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去卵巢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氨喋呤治疗组和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10只/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行卵巢摘除术并于尾根注射II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CIA)。甲氨喋呤(2.7 mg·kg-1)、雷公藤多苷(70 mg·kg-1)及金雀异黄素(30 mg·kg-1)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2周)。通过测量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和血清中Col II抗体、IL-6及IL-10水平评价疗效。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及血清中Col II抗体、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氨喋呤和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及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1),甲氨喋呤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 II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6和IL-10水平没有显著改变。与之对应,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 II抗体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可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CIA的发生和发展,且对IL-6、IL-10的调节作用优于甲氨喋呤,提示植物雌激素协同雷公藤制剂对性腺功能异常型R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女性绝经后R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痹痛灵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及其滑膜组织中HMGB1 mRNA的影响。方法:新痹痛灵方中饮片经相关工艺提取后制为浸膏;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出12只为正常组,其余进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造模,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新痹痛灵高、中、低剂量组(3.2,1.6,0.8 g·kg-1·d-1)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0.008 g·kg-1·d-1),各组大鼠于二次免疫后当天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21 d。容积法测量大鼠关节体积,病理切片观察,RT-q PCR检测滑膜组织HMGB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P0.01),滑膜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新痹痛灵高剂量组的关节肿胀于14,21 d明显减轻(P0.05,P0.01),且滑膜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关节病理切片显示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病变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新痹痛灵可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降低滑膜组织中HMGB1 mRNA的表达,通过抑制HMGB1而减少相关炎症通路的激活可能是新痹痛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对CIA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与甘草酸配伍对CIA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和血清TNF-α,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Ⅱ型胶原诱导出成功的关节炎模型大鼠60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甘草酸组、雷草1组、雷草2组和雷草3组,另设空白组。以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作为疗效评判标准,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经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治疗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甘草酸配伍雷公藤甲素治疗CIA,可以在保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对CIA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与甘草酸配伍对CIA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和血清TNF-α,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Ⅱ型胶原诱导出成功的关节炎模型大鼠60只,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甘草酸组、雷草1组、雷草2组和雷草3组,另设空白组.以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作为疗效评判标准,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TNF-α和IL-10的水平.结果:经雷公藤甲素配伍甘草酸治疗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甘草酸配伍雷公藤甲素治疗CIA,可以在保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赤雹根总皂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血清及脾脏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制备CIA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赤雹根总皂苷20、40、80 mg/kg组、雷公藤多苷阳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5d。观察各组大鼠足爪肿胀程度,计算大鼠关节炎指数(AI值);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各组大鼠组织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7、IL-11的蛋白含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脾脏中IL-17、IL-11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给药第35d,与模型组比较,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和雷公藤多苷组AI值显著降低;赤雹根总皂苷20mg/kg组、雷公藤多苷组及正常对照组滑膜细胞的数量和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赤雹根总皂苷20 mg/kg组、雷公藤多苷组大鼠血清IL-17含量明显降低,IL-11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赤雹根总皂苷各剂量组与雷公藤组大鼠脾脏中IL-1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赤雹根总皂苷20 mg/kg组与雷公藤多苷组IL-1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赤雹根总皂苷对大鼠CIA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IL-17的表达,促进IL-1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每组10只,对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建立CIA模型,于初次免疫后10 d开始,给各组大鼠进行相应药物灌胃处理以延缓炎症进展,并每隔7 d评定一次各组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IFN-γ和IL-15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关节正常,而模型组关节红肿较为明显,AI指数评分较高(P0.001),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大鼠AI均较模型组有所缓解(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FN-γ、IL-15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雷公藤多苷片组及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组大鼠IL-1β、IFN-γ、IL-15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IA大鼠促炎因子分泌,缓解关节炎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穿山龙总皂苷(total saponin from Rhizoma Dioscorea nipponica,TSRDN)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穿山龙总皂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于初次免疫后第14天,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CIA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雷公藤组.其中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胃灌服100 mg·kg-1·d-1,50 mg·kg-1·d-1、25 mg·kg-1·d-1剂量的穿山龙总皂苷,雷公藤组灌服12 mg·kg-1·d-1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灌服等体积溶媒.用药后21 d,记录各组大鼠后肢体积、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结果 经穿山龙总皂苷灌胃治疗21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后肢体积、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有降低趋势(P>0.05),大鼠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软骨及骨组织侵蚀破坏减轻,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穿山龙总皂苷能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TNF-α、IL-Iβ和IL-6水平,减轻滑膜组织的病理损伤,表明其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牛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typeⅡ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 DBA/1小鼠IL-17/RANKL的调节作用.方法 除正常对照组(N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3ml· kg-1 ·d-1)外以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注射诱导DBA/1小鼠关节炎模型;将32只建模成功(关节炎指数评分≥4分)DBA/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on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3ml· kg-1·d-1)、甲氨喋呤组(MTX组,灌胃给予每周MTX 1.5 mg·kg-1)、淫羊藿低剂量组(IL组,灌胃给予ICA 5 mg·kg-1·d-1)和淫羊藿苷高剂量组(IH组,灌胃给予ICA 20mg·kg-1·d-1),每组8只,连续干预15 d,并于第3,7,11,15 d记录各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值.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关节炎小鼠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NF-KB配体的受体或激活因子(RANKL)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含量.结果 第2次免疫后1周左右,Con组足趾肿胀明显,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高于N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干预15 d后,与N组比较,Con组IL-23、Tracp、IL-17和RANKL浓度升高,在IL-23和Trac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7和RANKL 两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MTX组血清IL-23水平降低(P<0.05),IL组IL-23和RANKL含量降低(P<0.01,P<0.05),IH组IL-17、IL-23、RANKL和Trac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IH组与IL组相比,RANKL和Tracp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淫羊藿苷能改善CIA DBA/1小鼠足趾局部肿胀程度,下调血清IL-23和IL-17、RANKL和Tracp水平,具有调节骨免疫系统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小柴胡汤低剂量组和小柴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于首次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2周后开始,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kg·d)灌胃,小柴胡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9 g/(kg·d)和18 g/(kg·d)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4周。测量建模1周、2周后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大鼠关节左右径和前后径,计算灌胃前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关节炎指数,灌胃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结果各给药组灌胃后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均0.05),关节炎指数及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小柴胡汤高剂量组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小柴胡汤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可降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对四氯化碳(CCl_4)导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2 mg·kg~(-1)),甘草酸铵组(15 mg·kg~(-1)),苦参素组(30 mg·kg~(-1)),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15 mg·kg~(-1)+3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等同于临床剂量的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对照。通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乙酰胆碱酯酶(Ach 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内毒素(LPS)变化趋势。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IL-6,Ach E,LPS,HMGB1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肝组织病变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胶原面积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IL-6,Ach E,LPS,HMGB1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P0.05),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胶原面积明显降低;同时苦参素组与模型组比Ach E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与苦参素组比Ach E显著升高(P0.05)。结论: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可抗由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主要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体内LPS的含量和降低IL-6,HMGB1的表达来实现的,并且联合用药可改善临床上单独使用苦参素降低乙酰胆碱酯酶下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慢性荨麻疹(CU)大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炎症轴的干预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取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1)·d~(-1)),玉屏风颗粒高、中、剂量组(4.05,2.7,1.35 g·kg~(-1)·d~(-1))。运用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和百白破疫苗进行致敏复制CU大鼠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免疫组化(IHC)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皮肤组织IL-23,IL-17 mRNA转录水平。结果:玉屏风颗粒可显著改善CU大鼠皮肤真皮水肿、胶原束距离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同时可减轻CU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U大鼠皮肤的IL-23,IL-17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颗粒能显著下调CU大鼠皮肤的IL-2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评分(P0.05,P0.01),以高剂量组疗效最佳;玉屏风颗粒对IL-17无显著调控作用。结论:玉屏风颗粒可显著减轻CU大鼠皮肤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真皮水肿、浆液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23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而改善CU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高脂-果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oll样变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高果糖餐诱导NAFLD大鼠模型,除设正常组外,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飞蓟宾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d~(-1)),TGP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d~(-1))。用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肝脏指数;并以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HMGB1,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转氨酶,肝脏指数,血脂,2 hBG,Fins,HOMA-IR及TLR4,HMGB1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TGP高、低剂量组2 hBG,Fins,HOMA-IR,LDL-C,TG,TC,FFA,ALT,AST均明显降低(P0.05,P0.01),高、低剂量TGP在拮抗胰岛素抵抗、降糖降脂,改善肝功能有较显著的作用,TGP高、低剂量组均可下调HMGB1,TLR4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在NAFLD病程进展中,HMGB1,TLR4是导致炎症的其中一条通路,TGP通过下调HMGB1,TLR4信号通路的表达而起到抑制大鼠NAFLD炎症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蕲蛇蛇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1 g·L-1)诱导大鼠CIA模型。建模21 d后,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0.72 mg·kg-1, ig)、蕲蛇蛇毒低、中、高剂量组(0.1, 0.33, 1 mg·kg-1, ip),每天1次,连续治疗21 d。采用HE染色对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评分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滑膜组织VEGF表达量及血清Ang-1含量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蕲蛇蛇毒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踝关节滑膜的病理评分(P<0.05,P<0.01),蕲蛇蛇毒高剂量能明显降低滑膜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和血清Ang-1含量(P<0.05或P<0.01)。 结论: 蛇毒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病理损伤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和减少Ang-1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芪桑降糖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ip 4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芪桑降糖方低剂量组(ig 180 mg·kg-1·d-1)、中剂量组(ig 360 mg·kg-1·d-1)、高剂量组(ig 540 mg·kg-1·d-1)及罗格列酮治疗组(ig 4 mg·kg-1·d-1)。持续ig给药60 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bAlc含量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下降(P<0.05)。芪桑降糖方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TCH、TG、LDL水平,提高HDL和In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芪桑降糖方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芪桑降糖方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促进Ins分泌,纠正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6.
复方颐神养脑胶囊对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颐神养脑胶囊(YSYN)对大鼠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90只,于左侧颈外动脉注入复合血栓诱导剂,复制多发性脑梗死痴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YSYN高剂量组(960 mg·kg-1)、YSYN中剂量组(480 mg·kg-1)、YSYN低剂量组(240 mg·kg-1)、西药阳性组(易倍申)(0.5 mg·kg-1)以及YSYN合西药阳性药组(480 mg·kg-1+0.5 mg·kg-1),另设10只动物为假手术组,造模后第3天,各组均以10 mL·kg-1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蒸馏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学习记忆测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海马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AchE含量显著升高(P<0.05),海马组织CHAT、NE以及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YSYN能够显著提高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0.05);显著降低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大鼠海马组织AchE含量,提高多发性脑梗死痴呆大鼠海马组织CHAT、NE及GSH-Px含量(P<0.05,P<0.01)。结论:YSYN对MID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海马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及谷胱甘肽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MDA-MB-231细胞的方法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约100 mm3,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每组5只。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裸鼠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辣椒碱,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溶剂,3 d/次,连续给药8次。每次给药前先检测裸鼠体质重和肿瘤体积,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各组裸鼠,计算肿瘤体积,称肿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治疗后各组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裸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但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1),肿瘤质量显著减小(P<0.01),抑瘤率显著增大(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比较,辣椒碱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1)组肿瘤组织HMGB1和TLR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辣椒碱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和TLR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和市售的益心酮片进行“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药效作用比较,阐明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的药效作用特点。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心酮片组、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每组10只。益心酮片组和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大鼠均ig给予17.28 mg·kg-1剂量的山楂叶提取物,每天1次,连续7 d;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大鼠ig等体积蒸馏水(10 mL·kg-1)。第5天和第6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在给药后1 h分别ip异丙肾上腺素4.2 mg·kg-1,每天1次,以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相应ip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 h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以大鼠血清心肌酶 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主要脏器系数作为观察指标,比较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及市售益心酮片对“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特点。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ST,LDH,CPK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极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益心酮组仅LDH活性、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组AST,LDH,CPK活性均显著性或极显著降低(P < 0.05或P<0.01),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SOD活性极显著性升高(P<0.01);与益心酮组比较,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组AST,LDH,CPK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山楂叶提取物类脂质体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和益心酮片在临床等效剂量下均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血清心肌酶损伤程度,降低MDA的含量,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益心酮片对SOD的活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山楂叶提取物类脂体对SOD的活性显著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瘤果黑种草子总黄酮抗炎及平喘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瘤果黑种草子总黄酮(TFNG)的抗炎及平喘作用。方法:选择昆明种小鼠、SD大鼠及健康豚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阳性药对照组、TFNG低、高剂量组(小鼠100,400 mg·kg-1,大鼠71.5,286 mg·kg-1)。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 廓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总黄酮抗炎作用;采用整体动物小鼠喷雾致喘实验、离体豚鼠肺支气管灌流实验及离体回肠实验考察总黄酮的平喘作用。结果:TFNG 100,400 mg·kg-1可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度,TFNG 71.5,286 mg·kg-1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P<0.01);TFNG 100,400 mg·kg-1可明显延长小鼠哮喘反应的潜伏期(P<0.01);TFNG 3,6,12 g·L-1可明显增加豚鼠肺灌流量,降低豚鼠回肠平滑肌收缩张力(P<0.01)。结论:瘤果黑种草子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炎及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