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AC)的安全性、可行性、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可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65岁)患者共41例,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治疗前后Eckardt评分及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变化,并分析远期食管反流及治疗失败的发生情况。 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OEM手术,中位手术时间42 min,中位住院天数为3 d,共4例(975%)患者出现主要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均为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导致住院时间长于5 d。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四分位数区间 24~57个月),Eckardt评分中位数从术前8分下降为术后1分(P<0001),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中位数从术前2385 mmHg (1 mmHg=0133 kPa) 下降为术后905 mmHg (P=0005)。术后随访12例(2927%)患者出现临床反流,5年临床治疗成功率8780%(36/41)。 结论 POEM治疗老年AC患者安全可靠,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研究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43岁,病程2-20年,平均8.4年。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手术时间45-115min,平均68.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3cm,平均9.5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1cm,平均8.5cm,无1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个月,平均2.5个月,7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肌肉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治疗目标主要为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解除食管梗阻。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肉毒素注射、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以及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等,但均存在局限性。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因微创、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治疗长病程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OEM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共159例,按其病程长度分为长病程组(病程≥10年)与非长病程组(病程<10年),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并进一步探究长病程组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的组间差异。结果 长病程组患者年龄[(57.09±14.30)岁 比 (42.08±15.68)岁,t=5.569,P<0.001]、既往治疗比例[28.9%(13/45) 比 9.6%(11/114),χ2=9.319,P=0.020]及Henderson Ⅲ级食管患者比例[17.8%(8/45) 比 6.1%(7/114),χ2=7.020,P=0.030]显著高于非长病程组。长病程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非长病程组[33.3%(15/45) 比 14.9%(17/114),χ2=6.811,P=0.009]。长病程组中,术后复发者年龄[(62.50±16.94)岁 比 (53.77±12.95)岁,t=-2.121,P=0.040]及既往治疗史比例[53.3%(8/15)比16.7%(5/30),χ2=6.544,P=0.016]均高于无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OEM对于长病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安全有效。长病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高龄及有既往治疗史的患者更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4-01—2017-05期间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POEM治疗的77例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年龄≥60岁的患者分为A组(25例),60岁的患者分为B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年龄60~79(64.92±5.54)岁,男女比例1∶1.08;B组患者年龄18~59(39.47±11.99)岁,男女比例1∶0.93;2组术前Eckardt评分(t=-0.720,P=0.474)、术前食管测压(t=-0.117,P=0.908)、BMI(t=-0.370,P=0.713)、病程(t=1.815,P=0.078)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t=0.858,P=0.394)、平均住院时间(t=1.262,P=0.211)、肌切开长度(t=0.261,P=0.795)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X~2=0.075,P=0.784)、胃食管反流率(X~2=0.102,P=0.749)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1个月,A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平均(1.12±1.01)分,B组(1.11±1.02)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4,P=0.997);A组术后食管压力(17.63±8.57)mmHg,B组术后(18.37±9.81)mmH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44)。[结论]POEM用于老年AC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良性特发性奥尔巴赫肌间神经丛神经元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反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其发病率为(0.5—1)/10万,好发年龄为20~50岁。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本症的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消化内镜学界逐渐热衷开展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现状,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POEM治疗,手术前后评估症状及食管造影、食管测压、胃镜等检查,于术后第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4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手术时间(57.2±18.4)min,术中有2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缓解率100%(Eekardt评分≤3分),平均随访13.3个月,复发2例,半年缓解率90%。食管测压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30.6mmHg(1mmHg=Q133kPa),术后15.8mmHg(P=0.001);术前平均综合松弛压28.1mmHg,术后12.2mmHg(P=0.000);平均食管最宽径术前4.2cm,术后3.1cm(P〈0.001)。结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研究显示其对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良好。目的:探讨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确诊的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POEM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71.1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2 cm,平均9.6 cm;环肌切开长度6~10 cm,平均7.6 cm。1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经内镜下热活检钳止血成功;2例出现皮下气肿,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POEM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内镜微创手术,可迅速解除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困难症状,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AC)是由于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管反流以及因食管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的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2008年首次应用于AC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内镜微创新技术,我国起步于2010年,经过3年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开展POEM手术治疗最多的国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开始施行POEM手术,现将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肺部感染等症状[1].我国鲜见贲门失弛缓症流行病学资料,欧美等国家该病的发生率每年约为十万分之一,男女相似,比例约为1∶1.15.该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发病与食管肌层内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表现,或许病因与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2].治疗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松弛食管下段,从而解除功能性梗阻,食物顺利进入胃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26例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配合体会。 方法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的心理疏导、默契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 结果本组2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POEM 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术后随访9~24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进食困难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POEM手术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优势,而且经由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充分体现了“无疤痕外科”的优越性,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组26例患者在医护团队共同协作下均安全平稳地度过了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我科完成一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Heller肌层切开术后复发的贲门失驰缓症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主因"间断吞咽困难12年"入院.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胸痛及上腹不适,伴间断呕吐,症状进行加重.8年前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Heller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胸痛、吞咽困难,反复发作.3年前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呛咳,影响睡眠.上消化道造影诊断:贲门失弛缓症.2年来体质量减轻约6kg.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痉挛性食管动力障碍疾病.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作为内镜微创手段,已经成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针对POEM的术后疗效分析以短期随访居多.为进一步评价POEM治疗AC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可能影响POEM治疗AC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本文就POEM治疗AC术后随访3年以上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新的内镜微创技术,临床研究证实其用于治疗EA安全、有效,短期疗效肯定,但关于POEM治疗EA中长期疗效的报道尚少。目的:探讨POEM治疗EA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接受POEM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1例EA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变化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41例EA患者均成功完成POEM,手术时间35~125 min,平均(69.5±20.6)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 d。术后随访19~36个月,平均26.3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期间患者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P均显著降低(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6%(6/41),手术有效率为95.1%(39/41),复发率为2.4%(1/41)。结论:POEM治疗EA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复发率低,有望成为EA的首选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EA)的新技术,已有研究证实该法治疗EA可行、安全、有效,但关于术中全层肌切开与环肌切开疗效差异的报道尚少。目的:探讨POEM治疗E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EA患者216例,行POEM治疗,其中全层肌切开133例,环肌切开83例。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观察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和食管直径改变、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并比较全层肌切开与环肌切开疗效有无差异。结果:2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OEM,操作时间平均为59.1 min,隧道长度平均为13.3 cm,肌切开长度平均为10.1 cm。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Eckardt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6个月食管直径较术前显著缩小(53.7 mm对30.8 mm,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3.0%(28/216)。患者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3.8个月),有效率为99.1%(214/216),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病例。全层肌切开与环肌切开相比,操作时间、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可作为EA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全层肌切开并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东华医院收治的29例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全层肌切开组(F-POEM),13例为环形肌切开组(C-POEM),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OEM术,手术成功率为100%。FPOEM组与C-POEM组手术时间为(41.23±8.02)min和(50.75±9.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OEM组较C-POEM组手术时间平均缩短约10 min。F-POEM组和C-POEM组术后1月、6月及12月食管压力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管压力在术后1月、6月和12月各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6个月内Eckardt评分≥4分考虑为手术失败,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13/13)和93.75%(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下气肿发生率分别为46.15%(6/13)和50.00%(8/16),两组气胸发生率为15.38%(2/13)和18.75%(3/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OEM组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3例)少于F-POEM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肌切开术治疗AC患者的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全层肌切开术可缩短手术时问,不增加术后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由于食管贲门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反流、胸骨后疼痛和体质量下降。其特点为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的高压和功能障碍。目前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因其疗效好、创伤小、费用低等优势已成为治疗AC的主流方法。近年来,有关POEM的新型器械、中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复发后再治疗等方向的研究有了新进展,本文就POEM治疗AC的现状和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食管-胃交界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食管动力障碍的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限。目前治疗方法包括肉毒素治疗、支架植入、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但这些治疗手段存在短期内易复发、损伤较大等不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微创术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亦可用于一些特殊患者,如Ⅲ型贲门失弛缓症、高龄、小儿、乙状结肠型贲门失弛缓症等。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11年6月至8月对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POEM),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1年6月至8月间,根据临床症状、食管钡餐X线造影、胃镜、上腹部CT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在本中心接受POEM手术的患者共6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1~5年,平均2.3年.其中4例患者曾接受过气囊扩张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受损的食管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和体重减轻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为一项新型内镜微创技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手术创伤小、近期疗效显著、费用较低、复发率低等优点。本文就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进展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