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伤后或术后48h开始肠内营养,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后反应,做好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31例患者腹泻106例,便秘56例,恶心71例,误吸5例,高糖血症28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观察和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每例病人的胃液、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结果:86例病人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1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改善营养及促进病人康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胃肠道屏障功能,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改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感染率,而预防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患者顺利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本科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实施胃肠内营养的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并行早期护理干预(包括识别高危患者、消除应激因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 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41例.2组患者分别于伤后第3天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营养支持15 d后观察营养状况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B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和应激性溃疡、静脉炎、呼吸道感染等l临床并发症发生.结果 E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N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2组患者营养支持15 d后的Hb、FBG和ALT比较有显著差异;EN组静脉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低于肠外营养,因此在临床中建议应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胃肠道屏障功能,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改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感染率,而预防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患者顺利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重点是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内插管鼻饲进食,对照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腹泻、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给予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内营养和胃肠道外营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疗效满意。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营养支持过程中要注意一般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69例在入院或术后24 h内插管鼻饲进食,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65例在术后24 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2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EEN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DEN组.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50例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肠内营养(E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EN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在营养支持后1~3周营养状况良好,无营养不良;EN早期并发症:6天内出现腹胀20例,6天后腹泻者10例,高糖血症4例,电解质失衡3例,误吸2例,脱管3例,堵管1例;42例随访3~6月,预后良好24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无肺部、尿路感染和肌肉挛缩、肢体废用性萎缩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重型颅脑伤患者实施早期EN符合生理要求,易于管理,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过对84例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认为,早期开展胃肠内营养,并同时做好鼻饲的护理,选择正确的胃肠营养,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与传统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明显出血的比例大大下降.结论 早期开展胃肠内营养可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得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我科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模式,研究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模式,比较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并发症、住院日、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患者发生返流、腹泻和便秘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日及住院费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误吸、胃潴留及营养支持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模式,可以规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和护理技术,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达到了提高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3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实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并积极预防并发症.同期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行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2周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例数、预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其免疫力,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给予鼻胃插管分次灌注或缓慢滴注流质营养液,观察其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能改善营养状况,维持电解质、氮、液体平衡,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营养途径,但必须加强管饲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期间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EN、PN两组,均在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同时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①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无明显改变(P>0.05);②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③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且对肝功能无损害.而肠外营养组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且易产生高葡萄糖血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行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