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顾武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辨证论治《伤寒论》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首创以方名证,使方、证紧密结合,开方证辨证之先河。方证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2.
研读、分析《伤寒论》中与痞证相关条文,厘清痞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及辨证治疗,并进一步探究张仲景遣方用药特点,以裨益临床。  相似文献   

3.
刘敬霞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气阴两虚为病之本,气滞血瘀为病之标,证属本虚标实.临证强调在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上要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倡导中西医结合,参考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合理遣方用药.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4 相侮传变辨证相侮传变辨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被克方太盛 ,对克己一方进行反克 ,当以被克方邪盛为主进行太过相侮辨证 ;二是克己一方虚弱 ,被克方进行反克 ,当以克方正虚为主进行不及相侮辨证。4 1 太过相侮辨证 木侮金证 ,又称肝木反侮肺金证 ;多指肝木之气有余化火反侮肺金的“木火刑金”。由于肝火偏盛而影响肺金清肃 ,可见胁痛 ,口苦 ,烦躁易怒 ,脉弦数 ,咳嗽 ,痰中带血等证。金侮火证 ,又称肺金反侮心火证。多指肺脏感寒太盛而影响心脏阳气宣通 ,可见喘咳 ,痰液清稀 ,畏寒 ;胸闷疼痛 ,心悸 ,脉结代等证。若温热病邪由肺传心 ,则…  相似文献   

5.
治痰证不困于病而困于方、困于药.笔者以六经辨证为指导,运用方证辨证、药证辨证的方法,治疗痰证颇见功效.兹举数例病案及临床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在辨证的层次上可以分为主证、次证与兼证。主证与次证都是核心病机的反映,其中主证不可缺失,是确定何种"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证"相鉴别的重点;次证虽反映主要病机,但其并不是一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兼证在《伤寒论》中多由主体病机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变化所致。明辨三者关系,才能更好地辨证,从而指导治疗。重点抓主证,主证用主方,次证随主方,兼证需加减,是由三者关系得出的治疗方法,也是辨证论治思想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文俊副主任医师善用经方治疗临床综合征,认为综合征类似中医证候,临证紧扣病机辨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赵婧玮  梁启超 《中医学报》2019,34(5):912-915
阳旦证就是中风证,也被称为桂枝证。阳旦汤是由《汤液经法》中小阳旦汤剂量加减后又重新命名的桂枝汤。"经方"的概念源自《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是《伤寒论》对《汤液经法》中方剂的传承。张仲景在其著作中,时时强调"证"与"汤"的对应,提出了方证辨证的概念。方证辨证是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同等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理论需要挖掘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脉散的活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本文对生脉散进行较系统的临床研究,以便扩大其治疗范围。方法 以生脉散为基础方,酌加固定药物,衍化为10个生脉散类方,用于辨证治疗不同症证。结果 临床实例验证,生脉散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结论 应用生脉散类方治病时,要辨证与辨相结合,尤其要参考现代药理研究,脉证合参,辨证精细,灵活选药,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方剂辨证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素有伤寒用六经,温病宗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杂病用脏腑辨证之说,而无“方剂辨证”之言。沈自尹在《从<伤寒论>与<内经>的不同学术源渊来研究“证”的本质》一文中说:“每个汤方都有相应的证,只要有此证即可用此方,常称‘汤证’,实质是找出汤方的适应证。从广义上说,以汤辨证亦属辨证范围,故称之为方剂辨证。”方剂辨证是以方药的组合效能及适应证候(范围)选定某一特定相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在58年的读经典、做临床的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该体系强调本于经典,源于临床。证是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脉是辨证论治体系的灵魂,并具体化为六点作为临床指导:①以中医理论为指导;②平脉辨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方无定方,法无定法;③以整体观为指导,胸有全局,整体辨证;④首分虚实;⑤动态辨证;⑥崇尚经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拟方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收录236例PMS患者,以问卷方式调查收集其症状、体征和舌脉等四诊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进行证候要素分析并提取公因子,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际予以分析解释。结果 共提取特征根值为1.352、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8.272%的4个公因子,联系中医证候分型,分别代表类肝肾阴亏证、类肝郁化火证、类肾虚血瘀证和类心肾不交证。结论 从因子分析角度,浅析PM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与实际经验相佐证,从而为临床辨证拟方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遣方用药规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中医谴方用药是在其辨证治疗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确立的,方随证出。先辨证,再论治。形成证-法-方-药的治疗体系。近年来,随着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国内并存的局面出现,中医临床谴方用药模式出现多元化,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成为主要模式。如何分析病、证、方、药之间的关系利规律,从药方证病的关系中分析其制方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数据挖掘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可以从海量的文献中发现潜在、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证的多元性、个体化特征和疾病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同证异治的理论基础,并以同证异方的现象论证其客观存在.提出同证异治的理论在临床上可以开拓辨证思路,在理论上可以促进辨证细化分型,对完善辨证论治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齐向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融合古今医家的脉法,创立了以25对脉象要素为基础的具有系统性与回溯性的系统辨证脉学体系。并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归纳创新出"脉证方相应"的规律。通过诊察脉象,提取脉象要素,总结脉象特征,得出实实在在的客观证据,依照这些实实在在的"脉象证据"所示进行层层推理,运用系统辨证方法,最后推导出疾病整个过程和主要病因、病机、证候,然后进行"审因论治"或"方因证立"。  相似文献   

16.
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参乌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参乌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肾虚血瘀证疗效确切,早期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抑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4例病人认为,小儿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为热毒蕴结在里,以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取得缓解,并认为其证型不随病程推移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郑伟达教授注重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与疾病、证的发生有莫大关系,临证时应注重患者体质,辨质与辨证相结合。郑教授认为胆石症的发病与体质关系密切。根据患者体质及其证候,临证时常将胆石症患者分为气滞型与湿热型,以疏肝理气、清热泄利立法。临床辨证用药注重胆胃相关,忌用苦寒攻伐,败坏胃气。郑教授治疗胆石症尤器重木香、枳壳,每逢结石患者,必用此二味药物。常用经验方气滞型胆结石效方与湿热型胆结石效方,以此为基础加减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周富明名老中医发挥中医药优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证侍诊、跟师抄方、收集分析老师临床资料,研究探讨周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特色予以总结,并附验案举隅。[结果]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称之为痹证,正虚外感、邪气痹阻经脉为基本病因病机,周老提出先辨主证、后辨兼证,明确缓急、虚实、病位的辨证要诀,据此遣方用药,最终达到扶正驱邪、标本兼治的目的。所举医案,贯彻周师的临床经验,疗效满意。[结论]周富明老中医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其临床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原则值得深入学习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慢性前列腺炎辨证选方的经验。将该病分为湿浊下注、热毒侵袭、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等8个证型,详述各证型的症状表现,分析了病因病机,列举了主选方剂,并对用药加减变化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