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当今第三大血管疾病,因其可引起肺栓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采取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中医称之为"股肿",脉络血瘀湿阻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根据其病因病机又可将该病分为气虚血瘀和湿热下注等型。现代医家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分型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有中医药内治法、中医药外治法和综合疗法。其中内治法又分辨证论治和专病专方的治疗方式,外治法有外敷、熏洗和温针灸等疗法。文章阐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7(5):555-555
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王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患之一。现针对有关护理问题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1月至1996年11月本院共收治52例急性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是临床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都将造成深静脉功能不全,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致残。在急性期内可并发肺栓塞,重者可以致命。据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DVT患病率为25%,尸检发生率为35%~52%。大部分患者虽经初步治疗,但血栓未能完全消融,随即转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科至2009年6月以来共收治下肢静脉血栓(DVT)患者11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22~65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较常见的1种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可遗留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后遗症.以往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均应用抗凝、溶栓等全身疗法,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时间长、病情恢复慢、并发症多.我院1998年11月至2002年8月,采用蕲蛇酶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组成复方制剂,经股动脉注射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尚无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疗效常不理想。尤其在治疗不及时时,常产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1987年2月~1997年9月我院共收治DVT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用尿激酶对髂、股静脉进行持续溶栓治疗,必要时配合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结果 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介入治疗,114例症状完全缓解,另6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经静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显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水肿”“瘀血流注”“血瘀证”“脉痹”等范畴,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多发于下肢手术或创伤。据国外文献报道,THA术后在没有任何预防性措施的情况下DVT的发病率为40%~70%; 相似文献
12.
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病人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本科收治的15例下肢骨折合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临床查体,B超检查及深静脉造影确定诊断,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人皆实行积极地肢体活动等预防措施。结果:所有15例病人都得到了准确地诊断,采用上述措施病人得到了顺利地康复。结论:对于易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积极地预防及积极治疗措施是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下肢深静脉血栓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 ,使血液在深静脉内凝结 ,以下肢多见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深静脉功能不全 ,以至患病肢体长期处于严重淤血、肿胀状态 ,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 ,影响生活和工作 ,甚至致残。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取栓、溶栓、祛聚、扩容等方法治疗 ,费用昂贵且疗效不佳。作者根据急性期、慢性期的不同特点 ,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本病 90例 ,并与通塞脉片对照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全国统一诊疗标准[1 ] ,结合应用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对该院2004~2009年收治的3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和D二聚体捡查确诊.35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溶栓组:常规组以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加疏血通治疗;溶栓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由肿瘤引起10/35例占28.6%,由手术后引起1/35例占2.9%,由糖尿病引起8/35例占22.9%,由感染引起1/35例仅占2.9%.常规组有效率89.5%,溶栓组有效率93.8%,总有效率91.7%.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共28例占80%.结论 肿瘤、手术后和糖尿病是DVT的常见病因.抗凝和溶栓治疗是DVT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及肺栓塞.溶栓治疗疗效不佳时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予支架置入术或经皮血栓切除术.高危或术后患者应予以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见于如下三种情况:(1)静脉血流郁滞,如长期卧床者;(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如血液浓缩、肿瘤、口服避孕药等。本文报道家族四成员发病前身体健康,无上述病因及其它可询因素。该家族四成员系祖孙三代,均为男性,分别是祖父、父、长子、次子,发病年龄均在20~45年龄段。其中1人发病2次,3人发病1次,经治疗预后良好,随访观察亦无其它异常表现。 典型病例:次子,22岁,因左下肢肿胀、疼痛1周而于1999年5月6日入院。查体:左下肢浮肿,大腿及同侧下腹部壁静脉曲张,患侧股三角区明显压痛。多普勒超声提示股静脉血流受阻。经予以抗凝、卧床、抬高患肢及对症等治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方法 配合医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治疗处理进行护理.经过精心护理和给予抗凝治疗,疗效满意,患者痊愈.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可以让病人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减轻病痛,同时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以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