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秦晓辉  张宏  米卫东 《北京医学》2013,35(8):657-660
目的 研究中国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寻找颈内静脉穿刺最佳入路,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28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测定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第二气管环水平颈部3个平面双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 自上而下,双侧颈内静脉横径逐渐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横径逐渐减小(P<0.05),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动静脉夹角逐渐变小,动脉重叠率和静脉重叠率均逐渐增加(P<0.01),静脉未重叠量逐渐减小(P<0.01).同一扫描平面左右对比,右侧颈内静脉横径宽于左侧(P<0.01),双侧颈总动脉横径相似.在甲状软骨上缘和第二气管环水平,右侧动静脉夹角大于左侧(P<0.01),静脉重叠率小于左侧(P<0.01),3个扫描平面右侧静脉未重叠量均大于左侧(P<0.01).280例患者中共有13例存在一个或多个扫描平面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内侧.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右侧颈总动脉有9例(3.2%)已分叉,左侧颈总动脉有16例(5.7%)已分叉.结论 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存在较多变异.了解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有助于降低颈内静脉穿刺时误穿颈总动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1987年抡救1例左颈总动脉断裂及右颈内静脉破裂大出血盘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伤者男,15岁.玩火药瓶爆炸致颈部损伤大出血20min入院.检体:心率156次/min,R56次/min,BP2.67/0kPa.意识不清,躁动.颈前气管两旁、锁骨上1.5cm处分别有指头大小伤口,左侧伤口喷出鲜血,右侧伤口涌出暗红色血.立即戴手套用手指对着左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发现颈部肿物8年余。开始如核桃大,近1个月来增长迅速,伴憋气、疼痛、声音嘶哑,于1978年1月24日入院。体检:颈前可扪及肿块10×6cm,质硬,分叶状,随吞咽可有轻度上、下活动,右侧肿物上缘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约1.5×1.5cm。X片见气管左移。术中见右侧甲状腺约4×3.5cm大小,质硬,与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及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理生理学模型,检测血液动力学改变. 方法"将大鼠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吻合口近尾端的颈总动脉,测定吻合前后及模型动物饲养16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右侧颈外静脉压力、颈总动脉压力、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 结果"大鼠静脉动脉的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右侧颈外静脉压增加、颈总动脉压降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6周后,局部脑血流量较动静脉吻合形成后即刻升高,右侧颈外静脉压和右颈总动脉血流速度进一步增加,右侧颈总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大鼠颈部动静脉分流形成低灌注压、高血流量、静脉高压的模型,符合AVM的血液动力学特征.长期的脑低灌注压使脑血管反应改变,脑血流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双上腔静脉是一种少见的大血管畸变,不仅为解剖学所重视,同时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报道最近发现的一例双上腔静脉,伴有双奇静脉,与国内文献报道又有不同。本例为一男性约30岁,解剖记录:右上腔静脉由锁骨下静脉与右颈内静脉右胸锁关节后合成,沿头臂干、升主动脉右侧,右肺动脉前方汇入左心房。全长8.5cm,远心端外径1.2cm,近心端外径2.5cm。沿途接受右胸廓内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由左锁骨下静脉和左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面合成,沿左锁骨下动脉和主动脉弓左侧,斜向胸主动脉左后方,下降至第五胸椎水平汇合右奇静脉,在食管后方越过第五胸椎体至右侧汇合右奇静脉,最后开口于右上腔静脉。全长从左静脉角至第五胸椎水平约9cm,远心端外径0.9cm,近心端外径2.2cm。属支异常:①左颈内静脉较细,右颈内静脉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深静脉穿刺的首选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误伤动脉的并发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 是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变化特点.方法 记录139名成年患者右颈部高位(胸锁乳突肌上乳头突起至锁骨中点)、中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段与锁骨段的交叉点)、低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靠近锁骨区域)3处位置上的动颈内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静脉夹角及重叠距离.结果 与高位相比,中位和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则显著增大.与中位相比,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也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显著增大.结论 高位处颈内静脉变异较小,临床上用解剖定位法在该处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动脉损伤概率小.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P解时遇到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行程异位1例,现报道如下。成年女尸,年龄约65岁,身高154crn,颈部无手术疤痕。尸解发现右侧锁骨一一F动脉未发自头臂干,而是起自主动脉弓后面,左锁骨不动脉的左侧15cm处,于第3胸椎中部左缘上升达4.scm后弓形穿过食管\气管、甲状腺下极。右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后方,在右侧臂丛前面与臂丛一起出右侧斜角肌间隙。右锁骨下动脉始部压扁外径l.7cm;中部1.4cm;末部1.Zcm;全长15cm。类似本例的右锁骨下动脉异位不多见,在临床上行颈根部、气管、食管、甲状腺手术或动脉造影时,应注意其…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2 0岁。因被牛抵伤颈部伴伤口出血急来诊 ,检查示神志清 ,BP18 11kPa ,烦躁 ,呼吸与四肢活动均正常 ,其它部位未见伤痕。立即行清创缝合术 ,术中发现左颈侧有一 3cm横形伤口 ,已无活动性出血 ,边缘不齐 ,动脉鞘撕裂 ,颈总动脉暴露于伤口内。为探查 ,将原伤口向右延长切口 2cm ,剪断并结扎左侧颈前带状肌群 ,食指顺颈总动脉间隙向内探查 ,绕过颈中线略偏右侧在咽前壁见一 2cm伤口与咽腔相通 ,且有唾液溢出。为了术中安全及术后康复 ,先给患者插上胃管 ,行气管切开术 ,在局麻下分离 ,剪断左侧甲状软骨大角 ,向右侧翻转喉体…  相似文献   

9.
颈部外伤所致的颈总动脉破裂形成巨大假性动脉瘤较为少见,在国内未见报导,国外报告例数不多。现将利用介入放射方法行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19岁,于1989年颈部受枪伤,当即昏迷收入某医院,诊断为颈部外伤伴血气胸、腹部脏器损伤,行颈部清创缝合开胸开腹探查。术后第二天患者发现左颈部有胀痛性肿块,肿块逐渐长大,于6月19日来我院检查时所见:左颈部有约10×10cm搏动性肿块,拟诊左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入院。  相似文献   

10.
例1女,21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物渐增大13a,于1997年7月收入院。患者自诉13a前,偶发现左颈部有蚕豆大小包块,无不适,渐增大,至9岁前停止增大,停止时约鸽蛋大小。1995年曾在当地医院作穿刺,抽出血液,血肿吸收,无再作处理。本次入院后专科检查:左颈侧颈动脉分叉高度见一肿物,3cm×4cm,触之搏动,界清,左右活动尚可,上下活动欠佳,听诊闻血管杂音,颈动脉较浅;右侧肿物较小,1cm×2cm,余同左侧。MRI:示两侧颈动脉实质性肿瘤,以左侧明显。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示左颈总动脉分叉部以上为主,一团迂曲紊乱的血管团影,颈内外动脉影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7岁,偶然发现左颈上部包块2年,缓慢长大,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左咽侧壁局部向外膨隆,胸锁乳突肌深区扪及约3×4cm2大小肿块,质稍硬,表面光滑,固定,无压痛、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压迫近心端动脉,肿块无明显缩小,气管略向右侧移位。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7岁,偶然发现左颈上部包块2年,缓慢长大,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左咽侧壁局部向外膨隆,胸锁乳突肌深区扪及约3×4cm2大小肿块,质稍硬,表面光滑,固定,无压痛、无震颤及血管杂音,压迫近心端动脉,肿块无明显缩小,气管略向右侧移位。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3.
颅外段颈动脉瘤的手术方法较多,手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脑血流量的影响。我们冶疗两例,报告如下: 例1、颈部包块3个月,声音嘶哑。查颈右有一12×10×8cm~3之搏动性包块,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杂音。喉镜检查:右侧声带瘫痪。颈总动脉穿刺造影示右侧颈总动脉颈段动脉瘤,大小5×7cm~3。在降温、降压复合麻醉下切除右侧颈内动脉瘤12×10×8cm~3,病理诊断为假性动脉瘤.术中发现右颈内动脉内侧壁缺损3.5cm,切取右侧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是生理学模型,检测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大鼠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扎吻合口近尾端的颈总动脉,测定吻合前后及模型动物饲养16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右侧颈外静脉压力、颈总动脉压力、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大鼠静脉动脉的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右侧颈外静脉压增加、颈总动脉压降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6周后,局部脑血流量较动静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5岁。因左侧颈部被爆破的砂轮割伤半小时于1997年10月7日到本院急诊科就诊。送院途中出血部位一直以手指压迫止血。体查: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2/7.5kPa,神清。解除手指压迫,见左侧颈部中段有一横贯弧形软组织裂口,长约10cm,伴喷射状出血。予急诊结扎出血血管、清创缝合术。术后20分钟患者出现狂躁、呕吐、神志不清,使用大量镇静、止痛药物均未能奏效。经会诊拟为颈内或颈总动脉断裂结扎止血后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即急诊手术探查,术中沿左颈部伤口路径探查见颈总动脉约第4-5颈椎水平处…  相似文献   

16.
搏动性血肿可由一些刺伤或投射物所致的动脉损伤诊治时被遗漏而致,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近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37岁。右肩及右上臂被刀砍伤多处5小时入院。血压10.0/6.67kPa,脉搏120次/分,面色苍白,右上臂三角肌处有约10cm斜行皮肤裂口,均至肌层,右上臂1/3处和左肘部有多处皮肤裂口,约有活动性出血。入院后经清创缝合,8天折线时仍见右上臂三角肌处伤口下端有1.5cm未愈合,有少量陈旧性血液渗出,患者自动出院。伤后15天,患者因咳嗽后右上臂逐渐肿胀、疼痛,伤口下端裂开出血而再次入院。入院查右上臂三角肌处伤口下端裂开2.5cm,伤口上端有8×10cm肿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0岁,因左大腿中段被鸟枪打伤并流血8小时于1987年3月13日入院。查体:T36℃,P100次/分,R24次/分,BP11.5/6.7kPa,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左大腿中段前内侧可见一12×8×6cm的创腔,左股动、静脉、大隐静脉、隐神经分别于股深动.静脉平面以下1.8~2.3cm处断裂,远端缺损达12cm,血管断端可见血栓形成。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创伤处以远肢体皮肤发凉,运动减弱,其前内侧感觉消失。入院后,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彻底清创,并向下延长切口,修整股动脉断端。自股腘静脉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抽取31例成年人的颈部核磁共振图象和20例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7颈椎3个横截面的图象,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前后关系、动静脉内外关系、静脉到皮肌的距离。20例青年志愿者中,10例探头置于环状软骨平面的气管两侧,在枕肩仰卧、去枕仰卧位、头低足高3种体位下,测定静脉的直径与呼吸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连;颈内静脉有从上到下依次在动脉的后面过渡到平行、前面的趋势(P<0.01);三个平面自上而下颈内静脉前壁与颈前皮肤的距离依次变短(P<0.01);颈内静脉的直径在相同的呼吸状态,肩枕仰卧位<去枕头正仰卧位<头低足高位(P<0.01),在所观察的体位颈内静脉的直径都是深吸气<平静呼吸<深呼气(P<0.01)。结论 环状软骨平面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为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点。  相似文献   

19.
<正>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均属常见,其损伤原因多为火器伤、跌伤、锐器伤、车祸、手术误伤等。如果伤后不能及时而正确的处理,可能使肢体丧失,甚至危及生命,即使肢体存活,因供血不足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功能障碍。现将我院3例四肢主要血管手术误伤报告如下。例1 王×,男性,11岁,因左肱骨外科颈骨折畸形切开复位时,骨折断端将左侧腋动脉完全切断。处理:先将肱骨外科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行腋动脉端端吻合。术后四周出院时,左上肢血循环正常,桡尺动脉搏动存在,手运动知觉正常。例2 刘××,男性,54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局麻下行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在左侧大隐静脉已高位结扎切断后,误将左股静脉按属支结扎切断,左下肢因远端深浅静脉回流障碍,而高度肿胀,皮肤发绀。被切断结扎之股静脉远端比原来增粗约4倍,近端回缩于腹股沟。处理:切取右侧大隐静脉为移植材料,将左侧切断之股静脉行端端吻合,因股静远断端  相似文献   

20.
颈部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1] .常发生于软组织外伤之后 ,其中以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形成的假性动脉瘤最凶险 ,一旦感染或外伤致瘤体破裂 ,可形成致命性大出血 ,即使患者幸存 ,也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现报道 1例由于颈内动、静脉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 .患者 5岁 ,女 ,4月前因左颈部被玻璃划伤 ,在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 ,当时未注意到血管损伤 ,未行血管吻合 .由于出血较多 ,当天输血 40 0mL .缝合后伤口一直出血 . 2d后又输血 40 0mL ,1 0d后伤口肿胀、破裂 ,重做清创缝合 ,并行气管切开 ,输血6 0 0mL ,此次住院 2 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