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痹痛灵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及其滑膜组织中HMGB1 mRNA的影响。方法:新痹痛灵方中饮片经相关工艺提取后制为浸膏;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出12只为正常组,其余进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造模,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新痹痛灵高、中、低剂量组(3.2,1.6,0.8 g·kg-1·d-1)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0.008 g·kg-1·d-1),各组大鼠于二次免疫后当天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21 d。容积法测量大鼠关节体积,病理切片观察,RT-q PCR检测滑膜组织HMGB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P0.01),滑膜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新痹痛灵高剂量组的关节肿胀于14,21 d明显减轻(P0.05,P0.01),且滑膜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关节病理切片显示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病变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新痹痛灵可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滑膜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通过抑制HMGB1而减少相关炎症通路的激活可能是新痹痛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JL-17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结果:对照组和遣模组均有一定水平IL-17表达,同期成模组较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明显升高(p〈0.01),成模组IL-17在早期就开始升高,到中晚期达到较高浓度,中晚期与旱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旱期p〈0.01;中期p〈0.01;晚期p〈0.05)。结论:IL-17在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中高表达,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RA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张艳艳  樊冰  李大可  姜萍  刘英 《中药材》2021,(1):170-174
目的:探索雷公藤多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胆碱能抗炎通路及关节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激动剂组、抑制剂组、甲氨蝶呤组、雷公藤多苷组、益肾蠲痹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制备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PNU-282987、α-银环蛇毒素、甲氨蝶呤、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小柴胡汤低剂量组和小柴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于首次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2周后开始,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kg·d)灌胃,小柴胡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9 g/(kg·d)和18 g/(kg·d)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4周。测量建模1周、2周后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大鼠关节左右径和前后径,计算灌胃前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关节炎指数,灌胃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结果各给药组灌胃后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均0.05),关节炎指数及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小柴胡汤高剂量组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小柴胡汤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可降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湖南千金协力(QJ)和浙江得恩德(DED)两个厂家的雷公藤多苷(TG)片口服后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药效及多脏器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千金协力TG片临床2倍,6倍等效剂量组(QJ-TG 0. 018,0. 054 g·kg~(-1)),得恩德TG片临床2倍,6倍等效剂量组(DED-TG 0. 018,0. 054 g·kg~(-1))。首次免疫后当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二次免疫后观察大鼠关节红肿和畸形症状,评价关节炎临床积分,分别在第21,42天取材,进行炎症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酶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和尿素(UREA)含量;评估大鼠附睾精子畸形率及睾丸与卵巢组织的损伤程度。结果:两个厂家TG片均能改善CIA模型大鼠炎症关节红、肿和畸形症状,降低临床积分,抑制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的病理改变。其中,QJ-TG 0. 018,0. 054 g·kg~(-1)组和DED-TG 0. 054 g·kg~(-1)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P 0. 01),DED-TG 0. 018 g·kg~(-1)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两个厂家相同剂量TG比较,DED-TG 0. 054 g·kg~(-1)组在第12和18 d比QJ-TG同剂量组对临床积分的抑制作用明显(P 0. 05)。除DED-TG 0. 054 g·kg~(-1)组能明显升高白细胞数和脾脏指数外,两个厂家TG片对CIA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其他脏器指数、消化系统、肝肾功能及肝肾病理均无明显影响,却能不同程度增加CIA雄性大鼠精子畸形率,对睾丸曲细精管造成显著损伤,其严重度随剂量和时间增加而增加,而同等剂量下DED-TG的雄性生殖毒性大于QJ-TG。DED-TG 0. 054 g·kg~(-1)组和QJ-TG 0. 054 g·kg~(-1)组除可见卵巢组织中血管分布减少,黄体体积缩小外,未见其他毒性作用。结论:两个厂家TG片2倍和6倍临床等效剂量口服均能延缓大鼠CIA的发病,降低关节炎临床积分,改善关节病理改变,并有一定程度的雄性生殖毒性。高剂量DED-TG比QJ-TG的毒-效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5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A组、正常B组、模型A组、模型B组,模型两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后l周后,开始在模型A组和正常A组大鼠踝关节局部注射生理盐水0.08ml,在正常B组和模型B组在大鼠踝关节局部注射IL-150.08ml(含重组大鼠IL-15800μg),与注射两周后取大鼠关节做病理切片观察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关节肿胀程度,模型A组、模型B组、正常B组均较正常A组关节肿胀明显(P〈0.05);而模型A组肿胀程度较正常B组明显(P〈0.05);模型B组肿胀程度又较模型A组明显(P〈0.05)。关节病理积分:模型A组、模型B组、正常B组均较正常A组高(P〈0.05),而模型组较正常B组高(P〈0.05);模型B组又较模型A组高(P〈0.05)。结论:IL-15可以加重CIA大鼠滑膜增生和炎症因子的浸润,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白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空白组,剩余大鼠制备CIA模型。初次免疫乳剂采用鸡Ⅱ型胶原与弗氏完全佐剂制备,0.3mL乳剂(含0.3mg胶原)分别等量皮下注射于大鼠左足底部、尾根上和背部。初次免疫7d后,同法诱发继发免疫,继发免疫乳剂由鸡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制备,总共造模21d。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艾灸组用小艾条距"足三里"和"昆仑"穴20mm处悬灸,每穴20min,共40min,1次/d,左右肢交替进行,连续干预10d。药物组用0.1mg/100g甲氨蝶呤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5d,共2次。于造模前后及治疗后测量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直径、体质量;治疗结束后拍摄左足跗部X光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和TNF-α的含量。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IL-17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P0.05),X线下可见足跗部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艾灸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IL-17和TNF-α含量下降(P0.05),体质量升高(P0.05),足跗部软组织肿胀减轻,骨骼畸形好转;药物组和艾灸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对CIA大鼠具有与甲氨喋呤类似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艾灸可降低CIA大鼠血清中IL-17和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痹片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光镜下对CIA大鼠滑膜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进行评分,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炎细胞浸润明显;而清痹片各给药组及尼美舒利组其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大鼠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关节滑膜高度增生,呈乳头状突起,细胞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等;而各给药组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减轻。结论:清痹片能有效减轻CIA大鼠滑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RA滑膜增生及关节破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蕲蛇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蕲蛇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PAT)。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治疗过程中观察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治疗21d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给药后治疗组能降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及大鼠血清TNF-α,升高血清中IL-10。结论:蕲蛇可以显著减轻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并且呈剂量—效应相关。蕲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可以抑制CIA大鼠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通过下调血清中TNF-α含量,上调IL-10的含量,调节其免疫状态,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广泛且顽固的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畸形,早期常侵犯指、趾等四肢远端的小关节或脊椎关节,并累及其他大关节。我国RA发病率为0.36%,以中年女性为多见,一般2a后即可产生不可逆病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故提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防止肢体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方法:将126例DN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用黄葵胶囊)和观察组(黄葵胶囊联合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片),8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肾功能改善,血浆白蛋白升高,IL~(-1)8,Hs-CRP,IL-6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肝功能损害。结论: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联合黄葵胶囊可降低血清炎症指标,提高DN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组。采用胶原诱导制备RA模型,于造模第7日开始,姜酚组给予姜酚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并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及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水肿改善。模型组IL-17、IL-2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和雷公藤组均能下调IL-17、IL-23表达(P0.05,P0.01),姜酚组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姜酚通过下调R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复制R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针刺大鼠双侧的"足三里"和"昆仑"穴,强度为1~2mA,频率2Hz/100Hz,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的踝关节直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关节直径、血清和膝关节内的IL-17和IL-23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除膝关节IL-17含量电针组高于泼尼松组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有治疗作用,减少血清和膝关节中IL-17和IL-23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覃仕化  汪悦 《西部中医药》2011,24(11):26-28
目的:探索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机理.方法:以牛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对大鼠进行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造模,测定大鼠血清及组织匀浆中IL-2的含量.结果:痹痛灵颗粒具有良好的抑制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组织中IL-2含量的作用,且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酸脂清胶囊的不同提取物对实验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IL-10和IL-1Ra的影响,研究酸脂清胶囊的抗炎机制和对痛风性关节炎软骨破坏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酸脂清胶囊不同提取物(水提物,醇提物)给大鼠灌胃7d后,以尿酸钠晶体造成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后9 h和12 h随机抽取8只大鼠测量踝关节直径,下腔静脉取血Elisa检测IL-10和IL-1Ra的量。结果:三个药物组的IL-10和IL-1Ra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水提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酸脂清胶囊通过提高IL-10和IL-1Ra的水平,达到抗炎、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尤以水提组为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及IL-1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测量微血管密度,实时荧光PCR法测量肺组织IL-17mRNA表达量,评价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结果:痹痛灵颗粒可降低造模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下调IL-17mRNA过量表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组织血管新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IL-17mRNA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断藤益母汤(DTYMD)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关节炎症及骨质破坏的防治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MTX组(2 mg·kg^-1)、DTYMD低剂量组(7.5 g·kg^-1)、DTYMD中剂量组(15 g·kg^-1)、DTYMD高剂量组(30 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5组均采用二次免疫法复制CIA模型。加强免疫当天(Day21)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MTX组每周灌胃给药2次),连续给药4周。Day21开始,每4d进行1次关节指数评分;给药结束后,取小鼠踝关节行micro-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小鼠踝关节行HE染色并进行关节病理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关节肿胀明显,严重者出现强直;踝关节骨质侵蚀明显,关节完整性受破坏严重;踝关节结构破坏严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向软骨内侵袭导致软骨及骨破坏;关节周围炎症评分、骨破坏评分及病理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TYMD各剂量组小鼠的关节红肿减轻,关节活动尚可;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CIA模型关节指数(P<0.01),其中高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减轻踝关节骨质侵蚀破坏,高剂量组的骨质情况接近正常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各剂量组的踝关节相对完整,滑膜增厚不明显,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关节周围炎症评分、骨破坏评分、病理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DTYMD能有效防治CIA模型小鼠的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并存在一定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IL-1及TNF-α在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血清中的水平。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根据X线片及组织病理学的特点证实造模成功。用ELISA法检测AA大鼠模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TNF-α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含有大量的IL-1、TNF-α,提示IL-1、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QLT)时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外周血IL-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制备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模型(CIA),检测QLT对胶原性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外周血IL-1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QLT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QLT 7.2,14.4g/kg剂量组全血粘度及血浆黏度、外周血IL-1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并且可显著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结论 QLT3个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从而达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血管增生和血管生成,这可能是清络通痹颗粒治疗RA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