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用白术附子汤组、附子-白术药对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生存时间,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M-CSF、PTHr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 mRNA、PTHr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附子-白术药对组、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白术附子汤组M-CSF、PTHrP蛋白相对表达量有低于附子-白术药对组的趋势。结论 白术附子汤抑制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的作用与其下调乳腺癌骨转移组织中骨破坏因子M-CSF、PTHr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附子-白术药对与白术附子汤功效相近,可能是白术附子汤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抑制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法建立骨转移模型;裸鼠随机分为A大组和B大组;A大组分为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B大组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并进行相应干预。观察A大组裸鼠生存时间及体质量变化情况;观察B组裸鼠骨转移程度,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观察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数量,ELISA法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对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造模后6周时体质量下降率减小(P0.05),骨转移程度明显降低(P0.01)、TRAP(+)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中TGF-β1和PHTrP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附子-白术药对可改善乳腺癌骨转移裸鼠体质量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轻骨转移溶骨性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调控TGFβ信号通路,减少PTHrP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附子-白术药对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唑来膦酸组、附子-白术药对组,采用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BO法建立骨转移模型,并进行相应干预。观察裸鼠骨转移程度,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裸鼠胫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BV),选取感兴趣区域(ROI)体积(TV),计算骨体积分数BV/TV,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TRAP)观察骨转移灶中破骨细胞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1),Smad3,Smad4,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Gli2)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 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骨转移程度显著降低(P0.01),裸鼠胫骨BMD,BV/TV显著升高(P0.01),TRAP(+)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骨转移灶中TGF-β_1,Smad3,Gli2和PHTr P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Smad4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附子-白术药对可减轻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溶骨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Smad4蛋白表达,下调TGF-β1,Smad3,Gli2和PTHr P蛋白表达,调控TGF-β1/Smads/Gli2/PTHr P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附子-白术药对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骨损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建立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附子-白术药对、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裸鼠模型的骨转移组织病理变化,TRAC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计数,ELISA法测定骨转移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和IL-4含量,Western-blot检测骨转移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白术药对组、唑来膦酸组骨转移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附子-白术药对组裸鼠骨转移灶中TRACP(+)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转移组织中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附子-白术药对抑制了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骨损伤,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活化,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6和IL-8等的分泌,并上调抑炎因子IL-4有关。  相似文献   

5.
程旭锋  刘胜  杨顺芳  刘琦 《中医杂志》2011,52(24):2128-2131,2134
目的 从调节破骨细胞分化的主要途径护骨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系统研究蛇床子—补骨脂温肾药对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2只乳腺癌骨转移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唑来磷酸组、蛇床子组、补骨脂组、2:2配比组、1:3配比组、3:1配比组,每组6只;另备正常裸鼠6只作为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液灌胃,唑来磷酸组皮下注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6周.观察裸鼠的体重、骨转移灶病理和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3:1配比组和2:2配比组体重下降率明显低于其他配比组,而2:2配比组低于3:1配比组;不同比例配伍组的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酶(TRAP)(+)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配比组优于1:3配比组(P<0.05);不同配比的蛇床子—补骨脂可不同程度地上调OPG基因表达,下调RANKL基因表达,从基因方面调节OPG/RANKL的分泌比例,其中2:2配比组的疗效优于其他配比组.结论 不同配比的蛇床子—补骨脂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作用,其中2:2配比组疗效最突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了OPG/RANKL基因分泌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及其3个"一补一泻"药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及肾脏中骨保护素(OPG)及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方法:将3~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 m L·kg-1),模型组(蒸馏水10 m L·kg-1),六味地黄汤组(6.75 g·kg-1),山茱萸-牡丹皮组(1.89 g·kg-1),熟地黄-泽泻组(2.97 g·kg-1),山药-茯苓组(1.89 g·kg-1),阿仑膦酸钠组(阳性药物组,6.3 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6天开始,各组按相应剂量连续灌胃给药90 d,每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股骨成骨细胞和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中OPG,RANK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组能上调股骨成骨细胞及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OPG的蛋白表达、下调RANKL的蛋白表达;但山茱萸-牡丹皮药对仅能降低股骨成骨细胞中OPG的灰度值(P0.05),升高RANKL的灰度值(P0.01),即山茱萸-牡丹皮药对仅能上调股骨成骨细胞中OPG的蛋白表达、下调RANKL的蛋白表达(灰度值越低,OPG,RANKL的蛋白表达越强)。结论:六味地黄汤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方中山茱萸-牡丹皮药对调节股骨中的OPG及RANKL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阳和汤对阳虚证乳腺癌骨转移裸鼠模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0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S组),阳虚骨转移组(YG组),阳虚骨转移+唑来膦酸组(YGZ组),阳虚骨转移+阳和汤等临床剂量组(YGY组),阳虚骨转移+阳和汤2倍临床剂量组(YG2Y组),骨转移+唑来膦酸组(GZ组),骨转移+阳和汤等临床剂量组(GY组)7组。肌注氢化可的松建立阳虚证裸鼠模型;再将NS组以外的所有裸鼠左心室注射乳腺癌细胞MDA-MB-231悬液建立裸鼠骨转移模型;YGY、YG2Y、GY组造模后第5天开始中药煎剂灌胃干预,YGZ、GZ组于造模后第5、7、9、12、14、16、19天腹腔注射唑来膦酸,YG组造模1周后灌胃蒸馏水。用药20天后对裸鼠进行X线摄像、影像学评分、病理组织观察,取骨转移组织进行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结果阳和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裸鼠模型的生存质量(P0.05),抑制骨转移,治疗骨转移引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P0.05),并能明显增加裸鼠OPG的表达(P0.01)、抑制RANKL的表达(P0.01)。结论阳和汤等临床剂量能有效治疗阳虚证乳腺癌骨转移,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加OPG的表达、抑制RANKL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止痛方治疗骨转移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唑来膦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鼠乳腺癌Walker 256细胞悬液3μl缓慢注射于大鼠胫骨骨髓腔内建立骨转移癌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给药,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溶液于第5、7、9、12、14、16、19天腹腔注射,每次30μg/kg;中药组给予益肾活血止痛方0.5 ml(浓度1.92 g/ml)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0.5 ml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观察各组大鼠肿瘤体积,X线摄片对骨质破坏程度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胫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唑来膦酸组大鼠胫骨肿瘤体积及骨质破坏减少,胫骨组织OPG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RANKL、RANK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中药组和唑来膦酸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止痛方可抑制大鼠骨转移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胫骨组织OPG表达,抑制RANKL和RANK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裸鼠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及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BALB/c雌性裸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造模组24只。将乳腺癌细胞株4T1经裸鼠右下肢胫骨注射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将成膜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汤组、唑来膦酸组、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补肾活血汤组予以补肾活血汤中药灌胃36.67 g·kg-1,每日1次,唑来膦酸组予以皮下注射100μg·kg-1,每周2次,联合用药组给予相同剂量补肾活血汤组灌胃联合唑来膦酸皮下注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4 d,次日脊柱脱臼法处死,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截取每组裸鼠右下肢,称重,X射线扫描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裸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裸鼠骨组织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裸鼠骨组织中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卵巢去势的方法造成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组(5.0 g·kg-1)、补肾基础组(5.4 g·kg-1)、通络组(0.9 g·kg-1)、补肾通络组(6.3 g·kg-1).ig给药,1次/d,共10周.治疗10周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L3椎体,剔除软组织及骨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骨组织RANKL/OPG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络组、补肾基础组、通络组RANKL mRNA表达明显下降,RANKL/OPG明显下降(P<0.01),3组间比较,补肾通络组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补肾基础组与通络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RANKL mRNA表达,改善RANKL/OPG,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增骨丸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松质骨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2只8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乙烯雌酚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正常组仅切除一段肠系膜,其余3组做卵巢切除术,术后一周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天后处死,取出第3腰椎(L3),测量分析其材料力学参数和结构力学参数,结果:中药组能明显提高去势大鼠腰椎骨的骨量和生物力学参数,提高其抗压生物力学性能,结论:中药增骨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交叉性别骨髓移植模型,雌性BALB/c小鼠接受9.0Gys ^60Co源γ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注射输入同种系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分左归丸组和模型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肝组织标本。选用小鼠基因表达谱寡核苷酸芯片,观察实验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左归丸组小鼠在骨髓移植6个月后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不同,差异表达基因有1147条,已知功能基因有533条,其中上调基因264条,下调基因269条。结论:左归丸可能是通过影响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骨细胞形态学和骨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探讨观察艾灸和运动综合方案防治雄鼠肾虚矮小症的机制.方法:30只肾虚矮小症雄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艾灸运动综合组、模型+右归丸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雄鼠作对照.造模和干预同时进行,共21 d.结果:在肾虚矮小症造模同时予运动和艾灸综合干预,大鼠成骨细胞增多活跃,骨小梁厚度增加,血清T水平显著提升,血清钙、磷表达趋于正常.此外,该综合方案在改善睾丸酮、股骨长及提高血清磷多项指标上优于中药右归丸的干预治疗.结论:艾灸和运动综合方案可较好地改善骨的细胞形态学,从而改善和促进肾虚矮小症雄鼠的生长发育.这种功效似与调整血清睾丸酮、雌二醇、血清钙、磷等优化骨生长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脾肾方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64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肾方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脾肾方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观察两组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脾肾方可降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缩短白细胞减少患者恢复正常的时间。结论:脾肾方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6.5,13,26 g·kg~(-1)补阳还五汤和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SD大鼠1周,制备3种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将BMSCs分为补阳还五汤6.5 g·kg~(-1)组(用含10%6.5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补阳还五汤13 g·kg~(-1)组(用含10%13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补阳还五汤26 g·kg~(-1)组(用含10%26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空白组(用含10%空白血清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和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酶(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BMSCs 48,72 h后,细胞增殖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3种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BMSCs在S期的细胞比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PI3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细胞进入S期,增强BMSCs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代谢异常可引起骨质疏松、佩吉特症、骨硬化症、骨折等疾病;其病因复杂,机理不明。骨代谢过程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其具体的分子调节通路不明。现代研究表明,在骨代谢过程中至少存在WNT/β-连环蛋白通路、NFAT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Sema4D-Plexin-B1通路、PI3K-AKT通路及MAPK通路等。通过分子信号通路,可有效促进骨代谢研究,并开发具有治疗骨代谢异常疾病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
张丽君  张艳  徐谦  刘莉  黄虹 《中医杂志》2003,44(10):780-781
目的:探讨仙杞煎液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用7月龄SD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6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12只行伪手术,复制成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仙杞煎液低、中、高剂量组,连同假手术组共6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60天后摘眼球取血后将大鼠处死。分离血清和血浆,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酸性磷酸酶(ACP)水平,测大鼠脊柱和股骨骨密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组可显著降低IL-6和PCP水平(P<0.05或P<0.01).中药各剂量组及西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骨密度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8.
针刺促进骨折愈合与“肾主骨”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祁晓华  沈梅红 《中国针灸》1999,19(12):747-750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期分组观察了骨折家兔的性激素、生长激素、皮质醇及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 ,结合光镜观察甲状腺体、图像分析甲状腺滤泡 ,结果表明针刺能够促进性激素、生长激素分泌 ,抑制骨折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亢进 ,解除垂体—甲状腺轴的抑制 ,其调节作用贯穿于整个骨折愈合的过程中 ,但以骨折的中、后期为著 ,说明针刺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安颗粒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5/6肾切除建立大鼠肾性骨病(RO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骨化三醇组(1.5μg·kg~(-1)),肾安颗粒低、高剂量组(2.25,4.5 g·kg~(-1)),给予相应药物ig 8周,给药前、后检测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GB),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化学发光法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双能X射线测骨密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HGB,血Ca,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血P,ALP,全段i PTH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肾安颗粒2.25,4.5 g·kg~(-1)组大鼠血BUN,SCr水平明显降低(P0.05),HGB,血Ca,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血P,ALP,全段i PTH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安颗粒能明显改善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功能和骨代谢指标,延缓肾功能进展和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