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虚损无力推动津血运行日久则为痰瘀;痰瘀交结则脉道不畅气血运行滞缓,又必致虚。李军教授对气虚痰瘀交结型胸痹的诊治研究颇深,临床上应用益气通阳、涤痰化瘀法治疗此型胸痹病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冠心病急症。李军教授临证概括为“虚、痰、瘀(郁)、热”致病,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为痰浊、瘀血、气郁、热蕴,以脏腑阴阳虚损、气血两伤为本,痰瘀郁热、邪气痼结为标,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病机特点分别为“虚瘀痰热”“虚瘀痰滞”“虚瘀饮”。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为病机关键。临证明辨病因病机,重视气血辨证。治疗强调扶阳活血、益气养阴、辛开苦降、凉血活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在2020年3月24日之前收录的与梅尼埃病中医证型相关的文献,筛选后提取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型、证素出现的频数及相关证型、证素的病例数及构成比。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纳入病例数1585例,纳入病例年龄15岁至95岁。梅尼埃病共有证型28种,频数最高的6种证型为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痰湿中阻、痰浊中阻、风阳上扰、髓海不足。病例数量最多的前5种证型为痰湿中阻、痰浊中阻、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痰湿夹瘀。纳入病例中,实证的病例数最多。实证性质的证型有14种,频数最多的为痰湿中阻证和痰浊中阻证;虚证性质的证型种类有9种,频数最多的为气血两虚证;虚实夹杂性质的证型种类有5种,频数最多的为肝阳上亢证。梅尼埃病证素共有12种,分别为湿、瘀、痰、寒、热(火)、风、阳亢、精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病位证素共有3种,分别为肝、脾、肾。结论:梅尼埃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病位在肝、肾、脾。临床辨证论治需注意虚实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类型以本虚标实证多见,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基本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方法应用《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调查表》对60例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对应分析对症状、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排在前8位的症状依次为手足震颤、行动缓慢、活动笨拙、行走不稳、表情淡漠、头胸前倾、步态慌张、易患疼痛。病性要素依次为阴虚、内热、痰浊、血瘀、气虚、风动、阳虚、血虚、寒证、气滞。病位要素依次为肝、肾、脾、心。核心病机为阴虚、内热、痰浊和瘀血。对本病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得出肝肾阴虚、痰瘀阻络、阴虚风动、气血两虚4种证型。结论帕金森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气虚为主,标实以内热、痰浊、瘀血为主,肝肾阴虚、痰瘀阻络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治疗中风病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32例,其中化痰通络饮治疗组22例,总有效率95.5%;烟酸治疗组10例,总有效率60.0%(P<0.001)。认为风痰淤乃滓、气、血的病理产物;心肝脾生理上的相关导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是风痰淤相兼为病的病理基础;气机变化是风痰淤相兼为病的先导;气虚阴亏是风痰淤相兼为病之本。  相似文献   

8.
对165例属中经络类中风的急性脑梗塞进行了中医分型及CT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医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瘀血、肝阳暴亢三证型为主,其中三证型之间CT扫描显示的病灶部位分布区域无明显差异。气虚血瘀证与风痰瘀血证在内囊膝部及后肢的病灶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证以内囊膝部多见,后肢少见,而风痰瘀血证相反分布。  相似文献   

9.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瘀血阻滞脑络,导致大脑缺血缺氧,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宁夏五市脑卒中首发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从而为病证结合防治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就诊于宁夏地区五市中医院的410例脑卒中首发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脑卒中证候调查量表;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宁夏脑卒中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304/410,74.15%)。脑梗死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火热证;脑出血患者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风、火热、痰湿、阴虚、血瘀、气虚证。证候以组合形式为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二证和三证组合频率均显著增高,单一证候出现的频率均显著降低。脑梗死和脑出血复合证候发生的频率不同,脑梗死依次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痰热腑实、阴虚风动、痰湿蒙神、肝阳上亢;脑出血依次为肝阳上亢、痰热腑实、痰湿蒙神、阴虚风动、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结论宁夏脑卒中患者发病类型以脑梗死多见;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证素分布存在差异,但二者均以证候组合形式为多,其中二证组合最为多见,单证候最为少见;脑梗死的复合证候频率以气虚血瘀为最高,肝阳暴亢为最低,脑出血以肝阳暴亢为最高,气虚血瘀为最低。  相似文献   

11.
急、慢性支气管损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型以气虚血瘀痰阻最常见。以气虚、气阴二虚、脾肾阳虚为主,标实则以痰、瘀、风、热为著。治疗要标本兼治,虚、痰、瘀等同调。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塞的中医分型与CT影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65例属中羟络类中风的急性脑梗塞进行了中医分型及CT扫描检查,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医分型主要以气虚血瘀、风痰瘀血、肝阳暴亢三证型为主,其中三证型之间CT扫描显示的病灶部分分布区区域无明显差异,气虚血瘀证与风痰瘀血证在内囊膝部及后肢的病灶分布有显著差异,气虚血瘀证以内囊膝部多见,后肢少见,而风痰瘀血证相反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风又名“卒中”,它与《伤寒论》所称的“中风”不同,一般认为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病因、病机多偏向于气、血、风、痰、火、虚六大因素。中风的病位在脑髓,涉及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辨证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则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本虚之证,以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多,而痰瘀互阻往往贯穿中风的始终。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此外,还可配合针灸、按摩、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易桂生  杨帆 《华夏医学》2012,25(6):818-820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对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并对中医证型、咯痰症状、证候要素及不同诱因分布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分布中,主要为风犯肺卫37例(37%);咯痰症状分布中,主要为白痰(78%);证候要素分布中,构成比大于50%的,本虚有气虚,标实有风、寒、燥;不同诱因分布中,以冷空气为主,达66%.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以风寒、肝郁为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中风住院病例,每例均有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有详细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报告。中风病类分中经络及中脏腑2类,证类分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7型。统计分析中风病类、证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中经络者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或轻度狭窄,在斑块性质上多为不稳定性斑块;中脏腑者多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在斑块性质上多为稳定性斑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21.8%,21.0%),多为不稳定性斑块(22.4%,24.1%)。痰湿蒙神证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35.7%)。稳定性斑块在风火上扰证组中多见(27.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病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收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散分布。发现前人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6类是有其临床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和痰证是中风发病时的主要病因病机、风证,火热证是中风病诸证组合中的主要证候。对本组病例的覆盖率较高的主要有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血瘀内停证,风火夹痰证、风火上扰、痰瘀互结证5类证候,可以作  相似文献   

18.
明代温补医家承前贤之理,形成温补思想,其重视脾肾命门,临证擅长温补之法。在其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温补医家对中风多从脏腑、气血立论,薛己、李中梓重视本虚,赵献可重真阴虚,孙一奎主血痰为本、外邪为标,张介宾主内伤非风,治疗皆以温补为主,临证通常运用补益脾肾、调理气血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并慎用风药以防伤气血,强调中风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 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 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 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 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 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 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 6,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 3。结论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 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证论治治疗眩晕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期对临床眩晕的治疗有指导和启发作用。[方法]选择连建伟教授治疗不同证型眩晕验案3则,结合平素跟师随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病因病机、辨证重点、用方特色等方面探索连教授治疗眩晕的特色和经验。[结果]连教授认为眩晕临床多见肝风上扰、气血亏虚、中气下陷3种证型,其辨证重点主要在于两手关脉之表现。所选3则医案,分别代表上述3种证型。肝风上扰者治以平肝息风、清火化痰、养血活血,气血亏虚者治以补益气血,中气下陷者治以补中益气,均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连教授强调,眩晕患者多虚实兼夹,实者以风、火、痰、瘀为主,虚者以气虚、血虚为多,治疗时则应全面把握眩晕的病因病机,从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从多角度入手治疗眩晕。[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眩晕,突出关脉的辨证意义,并根据患者风、火、痰、瘀、虚的轻重分3型论治,临床疗效颇佳,其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