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静  靳涛  何晶晶  钱伏刚 《中草药》2009,40(10):1536-1539
目的 研究大叶蒟Piper laetis picum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大叶琦的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4E)-N-isobu-tyi-11-phenylundecadienamide(Ⅰ)、(2E,4E)-N-isobutyl-15-phenylpentadecadienamide(Ⅱ)、大叶药素(lae-tispicine,Ⅲ)、(2E,4E)-N-isobutyl-7-(3',4'-methylene-dioxyphenyl)heptadienamide(Ⅳ)、短穗胡椒酰胺A(brach-ystamide A,V)、dihydropipercide(Ⅵ)、粗梗胡椒酰胺A[pipermacramide A,2E,4E)-N-isobutyleicosadienamide,Ⅶ]、(+)-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Ⅶ],d-芝麻素(d-sesamin,Ⅸ)、胡椒醇(piperitol,Ⅹ)、牡荆苷(vitexin,Ⅺ)、vitexin-2"-O-β-D-glueoside(Ⅻ)、N-p-coumaroyltyramine(Ⅹ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Ⅳ)、豆甾醇(stigmas-terol,XV)、正三十二醇(1-dotriacontanol,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首次获得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Ⅶ为首次从大叶蒟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Ⅺ、Ⅻ和ⅩⅥ为首次从胡椒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大叶蒟根和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军  解静  邵衣慈  钱伏刚 《中草药》2007,38(9):1289-1292
目的研究大叶蒟Piper laetispicum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蒟根和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异丁基-(3,4-亚甲二氧基苯)-2E,7E-九碳二烯酰胺[N-isobutyl-(3,4-methylendioxyphenyl)-2E,7E-nonadienamide,Ⅰ]、N-异丁基-(E)-7-(3,4-亚甲二氧基苯)七碳-2-烯酰胺(pipercallosidine,Ⅱ)、N-异丁基-7-(3,4-亚甲二氧基苯)-2E,4E-七碳二烯酰胺[N-isobutyl-7-(3,4-methylendioxyphenyl)-2E,4E-heptadienamide,Ⅲ]、4,5-二氢荜茇明宁碱(4,5-dihydropiper-longuminine,Ⅳ)、1-肉桂酰吡咯烷(1-cinnamoylpyrrolidine,Ⅴ)、胡椒醇(piperitol,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蒟酰胺B(laetispiamideB);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款冬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TussilagofarfaraL.的干燥花蕾。主产于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1]。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倍半萜、黄酮、生物碱、苯二甲酸酯类等[2]。对于款冬花挥发性成分研究很少[3]。由于款冬花挥发油成分较复杂,且不同产地可能存在差异。作者对产自湖北款冬花的挥发油进行了研究,鉴定了52个化合物。1仪器与实验材料Finnigan公司ThermoTRACEGC及TRACE MSplus。款冬花采自湖北,经武汉大学药学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紫苏、白苏和鸡冠紫苏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紫苏、白苏和鸡冠紫苏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32、32和26种化合物,各占其总量的95.5%、92.1%和85.2%。结论: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似,其主要成分都为紫苏醛、栓檬烯、芹菜脑和反式-丁香烯及其衍生物,但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红果山胡椒干燥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红果山胡椒干燥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7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3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07%。结论红果山胡椒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橙花叔醇、石竹烯、(+)-δ-杜松烯、β-蒎烯、(+)-香橙烯、顺式金合欢醇等,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达28.09%,方法稳定性、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竹红  王玉英  屠鹏飞  何兰 《中草药》2007,38(7):997-998
广西血竭是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的含脂木材经乙醇提取得到的树脂。广西血竭在我国作为中药已有1500年的历史,其性味甘,咸,平,具有活血化瘀、定痛止痛、生肌敛疮、抗炎抗真菌、抗心率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溃疡不敛、瘀血作痛、妇女气血凝滞、外伤出血等。  相似文献   

7.
川楝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 .EtZucc .的果实。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症[1] 。此外,川楝子还被常用来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等乳腺病[2 ] 。本研究首次报道其挥发油成分的GC MS分析结果。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药材美国FinniganTraceGC MS联用仪;川楝子药材由河北安国购入,经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赵慧萍主任药师鉴定为楝科植物川楝M .t....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鹤灵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鹤灵芝叶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21个峰,并鉴别出其中的10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7.72%。结论:白鹤灵芝叶主要含萜类化合物,其中以二萜类化合物植醇(61.50%)为主。  相似文献   

9.
赶山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勇 《中草药》2004,35(7):734-736
赶山鞭Hypericum attenuatum Choisy系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该属植物约400种,除了南北两极地或荒漠地及大部分热带地外世界广布。我国约有55种8亚种,几乎产于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西南,其中滇西北分布有近五分之二的种类,甘肃产约7种。本属植物约三分之二的种类在民间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国内外对金丝桃属植物展开了深入的有效成分研究,已完成了本属多数植物的成分检测。并对约70种植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共发现90多种成分,主要有双蒽酮、黄烷酮醇、黄酮及黄酮醇、  相似文献   

10.
猫爪草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Thunb的干燥块根,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陕西、广西等地[1]。猫爪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淋巴癌、甲状腺肿瘤及乳腺瘤等[2,3]。本研究采用2种提取方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合理开发猫爪草提供科学依据。1仪器、试剂与药品GC-MS-QP2010型气质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莪术不同部位,包括根茎、块根以及须根在内的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进行分析,对不同部位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部位莪术挥发油进行提取,采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莪术挥发油中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经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化合物所占百分比进行检测。结果 莪术样本的根茎、块根、须根部位挥发油获得率分别为0.6%,0.4%以及4.1%,且根茎以及块根颜色分别为为黄色至紫色,而须根挥发油表现为紫色。另选择莪术根茎、块根及须根部位内挥发油在种类以及含量上存在差异性,并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根茎获得化合物共61个,占总量76.25%,从块根中鉴定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0.00%,须根而中仅仅鉴定出化合物共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60.00%。结论 表明莪术根茎、块根、须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种类以及所占比均存在差异,并证实根茎部分也存在相当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可为莪术不同部位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红果山胡椒果实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利用该种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果山胡椒果实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分离出57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7种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1.87%。其中含量相对较高的是β-蒎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肉桂酸苯甲酯,其中肉桂酸苯甲酯的含量达到39.41%。  相似文献   

13.
牡荆、荆条、黄荆和蔓荆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牡荆、荆条、黄荊和蔓荆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α-蒎烯、芳樟醇、乙酸松油醇酯、β-丁香烯和丁香烯氧化物等40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宜昌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细辛来源于马兜铃科植物宜昌细辛AsarumichangenseC .Y .ChengetC .S .Yang的干燥全草,该药性温、味辛,具祛风散寒、开窍止痛功效,鄂西地区作土细辛药用,宜昌地区分布甚广,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弄清所含挥发性成分,本实验对宜昌细辛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1 实验材料药材于2 0 0 0年4月采自宜昌县土城,经魏俊德副主任药师鉴定为宜昌细辛A .ichangense。2  挥发油的提取取宜昌细辛2 2 7g粉碎后,经水蒸气蒸馏,无水....  相似文献   

15.
滇桂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治平  孟祥平  樊化  李久香  王-飞 《中草药》2005,36(8):1138-1139
滇桂艾纳香来源于菊科植物滇桂艾纳香B lum ea rip aria(B I.)DC.的干燥全草,为壮族民间草药,主要产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具有活血、止血、利水作用。用于经期提前、产后血崩、产后浮肿、不孕症、阴疮等[1]。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GC-M S技术,分析滇桂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1仪器与材料美国菲尼根TRACE GC-M S联用仪,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滇桂艾纳香药材购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药材公司,经TLC试验,结果与滇桂艾纳香对照药材(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提供)图谱一致,鉴定为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5个不同产地的毛蒟挥发油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GC-MS法分析测定毛蒟挥发油。结果:各产地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石竹烯、α-石竹烯、橙花叔醇2为共有成分。新鲜药材挥发油得油率及化学组分含量均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毛蒟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性大,易受产地、采收季节、储藏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冬凌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珂  王莉莉  吕洁丽 《中草药》2006,37(9):1317-1318
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我国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冬凌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黄酮、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近年来对冬凌草中二萜类化学成分、质量标准及其工艺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1~4],但有关冬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笔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冬凌草中的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  相似文献   

18.
线纹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纹香茶菜Rabcl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全草苦寒,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驱虫等功效。用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等,尚可解草乌中毒[1]。近年来研究表明,香茶菜属植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抗癌等活性[2]。有关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线纹香茶菜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法分析了白胶木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出129个组分,鉴定出其中83个化合物,占出峰面积的76.53%。分析结果表明,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此外还含有脂肪酸及其酯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州产山姜根、根茎、茎、叶等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分析,通过HP 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 5.0标准质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并鉴定各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分别从山姜根、根茎、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34、38、42、31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31、35、35、24个化合物。结论:温州产山姜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该实验结果为温州野生山姜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