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37例,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44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比较针刺前和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的变化。结果: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5 min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镇痛效应逐渐增强至起针后120 min。结论: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具有明显的即刻止痛效应,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穴(十七椎穴)组85例,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穴)针刺组87例,观察针刺疼痛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单穴组及多穴组VAS读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VAS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及多穴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有镇痛效应;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可单取十七椎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镇痛效果,为确定最佳留针时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组、留针30 min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单刺十七椎穴,于月经第1天疼痛发作时针刺1次;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Mc Gill简化量表(SF-MPQ)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疼痛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针刺组镇痛效果从针刺10 min时开始显现,镇痛效果随留针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留针30 min组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留针20 min组(P0.01);两针刺组均能明显改善SF-MPQ中各项指标的评分,留针30 min组显著优于留针20 min组(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留针30 min的镇痛效果优于留针20 min。  相似文献   

4.
魏艳红  李文建  樊红霞 《中医学报》2019,34(12):2687-2691
目的:观察八髎穴导气针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及远期镇痛效应。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八髎穴导气针法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并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F_(2α)(prostaglandin F_(2α),PGF_(2α))水平。结果:首次治疗后,观察组在起针时及起针后30 min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起针时(服药后30 min)VAS评分无变化(P0.05),起针后30 min(服药后60 min)VAS评分才开始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第1、第2、第3、第6个月经周期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第2、第3及第6个月经周期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仅在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第6个月经周期时,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PGF_(2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第6个月经周期时,观察组血清PGF_(2α)水平仍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则增高至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八髎穴导气针法干预原发性痛经具有良好的即刻及远期镇痛效应,这可能与其持续下调患者血清PGF_(2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关元和同时针刺关元、三阴交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20例针刺关元、三阴交,B组20例针刺关元。观察针刺前、针刺后及起针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VAS各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针刺30 min内,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起针后60 min、90 min、120 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针刺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症状,针刺关元配伍三阴交较单针关元穴镇痛效果显著,说明关元配三阴交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可能有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即时止痛的效果.方法将本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穴组和多穴组,单穴组在疼经时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穴足三里、三阴胶、中极,中医寒凝瘀血型可配加关元、气海、肾俞,气滞血瘀型可配加地机、太冲穴.单穴组在痛经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每天1次,1个月经期连续冶疗3天,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多穴组于经前5—7天开始针灸,每日一次,连续5天,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痛经程度比效,单穴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多穴组减轻,P<0.01.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单穴组总有效率98.93%,多穴组总有效率89.13%,单穴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穴组,P<0.01.结论对原发性疼经患者在痛经发作时针刺十七穴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不用选择多穴.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优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月经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将4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留针同时行温针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强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治疗痛经从施治15 min开始起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从30 min开始起效,温针灸施治后3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6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两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疼痛强度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起效快。长期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代替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三阴交、悬钟、非穴对痛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证实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经穴优于非经穴,并探讨腧穴特异性与经络、神经节段的关系.方法:将4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针刺三阴交组14例,针刺悬钟组21例,针刺非穴组12例.观察针刺前、针刺介入第1个月经周期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并...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或寒凝血瘀证)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于经期第1天疼痛最为明显时针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地机等穴,每日1次,连针3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于治疗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0 mm时给予阿司匹林泡腾片,0.5 g/片,1片/次。3个疗程结束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对两组病例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及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①针刺组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②针刺组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依次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分值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筛选期、治疗期及随访期的SF-MPQ评分、CMSS总频率及严重程度评分依次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十七椎、三阴交、次髎、地机等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月经来潮前针刺十七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针刺十七椎穴)20例予针刺疗法3个疗程,空白对照组(不予针刺)20例。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theCoxMenstrualSymptomScale)进行痛经临床症状评分,分别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总分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持续下降,第三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七椎穴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穴位,可于经前单用十七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行左氏调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不行手法)治疗,分别于每次月经前(3 d内)及月经第1、 2天各进行1次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3次,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VAS评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CMSS评分方面,治疗1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2组患者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2、3个月经周期后的症状总频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左氏调气法针刺董氏奇穴火主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痛经所带来的疼痛不适给妇女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与困扰,寻找简便、安全、有效的即刻镇痛方法有较大的临床与社会意义。十七椎是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即刻缓解疼痛方面的重要穴位,笔者创新性的将十七椎结合现代新兴疗法刃针,施以重刺激手法,经试验可达即刻缓解疼痛之效。本文通过阐述十七椎缓解痛经与刃针作用原理,试析运用刃针刺激原发性痛经患者十七椎即刻镇痛的理论基础,并附病案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观察其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属寒凝血瘀型的30例患者,采用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VAS评分改善较显著。结论十七椎穴点穴后施以艾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24岁之间,于月经前3d针刺三阴交、血海、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月经期针刺次髎、承山两穴,针后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治疗3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7%;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增强(P<0·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与血液的高“浓、黏、凝、集”状态有关,针灸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子宫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使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门金穴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定坤丹,每日2次,每次半丸,经前3d开始服用至月经结束后3d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于月经前3d至月经后3d针刺董氏奇穴门金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45min,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近期、远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门金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笑气对重度原发性痛经即时镇痛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 ~2019年2月门诊诊断为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50%笑气-氧气吸入5 min,对照组给予面罩纯氧吸入5 min.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MAP、HR、SpO2以及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多时间点V...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单穴进行热敏灸来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即刻止痛效应,探讨其对原发性痛经止痛时效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分别选取关元、三阴交和十七椎在痛经发作时进行单穴单次热敏灸治疗,并观察其在治疗10 min、20 min、30 min及治疗完成后3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止痛疗效.结果:(1)不同时段VA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20 min时,三阴交、关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VAS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时段伴随症状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 min时,三阴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min、30 min和治疗完成后3 h时,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三阴交组伴随症状评分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完成后3 h时止痛疗效比较:三阴交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关元组、十七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交穴为热敏灸治疗PD(寒凝血瘀型)即刻止痛的首选腧穴.热敏灸单穴治疗PD疗效显著,但选取不同的有效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其止痛时效和临床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脉图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为原发性痛经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在痛经典型发作时予以电针治疗,形成4个观测时点(T0:经前7~10 d,T1:经期痛经典型发作时,T2:针刺镇痛治疗30 min结束即刻,T3:针刺镇痛治疗结束后30 min).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雷火灸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疗效、镇痛效应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患者,依据纳、排标准,最终入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即时(治疗后30 min)、近期(治疗3个月后)和远期(随访6个月)的镇痛效应,观察两组患者疗程前后寒凝血瘀中医证候积分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即时、近期和远期时的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在同一时刻点组间比较,两组即时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和远期痛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在同一时刻点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近期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远期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62%、78.57%)(P0.05)。结论针刺联合雷火灸具有温经散寒、化瘀止痛、调畅气血之功效,与常规西药一样,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应,但近期和远期镇痛效应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且针刺联合雷火灸可消除或减轻痛经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从根本上消除痛经患者寒凝血瘀的致病因素,显著提升远期疗效,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次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次髎穴配合耳压治疗组30例,口服芬必得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总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次髎穴配合耳压治疗原发性痛经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