体外血栓检测。对象与方法本组患者共40例,系我院住院卒中患者,均经CT证实。男29例,女1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60.29±11.47岁,其中缺血性男22例,女5例,平均年龄59.92±8.93岁,出血性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60.29±15.31岁。PAGT的对  相似文献   

15.
SJAM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症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黄振华 《内科》2013,(5):459-460
目的探讨咖啡酸片对尿毒症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口服咖啡酸片,0.2g/次,3;K/d,不予常规止血药;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止血药治疗,如维生素K、止血凝酶等,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周进行1次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功能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咖啡酸片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可提高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对尿毒症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13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强度明显降低,且与血肌酐值升高呈负相关。提示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要合理选用抗凝药,并可用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血肝酐也可作为参考。对有出血倾向者要早期透析。  相似文献   

19.
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一部分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仍然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HPR),而HPR跟不良临床结果相关。因此,学者们提出,运用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来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并开展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却得出两个相悖的结论。为此,未来还需要设计更完善的研究来验证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由种种原因致出血倾向,但血小板功能异常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应用ADP、肾上腺素及复合诱聚剂(ADP、肾上腺素及酸性粘多糖)对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