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A)以滑膜炎为主要病理学特征,并最终导致软骨和骨的侵蚀、破坏、关节畸形及长期残疾.随着RA治疗的快速进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RA关节炎症、破坏、活动性和预后的评价,准确客观的评价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其中影像学手段在RA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来关节超声和MRI因其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RA评价中进展迅速,而超声对滑膜炎及早期骨破坏的诊断优于X线,且性价比又优于MRI,因此超声正越来越被广泛接受,成为评价早期RA影像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骨侵蚀性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的慢性炎症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功能渐进性障碍,随之而来的是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死亡率上升.RA患者致残率可达30%,死亡率增加至52%,另外还会导致感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1].治疗RA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病情的活动性,预防和控制关节破坏,减少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脏病和脑卒中等.早期干预对RA患者改善关节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梅焕平  杨清锐 《山东医药》2002,42(18):63-65
类风湿关节炎 (RA)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外科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理疗以及饮食治疗等。2 0 0 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委员会关于RA的治疗指南指出 :RA的治疗目标是防治和控制关节破坏 ,阻止功能丧失及减少疼痛。为控制关节症状 ,可适当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并联用或单用小剂量泼尼松。大多数 RA患者应在明确诊断 3个月内开始使用慢作用药。目前临床上 RA的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原则。1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NSAIDS是治疗 RA的初始用药 ,包括水杨酸类和其他非甾体…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症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然而,在RA治疗方面,风湿科医生经常面临一些困惑,比如:何时开始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确定患者调整用药的治疗窗口?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病理基础是慢性滑膜炎 ,继发关节软骨和骨的损伤 ,最终导致进行性关节破坏和功能障碍。因此对RA滑膜病变的研究及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随着RA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多数患者的全身情况可以获得较好控制 ,而少数关节尤其是负重大关节慢性滑膜炎的治疗成为临床的难题 ,因此对RA患者关节内有效地应用药物与全身治疗同样重要。米诺环素是一种半合成四环素衍生物 ,近年来应用于RA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而关节内应用对RA治疗效果未见报道 ,本实验研究其关节内注射对兔抗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慎堂  杨义 《山东医药》2013,(40):102-104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炎症和破坏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不可逆的关节骨质破坏.近年来,抗瓜氨酸(CCP)抗体被视为RA新的血清学指标[1].2010年10月~ 2012年6月,我们运用下台阶治疗方案结合我院自拟二风汤治疗抗CCP抗体阳性RA 90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以关节滑膜为主)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成人RA的患病率约达0.5%~1%.RA具有很高的致残性,可使患者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损害,并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RA患者尽早获得有效治疗并回归社会,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犯关节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在外周关节病变中。慢性迁延性滑膜炎及反复发作是RA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RA关节病变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并联合应用慢作用药。对控制症状、缓解病情有一定疗效。但慢作用药起效慢,在其发挥作用前,迁延性滑膜炎导致病情发展,最终关节强直、功能丧失以至关节置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对RA关节病变患者施行局部关节腔注射激素并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以探讨局部激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于老年人,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多为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造成以滑膜炎症为基础的关节病变.由于RA病因未明,至今尚无特异疗法.目前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造成病情迁延反复,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来我院采用中药联合注射用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老年RA,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侵蚀性破坏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特点为慢性滑膜炎、血管翳形成以及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以及RA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人们对RA发病机制的认识更深入.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滑膜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包括慢性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等.滑膜中大量聚集的炎细胞可产生和释放大量炎性介质,破坏关节软骨和骨,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趋化因子在炎细胞向滑膜组织迁移及活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白发现CXCL16在RA滑膜中高表达以来,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可能成为RA治疗的新靶点.以下就CXCL16/CXCR6及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凋亡调节蛋白生存素(survivin)的水平,以探讨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61例RA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TWEAK和survivin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中TWEAK水平[(479±381)pg/ml]与健康对照组TWEAK水平[(421±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血清中survivin水平[(159±82)pg/ml]比对照组[(119±24)pg/ml]增高(P<0.05),且血清gurvivin水平与RA患者关节X线分期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 血清TWEAK水平与RA的关系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Survivin与关节侵蚀性相关,可能成为新的判断病情及治疗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多系统的具有侵蚀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功能障碍、关节僵硬和畸形,最终可导致残疾[1].目前,对于RA的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了解[2].临床上治疗该病的药物有限,甲氨蝶呤(MTX)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难以长时间持续使用,而来氟米特(LEF)是一种相对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调节抗RA药物[3].本文拟探讨LEF与MTX治疗RA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80~2010年国内外雷公藤、RA的相关研究文献,系统评价雷公藤制剂治疗R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雷公藤制剂对RA起缓解病情的作用,所评价的7个指标中,在减少肿胀关节数、降低血沉以及类风湿因子、减少触痛关节数、晨僵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RA有效,但尚不能确定其治疗RA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国内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Wnt信号途径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分子组成,调控胚胎期四肢和关节的发育过程,近年研究发现此途径在RA发病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多地了解Wnt信号途径在RA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了解RA的临床表现与评价预后,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探索Wnt信号作为治疗RA的分子靶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Wnt信号途径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关节液及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RA、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以及RA与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SAA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SAA在血清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A和骨关节炎滑膜中SAA的表达.应用t检验或Kruska-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血清中SAA含量[(318±132) μg/L]显著高于骨关节炎[(127±47) μg/L]和健康对照组[(127±41) μg/L,P均<0.01].RA关节液中SAA含量[(571±473) μg/L]显著高于骨关节炎[(129±33) μg/L,t=2.46,P=0.04].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各组血清样品中均有SAA条带;RA的SA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病理结果显示SAA在RA关节滑膜高表达,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血管周围;在骨关节炎,SAA仅见于关节血管周围和成纤维细胞.结论 RA血清和关节液中SAA的含量显著增高;SAA在RA滑膜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位置与骨关节炎有明显差别,提示SAA可能参与了RA的炎症反应和关节损害.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缓解标准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要改变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早期诊断、及时规范化治疗是改善RA预后的关键.现主要介绍RA的分类(诊断)标准和缓解标准,希望对风湿科医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VEGF及其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小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生成在RA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治疗RA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以多关节损伤和各种关节外炎症表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致残性,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深入探讨RA发病机制将对提高RA治疗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益赛普(ETA)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后,临床表现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活动性RA患者25例和正常人1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口服,以及益赛普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收集患者血清,检测其TNF-α,IFN-γ、IL-6浓度,并记录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疾病活动性评分(DAS)、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等,同时收集正常人血清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RA组患者血清IL-6、TNF-α和IFN-γ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分别<0.01、0.05、0.05).治疗后患者DAS28评分降低(P<0.01),HAQ、ESR、CRP、肿胀及压痛关节数也明显好转(P<0.01),血清RF、IL-6和TNF-α浓度也明显下降(P分别<0.05,0.01,0.05),治疗后血清IFN-γ浓度较前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IL-6、TNF-α和IFN-γ浓度增高以及ESR、CRP、RF增加可作为RA病情活动指标.益赛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关节炎症,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