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淋巴结转移与早期宫颈癌的病死率显著相关,近年来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其与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充分认识LVSI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总结早期宫颈癌LVSI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相关文献,大多数文献表明早期宫颈癌LVSI与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目前需探讨早期宫颈癌细化后的LVS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并将有显著意义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是否可以从新辅助化疗中降低其阳性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470例ⅠA2~ⅡA2期宫颈癌,分为LVSI阳性组和LVSI阴性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VSI对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22例失访,有预后资料者共4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组织学分级、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阴道穹窿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阳性与组织学低分化、深间质浸润、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相关。55例复发病例中LVSI阳性21例(38.2%),393例未复发病例中LVSI阳性63例(16.0%)。50例死亡病例中LVSI阳性17例(34.0%),398例存活病例中LVSI阳性67例(16.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Ρ=0.000,Ρ=0.003)。全组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为87.9%、86.8%。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阴道穹窿浸润、LVSI、淋巴结转移、LVSI和淋巴结转移和术后治疗影响5年总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DFS)。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间质浸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是5年OS、DFS的独立预后因素,阴道穹窿受侵是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LVSI是5年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VSI与多种不良预后因素相关,是早期宫颈癌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因素,LVSI是5年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尚不能确定LVSI是早期宫颈癌5年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联合淋巴管密度(LVD)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检测132例早期CSCC组织标本(手术切除标本92例,活检组织标本40例)中α-SMA+CAFs和D2-40+LVs表达水平。分析CAFs密度与LVD的相关性,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AFs和LVD对早期CS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将手术标本的病理评估结果与术前活检结果进行比较,以明确活检标本的预测效果。结果:9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早期CSCC组织的CAFs密度与LVD呈正相关(Spearman’s rho=0.597,P<0.001),CAFs密度和LVD均与LNM、淋巴脉管浸润(LVI)密切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与LVD单独诊断LNM相比,CAFs密度联合LVD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4.40%vs 71.90%,P<0.05)和相当的特异性(96.70%vs 98.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2例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大小、脉管癌栓、术前血清宫颈鳞状上皮抗原(SCC-Ag)水平、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ⅠB)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9个指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52例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中20例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13.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癌栓、术前血清SCC-Ag水平及血浆FⅠB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癌栓、术前血清SCC-Ag及血浆FⅠB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癌栓、术前血清SCC-Ag水平及治疗前血浆FⅠB水平是ⅠB~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早期子宫内膜样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2例ⅠA~ⅠB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资料,失访9例,有完整资料者253例,其中ⅠA期208例,ⅠB期45例。分为LVSI阴性组(215例)和LVSI阳性组(38例),分析LVSI对早期子宫内膜样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对象5年总生存(OS)率为94.9%,5年无瘤生存(DFS)率为91.3%。单因素分析显示:除LVSI外,年龄≥60岁、组织学分级、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和术后治疗也是5年OS率和DFS率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组织学分级是5年OS率、DF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LVSI是5年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水细胞学阳性是5年DFS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糖尿病、BMI、腹水细胞学结果、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SI与糖尿病、组织学分级和深肌层浸润有关(P<0.05)。结论 LVSI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Ⅰ 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期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以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特征性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1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切除盆腔淋巴结3996枚,平均每例29.6枚(20~47枚).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6%(17/135).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直径(P=0.003)、深肌层浸润(P=0.004)、脉管浸润(P<0.01)、血小板数量(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脉管浸润(OR=3.674,95%CI:1.825~7.393,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OR=4.568,95%CI:1.779~11.725,P=0.002)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和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对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初始治疗为根治性手术的603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统计学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确定SCC-Ag 预测盆腔淋巴...  相似文献   

8.
前哨淋巴结检测对预测早期子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评价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Ⅰa-Ⅱa期)患者28例,于术前约18h,分别于宫颈10点及2点处黏膜下注射37MBq(0.4ml)的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99mTc—DX),即刻行淋巴核素显像。次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标本随即行γ探测仪体外探测识别SLN,解剖出SLN后单独送检,病理检查结果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患者中27例(96%)识别出SLN。手术标本共取得814枚淋巴结,其中123枚为SLN。SLN集中分布于盆腔的髂内、外血管周围及闭孔区。6例(21%)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共11枚转移淋巴结均为SLN,无假阴性情况出现。结论 SLN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性,临床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术前临床分期存在的问题和补充改进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行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08例临床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pTNM)的结果,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总的准确率为60.2%。单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临床分期、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仅间质浸润深度、LVSI、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欠佳,应用影像学检查(如MRI)等可能有助于提高分期准确率。间质浸润深度、LVSI、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80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Ⅱ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初治手术治疗,术式为经腹或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进行辅助放疗或联合放化疗。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LVS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与LVSI关系显著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确定LVSI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宫旁受累、病灶大小、FIGO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LVSI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4%,总生存率为80%;LVSI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93%(P<0.05)。结论:LVSI阳性一定程度上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风险,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显著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VSI阳性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能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差,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和细胞角蛋白(CK)17的表达,探讨其在盆腔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早期宫颈鳞癌患者38例,其中ⅠB1期16例,ⅠB2期7例,ⅡA1期11例、ⅡA2期4例,实施经腹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亚甲蓝方法识别前哨淋巴结,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常规淋巴结病理检查、第二代捕获杂交(HC2)方法检测HPV D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17。结果 38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中SLN的检出率为86.84%,获得85枚SLN。在85枚SLN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1.18%(18/85),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为34.12%(29/85),CK17表达阳性率为30.59%(26/85),二者均为阳性的有22枚。病理学检查为阳性的SLN,其高危型病毒检测和CK17检测均为阳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分别与高危型HPV DNA和CK17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癌淋巴结存在常规病理检测难以发现的微小转移,联合检测高危型HPV DNA和CK17的表达可提高SLN微转移检出率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影响因素并评估相关因素及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识别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高危人群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的证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77例,根据是否存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分为浸润组(60例)和未浸润组(21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法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描绘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影响因素,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发生风险的临床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出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60例,发生率为21.66%;两组术前CA125水平、病灶最大径、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间质浸润比例及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均可用于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 E6/E7 DNA检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ⅠA~ⅡA期、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鳞癌患者共66例。术后淋巴结行常规HE染色,并随机提取淋巴结石蜡切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电泳成像,检测是否表达HPV16、18的E6、E7 DNA,以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微转移。结果转移组中3例患者的非转移淋巴结、非转移组中也有3例患者的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微转移率分别为20.0%(3/15)、5.9%(3/51),虽然前一组的微转移检出率要高于后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E6/E7 DNA可以用于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检测,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及鳞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9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43.96%)明显高于鳞癌(20.30%);腺癌患者出现更高的高位淋巴结(髂总)转移(P0.05)。腺癌患者表现出更高比例的多组转移(26.7%vs 9.05%)和双侧转移(11.2%vs 6.8%)(P0.05)。腺癌患者有着更高的低期别转移率,ⅠB1、ⅠB2期转移率分别为43.28%、56.25%,明显高于鳞癌(P0.05);而高期别鳞癌如ⅡA2期转移率为55.56%,与腺癌相近。结论宫颈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腺癌组患者发生高位转移、多站转移、双侧转移的比例高于鳞癌组,腺癌患者比鳞癌患者更易发生早期别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淋巴结微转移(LNmM)(〈2mm)的临床意义还有争议。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在早期宫颈癌的发生率为43%,但预后意义及其与LNmM的关系未明。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评估LVSI和LNmM是否可预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比较由HE染色和第8因子相关抗原(F8-RA)染色确定的脉管间隙浸润(VSI),探讨VSI对IB期宫颈癌无瘤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影响。 163例石蜡包埋肿瘤组织标本来自1953~1987年间Vienna医学院妇科和病理科。术前由活检或锥切确诊。术式为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期系UICC Ib期,对盆腔淋巴结有转移或肿瘤已达宫颈外1/3者术后补充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SLNB)用于宫颈癌早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2001~2013年国内外关于SLNB确定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的研究,用Meta分析的相关软件Meta Disc1.4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筛选出文献11篇,患者共581例。最后合并的早期宫颈癌SLNB的敏感度为0.86(95%CI 0.78~0.91),特异度为0.98(95%CI 0.97~0.99)。结论:合并后早期宫颈癌SLNB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其对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规律,为其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和术后个性化放疗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72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早期(Ⅰ A1~ⅡA2)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兔外阴鳞癌及淋巴结转移动物模型,为淋巴结转移检查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实验动物。方法:采用VX2鳞癌组织块兔双侧大阴唇皮下埋植法,对40只家兔外阴种植鳞癌及腹股沟转移淋巴结进行观察、研究,并于接种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天、第22天、第26天用高频彩色超声监测兔外阴癌灶体积变化及转移腹股沟淋巴结生长情况,定期处死、解剖动物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鳞癌接种存活率为100%,接种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天移植癌灶体积增长迅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最早发生于接种后第10天;第14天全部发生转移;第18天达最大,与原发癌生长趋势相一致。结论:兔腹股沟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的建立简单易行,成功率高。该模型可用于淋巴结转移诊断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