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艾片中的主要成分龙脑在小鼠组织中含量测定的GC-FID法,并进行艾片静脉和鼻腔给药的小鼠组织分布研究.方法:小鼠给予30.0 mg· kg-1艾片,在给药后1,3,5,10,20,30,60,90,120 min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分离出小鼠全脑、心、肝、脾、肺、肾,匀浆后以十八烷为内标,乙酸乙酯萃取,GC测定各组织中龙脑浓度.结果:龙脑浓度线性关系良好;萃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艾片给药后分布于大部分组织,在心、脑、肾中的分布较多,在肝、脾、肺中含量较少.结论:建立的GC-FID法适用于组织中龙脑的含量测定及组织分布研究.小鼠静脉和鼻腔给予艾片后在血流丰富的组织中含量较高.在鼻腔给药中,脑的相对靶向系数和靶向效率均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大黄酸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7. 25、34. 50、69. 00 mg/kg)的大黄酸后,采用固相萃取法预处理血浆和组织样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采用Venusil XBP C18(L)(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甲醇-0. 1%磷酸水(70∶3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结果:大黄酸血浆及各组织样品在0. 0095~19. 5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回收率在86. 4~96. 8%。大黄酸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肝>胃>肠>肺>脾>肾>心>脂肪>脑>肌肉。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黄酸体内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神经酸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分析采用SUPELCO Ascentis Express F5色谱柱(10 cm×2.1 mm, 2.7μm);流动相水-甲醇(含0.1%甲酸);体积流量0.35 mL/min;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食用菜籽油)及神经酸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灌胃给药,于0.5、1、1.5、2、4、6、8、10、12、14、24、36 h采血,LC-MS/MS法检测神经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神经酸在62.5~4 0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加样回收率95%~106%。口服给药后,AUC0~36 h、AUC0~∞、Cmax均随神经酸剂量增加而升高(P<0.01);Tmax、t1/2、MRT分别为10.44、5.24、12.52 h,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30~120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纳米混悬剂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HPLC-FD)测定HCPT的血药浓度,Diamonmsil-C18色谱柱(4.6 mm×200 mm,5 pun),流动相甲醇-0.3 qo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 5.0)(57:43),流速1.O mL.min“;FP-920型JASCO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3 nm;发射波长550 nm;柱温35℃;进样量20 pL.用DAS 2.O药动学程序处理HCPT的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结果:本测定方法HCPT在l~50 Vg- L-I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l懈.L“;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3%;高、中、低3个血药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94%,95.88010.102.7%,符合体内药物分析的要求.HCPT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m为13.10峭-L-l,Zr呲为0.75 h,Il/2a为8.242 h,tl佯为136.122 h,AUCo.,为116.77懈.h.L-1,AUCo..为161.93 Vg.h.L-1.结论:本研究中的HPLC-FD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操怍简便,适合于研究HCPT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药物浓度检测.本实验中的纳米混悬剂能加快HCPT口服吸收速度,为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根素常用给药途径的合理性,从药动学角度,研究葛根素静脉注射与灌胃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以及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与差异,为合理利用葛根素提供参考.方法以NIH小鼠为受试动物,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小鼠体内血浆及不同时间组织器官中葛根素的浓度,运用PK solution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葛根素在小鼠体内的药-时曲线和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1)小鼠灌服葛根素混悬液(0.2mg·g-1)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E)=38.061 min,CL=991.534 mL·min-1,Cmax=3.6 μg·mL-1,Tmax=30 min,AUC(0-∞)=201.7 μg·min·m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77%.(2)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迅速分布在肝、肾、血浆、脾、肌肉、肺和生殖器官(子宫和睾丸)中,且在肝脏与肾脏中分布的葛根素浓度最高,在心脏与脑组织中葛根素的浓度相对其他组织较低.小鼠灌胃给药的分布与静脉注射给药相似,灌胃给药葛根素分布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均较静脉注射低,但葛根素静脉注射给药的分布在肝与心、肝与脑的比例,和肾与心、肾与脑的比例比口服给药时的相应比例高.结论:口服葛根素生物利用度低,但其分布结果显示葛根素口服毒副作用可能较静脉注射少.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军  王立杰  蔡宝昌  胡巍  楼成华  王玮 《中草药》2010,41(8):1350-1352,1379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建立了利用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方法,测定了iv 4 mg/kg马钱子碱溶液、经皮给药40 mg/kg马钱子碱后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结果马钱子碱iv和经皮给药后的药动学均符合二室模型。经皮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2.8%,MRT是iv的8倍。结论经皮给药途径可能有利于马钱子碱的减毒增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辅酶Q10缓释片与辅酶Q10普通片多剂量给药后的经时变化过程。方法 将20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等分为两组,一组受试者每人每天po50mg的辅酶Q10缓释片,连服15d,另一组受试者每天每人po50mg的辅酶Q10普通片,服药期间及服药前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辅酶Q19总含量。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正已烷提取,分离水相和有机相,收集有机相,氮气吹干,将所得残渣溶于100μL无水乙醇中,进行HPLC检测。检测波长为275nm,流动相为乙醇-甲醇(9:1),内标物为辅酶Q9。结果 建立的体内HPLC-UV分析方法简便、稳定、适宜于进行生物样品分析。受试者经过15dpo辅酶Q10缓释片和普通片,每天po一次,每次剂量50mg,测得血浆中总辅酶Q10浓度表明,受试者服缓释片后血浆中辅酶Q10浓度高于对照组普通片后的血药浓度。结论 多次服用缓释片的稳态血药浓度高于普通片的稳态血药浓度,原因在于缓释片可持续释放、持续吸收,从而保持血浆中较高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魏红  张振  牛晓方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4):1939-1943
 目的 建立小鼠血浆苦参碱的GC-MS联用分析法,测定药动学参数和组织分布。方法 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苦参碱注射液和经皮给苦参碱微乳,用GC-MS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苦参碱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组织中苦参碱含量。结果 苦参碱在32~8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最低检出限量1 ng·mL-1,日间和日内RSD均小于2.8%,提取回收率为72.2%~78.8%,方法回收率为92.1%~98.9%。苦参碱微乳经皮给药比苦参碱注射液腹腔注射,血药浓度稳定持久,具有显著差异(P<0.01);苦参碱微乳经皮给药后,在组织中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肺、肾、脾、肝和心。结论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灵敏性高;微乳中苦参碱以零级动力学透过皮肤,可提供比注射剂更为稳定的血药浓度,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半边旗抗癌二萜5F口服微乳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采用Hypersil 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醋酸(55∶45),流速0.8 mL· min-,进样20 μL,柱温35℃.小鼠灌胃给药5F微乳剂与普通制剂后,在不同时间点取血及内脏器官,样品经处理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及组织匀浆液中5F的浓度,分析其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结果:小鼠半边旗5F微乳剂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12.202μg·L-1·h-1,Cmax=3.434 μg·L-1和Tmax=1.048 h,MRT0→12.451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对照组616.15%.结论:半边旗5F微乳剂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消除半衰期延长,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鼠灌胃给药大黄总蒽醌苷元后,五种苷元(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小鼠灌胃给药大黄总蒽醌苷元300 mg/kg后,于各时间点采集小鼠的血浆和组织样品。固相萃取法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药物浓度。采用Venusil XBP C18(L)(4.6 mm×250 mm, 5μm),柱温:30℃;以甲醇-0.1%磷酸水(70∶3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结果:该方法可定量分析血浆和组织中五种大黄蒽醌苷元,在线性范围内R均大于0.990,提取回收率在85.3%~101.0%范围内。小鼠灌胃给药大黄总蒽醌苷元后,五种苷元均被快速吸收,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为0.5 h~0.7 h左右,Cmax分别为(0.148±0.036、2.977±1.375、 0.686±0.135、0.454±0.132和0.247±0.075)μg/mL。五种苷元在小鼠体内分布均较广,在胃和肠的浓度远远高于其他组织。结论:五...  相似文献   

11.
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生物利用度低是口服药物制剂经常出现的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吸收促进剂来增加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3种研究方法(在体法、体外法和体内法)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并加以探讨,分析认为,冰片对口服药物吸收的调节作用与药物分子结构和给药浓度,冰片的种类、浓度和用法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吸收机制尚未明确.故针对水溶性差和代谢迅速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将为冰片促吸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的GC-MS测定法和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含量测定的GC-MS法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初步探索天然冰片的归经特征.方法:采用DB-5MS弹性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电子轰击(EI)电离方式,轰击能量为70eV,倍增电压1100V;选择性离子检测(SIM),天然冰片m/z 95,内标萘m/z128;小鼠组织样品用生理盐水匀浆后,加入萘作为内标,用正己烷振荡萃取,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组织分布研究以天然冰片的CMC-Na溶液给小鼠灌胃,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小鼠后取各组织样本,经处理后用GC-MS法测定组织中的天然冰片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天然冰片GC-MS测定方法,在22ng·mL-1~22μg·mL-1范围内响应信号(Y)与天然冰片浓度(X)呈良好线性关系,Y=0.000486X+0.00036,R2=0.999(n=3),最低检测限为10ng·mL-1,定量下限为22ng·mL-1,日内精密度为3.72~6.11%,日间精密度为7.29~17.6%,相对回收率和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95~107.93%和93.04~103.03%.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冰片分布于大部分组织,单个组织内天然冰片浓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多峰现象;天然冰片在肝脏内含量最高,在心、脑、肾等重要组织内的含量也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GC-MS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天然冰片在动物体内的定量分析;天然冰片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肝、肾、心、脑中分布含量较高;天然冰片的归经特征中有归心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的GC—MS测定法和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天然冰片在小鼠组织内含量测定的GC—MS法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初步探索天然冰片的归经特征。方法:采用DB-5MS弹性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电子轰击(E1)电离方式,轰击能量为70eV,倍增电压1100V;选择性离子检测(SIM),天然冰片m/z95,内标萘m/z128;小鼠组织样品用生理盐水匀浆后,加入萘作为内标,用正己烷振荡萃取,取上清液进样测定。组织分布研究以天然冰片的CMC—Na溶液给小鼠灌胃,在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小鼠后取各组织样本,经处理后用GC—MS法测定组织中的天然冰片含量。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天然冰片GC—MS测定方法,在22ng·mL^-1 -22μg·mL^-1范围内响应信号(Y)与天然冰片浓度(X)呈良好线性关系,Y=0.000486X+0.00036,R^2=0.999(n=3),最低检测限为10ng·mL^-1,定量下限为22ng·mL^-1,日内精密度为3.72—6.11%,日间精密度为7.29~17.6%,相对回收率和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5.95~107.93%和93.04~103.03%。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冰片分布于大部分组织,单个组织内天然冰片浓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多峰现象;天然冰片在肝脏内含量最高,在心、脑、肾等重要组织内的含量也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GC—MS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天然冰片在动物体内的定量分析;天然冰片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肝、肾、心、脑中分布含量较高;天然冰片的归经特征中有归心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天然冰片对雄性SD大鼠口服尼莫地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天然冰片临床等效剂量组(90 mg·kg-1)及高剂量组(270 mg·kg-1),在灌胃给予空白溶媒或天然冰片后各组均口服尼莫地平20 mg·kg-1,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样品处理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尼莫地平含量,采用WinNonlin 5.0.1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临床等效剂量的天然冰片对尼莫地平口服吸收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天然冰片使血浆中尼莫地平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天然冰片可轻微促进尼莫地平的口服吸收,但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年组和老年组SD大鼠灌胃柚皮苷后在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 SD大鼠按100 mg/kg灌胃柚皮苷后分别于0、0.25、0.5、1.0、2.0、4.0、8.0、12.0、24.0 h收集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子宫、卵巢和小肠组织,预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各组织中柚皮苷的含量。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大鼠口服柚皮苷后,在所有组织中都有分布。在0.25 h时,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柚皮苷在心、肝、脾、肺、肾、胃、卵巢、小肠组织中浓度显著低于其在青年组组织中浓度(P<0.05),其它时间点也存在差异。结论柚皮苷在不同年龄大鼠的组织分布不同,老年组组织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柚皮苷的深度研究与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 伊曲康唑 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方法 昆 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曲康唑脂质体及伊曲康唑注射液( 15 mg · kg-1 ),采用 LC-MS/MS 测定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 结果 与伊 曲康唑注射液相比, 伊曲康唑 脂质体在小鼠肝、脾组织中的分布显著增加, AUC 分别为注射液的 1.95 和 3.47 倍;伊曲康唑脂质体在心、肾中的分布显著降低, AUC 分别为注射液的 29.9% 和 40.9% ;伊曲康唑脂质体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 MRT 为对照组的 2.7 倍 。 结论 与 注射液组相比,伊曲康唑脂质体 在血浆和心、肝、脾、肾组织中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鼠口服香连丸(Xianglian Pill,XLP)后其功效成分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揭示成分在体内不同组织作用趋势,探讨方药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灌胃XLP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组织(小肠、大肠、肝、心、肺、肾),样品处理后,UPLC-MS/MS检测XLP中8种功效成分的组织匀浆液含量,ACE Excel 3 C18 column(2.1 mm × 100 mm,3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分析物,正离子模式检测。计算成分在各组织的浓度和分布百分比(Distribution percentage,DP)。结果 建立同时检测组织匀浆液中8种XLP功效成分HPL-MS/MS分析方法,该方法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良好。XLP功效成分在小肠组织具有较高浓度(DP > 25%)。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药根碱DP值分别为48.5%、30.3%、28.3%和29.3%,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结肠具有高分布,DP值分别为32.7%和27.5%。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主要分布于肺,DP值分别为40.6%和47.5%。结论 XLP生物碱类成分在肠道组织具有高浓度,内酯类成分在肺肠组织具有高分布,该分布趋向有助于揭示方药肠道抗炎和行气缓急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冰片修饰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并考察冰片是否能促进齐多夫定棕榈酸酯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超声分散法分别制备齐多夫定棕榈酸酯普通脂质体和10%冰片修饰脂质体。小鼠尾静脉注射15.85mg·kg-1齐多夫定溶液剂、30mg·kg-1齐多夫定棕榈酸酯(相当于15.85mg·kg-1齐多夫定)普通脂质体和10%冰片修饰脂质体,并以齐多夫定为指标成分,HPLC测定小鼠血浆和各组织中的药物摄取量。结果齐多夫定棕榈酸酯普通脂质体和冰片修饰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均小于120nm,Zeta电位约为-28.2mV,包封率均在96%以上。与溶液剂比,脑内齐多夫定绝对摄取量由普通脂质体组的1.43倍增加到10%冰片修饰组的1.96倍(P<0.05),冰片修饰组药物的直接入脑量是普通组的3.73倍(P<0.01);肺和肾中药物摄取量分别是溶液剂的1.69和0.7倍,具有显著性变化。结论10%冰片可促进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中药物透血-脑屏障转运入脑,显著增加药物脑摄取量,10%冰片修饰齐多夫定棕榈酸酯脂质体可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HIV感染脑部疾病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考察冰片对葛根素和梓醇口服吸收及穿透血脑屏障入脑的影响,筛选适合梓葛复方口服制剂的冰片浓度。采用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6.25~100mg·L~(-1)冰片对葛根素、梓醇转运的影响。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25,50,100 mg·kg~(-1)冰片溶液后再立即灌胃给予葛根素(200mg·kg~(-1))、梓醇(45 mg·kg-1)纳米晶混悬液,比较葛根素、梓醇在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7 d后,屏障功能基本形成。与未加入冰片组相比,冰片质量浓度为12.5~100 mg·L~(-1)时,葛根素、梓醇跨血脑屏障模型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大(P0.05),冰片作用于共培养模型2 h后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灌胃50 mg·kg-1和100 mg·kg~(-1)冰片能显著促进葛根素的口服吸收,但冰片对梓醇的口服吸收无显著影响。100 mg·kg~(-1)冰片组葛根素的AUC脑/AUC血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梓醇则是50 mg·kg~(-1)组最高(P0.05)。就脑组织AUC而言,葛根素以100 mg·kg~(-1)组最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梓醇以50 mg·kg~(-1)组最大,但与100 mg·kg~(-1)组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冰片能促进葛根素、梓醇口服给药的入脑量,质量浓度以100 mg·kg~(-1)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