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FNA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PFNA术治疗,研究组(n=35)行PFNA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对DVT形成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RANKL、OPG及TGF-β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了患者骨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观察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及Evens分型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组予以相同的综合预防方案,同时试验组予以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连续7 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试验前、试验后血液流变学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Evens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试验前血液流变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2组均显著改善(与试验前比较,P<0.05或P<0.01),且试验组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试验后伤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制定综合预防方案,同时配合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能够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血液流变学状态,预防伤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桃红四物汤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伟 《吉林医学》2010,31(16):2421-242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桃红四物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21例,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预防DVT的发生;西药对照组21例,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出血情况与术后DVT的发病情况。结果:术后DVT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1.71%,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出血量,中药治疗组小于西药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TKR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钙近似的疗效,且能获得更少的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所收治重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0例行全身麻醉(对照组),40例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术后1周通过下肢彩超检查对患者DVT形成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麻醉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有利于降低术后血液粘稠度,减少DVT发生风险,对于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两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锁定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00例,其中PFNA远端锁钉为静态配合动态锁定50例为观察组,动态锁定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病人均得到了12个月以上的有效随访,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94.00%,优于对照组68.00%(P<0.05);病人总满意度50.00%,优于对照组的44.00%(P<0.05);2组病人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远端静态配合动态锁定较单纯动态锁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更好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术前使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术后服用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患肢肿胀程度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的患肢肿胀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访3个月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联合氨甲环酸能明显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FN 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PFNA治疗,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7天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4周、12周、24周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7天疼痛评分上明显次于对照组(P<0.05),2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12周的Ha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弄(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进程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冯庆虎 《四川医学》2012,33(7):1242-1243
目的探讨应用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GAMMA钉固定治疗)和对照组(DHS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相关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如关节活动受限、感染、关节疼痛、髋内翻畸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尤其对于不稳定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钉相对损伤较小,与DHS相比,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刚 《黑龙江医学》2013,37(6):428-42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12~2011-04间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骨折的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与高危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与高危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结果:2组都无死亡患者发生,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与高危患者能有效减少创伤,且术后恢复快,可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7例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应用53例普通钢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51例,良6例,优良率100.0%;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46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8.1%;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且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3.
白马恒 《吉林医学》2011,(29):6098-609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人工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于DHS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人工置换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功能评分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CP治疗,观察组实施PFNA治疗,比较2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早期锻炼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CP比较,PFNA治疗可缩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早期锻炼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行InterTan内固定术,2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一定疗效,PFNA内固定更适宜耐受力较差患者,InterTan内固定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联合使用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均由同一医生主刀完成PFNA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抗凝剂及预防感染治疗。根据术后口服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4周,对照组服用桃红四物汤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瘀斑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周比较血清中成骨相关实验指标;术后3个月比较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髋关节肿胀消退时间、瘀斑消退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血清中ALP、BG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PICP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可促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骨折治疗,观察组行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可明显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的预后,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随访4~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优15例,良5例,差1例;对照组:优11例,良7例,差3例。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能早期起床活动等优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穗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2组。对照组49例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Inter-TAN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总出血量都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股骨颈短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9%,观察组为8.1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er-TAN可以防止骨旋转,提高患者术后负重能力,减少并发症。PFNA则适合骨质疏松或者有其他合并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阮希圣  韦宝堂  易志强 《西部医学》2013,25(8):1178-1180
目的评价动力髋(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方案组(44例),PFNA方案组(6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未出现患者因并发症而发生死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与PFN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与DH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