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pH值条件下提取的黄连多糖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量黄连多糖的含量。分别测定黄连多糖对·OH,O2^-·,DPP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黄连药材中多糖含量为:碱提取多糖〉水提取多糖〉酸提取多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中性条件下,水提取多糖经木瓜酶与Sevag法除蛋白得到的多糖在抗氧化实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对·OH的EC50为83.913μg/ml,对DPPH的EC50为249.856μg/ml,对O2^-·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连多糖可作为抗氧化剂,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花茶不同部位多糖的测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金花茶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方法:运用超声提取方法提取金花茶叶子、芽尖、果壳、花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检测法、邻苯三酚法和邻二氮菲法检测金花茶叶子、芽尖、果壳和花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应用综合评分法,对各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金花茶花、叶、芽尖、果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32.88,29.48,35.89,30.02 g·kg-1;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抗坏血酸(0.100 g·L-1)>花(0.135 g·L-1)>果壳(0.165 g·L-1)>芽尖(0.243 g·L-1)>叶(0.330 g·L-1);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顺序为抗坏血酸(0.200 g·L-1)>花(0.344 g·L-1)>果壳(0.435 g·L-1)>芽尖(0.881 g·L-1)>叶(1.011 g·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率抗坏血酸(0.2 g·L-1)≥芽尖(25.0 g·L-1)>果壳(25.0 g·L-1)>花(25.0 g·L-1)>叶(25.0 g·L-1);当生药浓度达到25.0 g·L-1时,花、芽尖、果壳对羟基自由基消除率均大于50%,但均小于抗坏血酸(2 g·L-1);综合评分为芽尖(55.05)>花(52.79)>果壳(51.97)>叶(23.73)。结论: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金花茶不同部位的多糖含量稳定可行,金花茶水提物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072-1073目的:探讨齿瓣石斛不同营养器官的多糖含量。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对齿瓣石斛根、嫩条、叶、老条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嫩条中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味子-黄芪不同比例配伍对混合多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五味子、黄芪9个不同配伍比例(3:1、2.5:1、2:1、1.5:1、1:1、1:1.5、1:2、1:2.5、1:3),分别提取制得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计算得率和多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测定不同配伍比例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的抗氧...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骆驼蓬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骆驼蓬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骆驼蓬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5,提取次数2次.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骆驼蓬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本实验可为骆驼蓬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应用制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荆芥作为当代中医治疗肿瘤疾病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通过对比不同产地荆芥中多糖的含量,评价荆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DPPH法、清除羟自由基法、清除超氧阴离子法对不同浓度的荆芥多糖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抗氧化研究表明,荆芥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清除羟自由基活力、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分别为76. 29%、1 730. 15 U/m L、130. 18 U/m L。结论:荆芥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荞麦皮多糖的提取及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从荞麦皮中提取出了水溶性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法在波长为497nm处进行了糖含量的测定,求得其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0498x 0.0304(r=0.9988)。平均回收率为98%~101%,RSD为0.84%。结果显示:荞麦皮多糖的产率为2.85%,测定样品的多糖平均含量为56.89%。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毛苕子籽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初步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温度、微波时间、料液比和pH对毛苕子籽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Fention反应检测毛苕子籽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毛苕子籽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温度50℃,微波处理5min,pH 7,料液比1∶25,多糖提取量30.043 mg·g-1;抗氧化性试验表明毛苕子籽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毛苕子籽多糖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屏风散活性多糖提取工艺优选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玉屏风散活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建立该玉屏风散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制备玉屏风散活性多糖,通过分光光度计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优选玉屏风散活性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玉屏风散活性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5,于90℃提取3次,每次2h。结论:建立了玉屏风散活性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索不同成熟度桑椹多酚绿原酸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用AB-8大孔树脂纯化桑椹多酚,HPLC测定桑椹多酚纯化物中绿原酸含量,并通过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试测定桑椹多酚纯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绿原酸含量青桑椹多酚红桑椹多酚黑桑椹多酚;3种成熟度的桑椹多酚的总抗氧化活性为青桑椹多酚黑桑椹多酚红桑椹多酚,3种成熟度桑椹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大小随着桑椹多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桑椹多酚的绿原酸含量随着其成熟度越高而逐渐减小;桑椹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随着桑椹多酚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与绿原酸单一成分变化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臭灵丹中洋艾素和金腰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2.2℃.结果:洋艾素和金腰乙素分别在0.448 ~2.24和0.352 ~1.76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洋艾素为103.48%(RSD 0.87%),金腰乙素为103.42(RSD 0.91%).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同时测定臭灵丹中洋艾素和金腰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臭灵丹Laggera pterodonta,一种民间常用的治疗感冒的具有民俗特色的中药。为了检测臭灵丹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体外的中和杀伤作用和增殖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中和抑制实验和增殖抑制实验,用狗肾传代MDCK细胞培养法观察臭灵丹萃取物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观察2种实验中臭灵丹萃取物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同时采用Real time RT-PCR定量检测流感病毒的拷贝数,比较臭灵丹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臭灵丹乙酸乙酯萃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作用72 h后,中和实验组H1N1病毒血凝效价下降了8倍,而增殖抑制组,H1N1病毒血凝效价也分别下降了2倍和4倍;Real time RT-PCR的检测结果表明,臭灵丹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和H1N1病毒的抑制率为72.5%,而增殖抑制组的抑制率为25.3%,石油醚萃取物中和H1N1病毒的抑制率为60.2%,增殖抑制组为81.4%。由此可以得出,臭灵丹乙酸乙酯萃取物和石油醚萃取物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明显的中和作用及直接的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2个以上中药材样品进行定性评价,阐明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为中药材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2个指标,采用平均值、平滑和二次微分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考察臭灵丹三氯甲烷、无水乙醇、水3种极性溶剂提取物各波段的稳定性及重复性,计算臭灵丹不同提取物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对不同产区的臭灵丹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臭灵丹在三氯甲烷、无水乙醇和水3种极性溶剂下分别提取30,50,40 min可达到最大提取率,在20 h内稳定性良好。文中按照共有峰率的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方法。指纹图谱显示,臭灵丹不同产区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为78.57%,最小共有峰率为11.11%。  相似文献   

14.
臭灵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分离臭灵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学反应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1),冬青酸(2),洋艾素(3),金腰素乙(4),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猫眼草酚(6),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8),柽柳素(9),万寿菊素(10),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11),万寿菊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槲皮素-3-O-(6-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1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5)、豆甾醇(16)、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7)、邻羟基苯甲酸(18)、β-谷甾醇(19)。结论:化合物5,7,9~15,1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的13C-NMR数据由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山药多糖纳米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湿磨法制备山药多糖纳米粒,星点设计优化最优处方。研究山药多糖纳米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星点设计优化湿磨法制备的山药多糖纳米粒最优处方,SALD-2201激光粒度分布仪检测其平均粒径及粒度分布。通过化学实验法和试剂盒法研究过氧化氢、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的抗氧化能力,并测定其还原力与金属螯合力。结果:星点设计得最优工艺料液比1:24、球磨转速360 r·mim-1、球磨时间36 h。SALD-2201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1.0%粒径在186 nm,80.0%粒径575 nm。经体外抗氧化实验证实,过氧化氢、DPPH、还原潜力与金属螯合力的自由基清除率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成增长趋势。其中山药多糖与其纳米粒对DPPH清除能力在0.5,4,6,8 g·L-1质量浓度下均有极显著差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羟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亦与多糖浓度成正相关。结论:山药多糖及其纳米粒体外抗氧化活性良好,且山药多糖纳米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于山药多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对冠突散囊菌甲醇提取物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提取物,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测定法,对冠突散囊菌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冠突散囊菌石油醚提取物清除 DPPH和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8,0.083 g·L-1 ,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分别为0.21,0.13 g·L-1;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作用;3种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VC(IC50分别为0.032,0.024 g·L-1)弱。结论:冠突散囊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醇沉浓度下铁苋菜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用质量浓度为30%,45%,60%,75%,80%的无水乙醇分级沉淀的方法得到不同组分的铁苋菜多糖,分别采用高铁还原法、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体系、光照核黄素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比较它们的总还原力(T-AOC)、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及对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抑制效果.结果:醇沉浓度为75%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了73.85%,其余各组分多糖都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其中对O2-·和·OH的清除作用最为明显,清除率分别达到了92.47%和95.89%,几乎与抗坏血酸的清除作用相当,75%醇沉条件下的多糖对LPO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铁苋菜各组分多糖都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缨丹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马缨丹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用95%乙醇将马缨丹挥发油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4,0.8,1.2,1.6,2.0 g·L-1)溶液,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检测各不同浓度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马缨丹挥发油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可高达52.50%;但对DPPH·清除能力较弱,清除率仅为21.05%;同时其还原能力也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马缨丹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较弱,但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能力和还原能力,其能力强弱与其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