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婴幼儿甚至少年时期出现的发育不正常或疾病,都是因为婴幼儿时期喂养不当引起的。婴幼儿出生以后对食物没有喜欢和厌恶的选择能力,但由于家长的溺爱和不当喂养,就会产生肥胖、消瘦、骨骼发育畸形等问题。在这一讲里,李瑞芬教授将主要讲解婴幼儿常见病的喂养常识并回答读者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我国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中较多见,患病率约为20%~30%,农村高于城市。主要原因与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有关。指导喂养、预防及及时纠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是儿保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浅谈婴幼儿喂养指导对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的促进.方法 选取婴幼儿及母亲88例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有效的婴幼儿喂养指导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喂养成功率以及婴幼儿体重增长.结果 观察组婴幼儿的喂养成功率以及婴幼儿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有效的婴幼儿喂养指导能够明显地促进婴幼儿的喂养情况,有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5.
婴幼儿喂养习惯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该文就婴幼儿喂养习惯,即喂养者的喂养方法特点,喂养者与婴幼儿的关系、喂养的条件及评价喂养习惯的方法和指标做一综述,指出为了寻找喂养中存在的规律,有待于今后研究出相对稳定的方法来评估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6.
赵职卫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45-148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存在于婴幼儿期的一种常见喂养问题,临床表现多样,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分类标准。引起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多样,涉及婴幼儿、喂养者和喂养环境及其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评估应包括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评价。统一婴幼儿喂养困难的诊断分级、评估和治疗标准是婴幼儿喂养困难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喂养全球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戴耀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6):567-568
2002年第三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策略,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面临的挑战、目的和目标、促进婴幼儿适宜喂养、极端困难情况下的喂养及义务和责任等。本文将简要的介绍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相关的喂养人喂养行为因素,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 017名来自全国69 个市(县、区)年龄在6~24月龄婴幼儿,采用标化的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量表评估其喂养困难发生情况,并对喂养人的喂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相关的喂养人喂养行为因素。结果 6~24月龄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率为21.41%;不同月龄及不同性别间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有保护作用的喂养人喂养行为有根据儿童的饥饿饱足信号进行喂养,进餐时与儿童的言语性鼓励和情感交流,鼓励儿童自行进食和积极应对儿童进食困难。 结论 婴幼儿期为喂养困难的易发阶段,喂养人适时喂养、多鼓励儿童自行进食、重视进餐过程中亲子互动和交流及积极应对儿童喂养困难有助于降低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顾敖大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9,15(6):397-398
<正>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四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就中度以上的贫血而言,在本地区约占体弱儿总数的60%左右,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各地的发病率尚未得到控制,它与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众所周知本病对小儿乃至整个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都会带来不良影响,1997~1998年对6个月至6周岁小儿的随机抽样检测显示贫血的患病率为40.96%,较卫生部妇幼司1995年的贫血调查结果高出三个百分点。其中婴幼儿的患病率高达46.34%,现将宜兴市宜城镇城乡的婴幼儿患贫血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喂养与贫血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要幼儿期是体格生长、智能发育和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和行为能力的特点,在喂养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喂养者的喂养方式、喂养条件、喂养类型等喂养习惯将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长期健康,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延及终身的.同时,喂养者的喂养习惯也受到其自身的社会人口学因素、饮食与体重、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与婴幼儿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营养与要幼儿生长发育和长期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喂养者的喂养习惯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期的营养与成人期不同,需要更充足的营养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后开始逐渐添加谷类等固体食物。随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婴幼儿期的营养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成人期的健康,许多国家开始制定或修订婴幼儿喂养指南,强调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等在改善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贫困地区有效推广科学喂养婴幼儿的理念和方法的路径效果, 改善喂养人的喂养技能, 达到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方法 为完成国家“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健康教育任务, 依托国家项目的政策、管理、技术平台, 采用临床路径及成人培训方法, 对基层业务人员及婴幼儿家长进行多轮培训;用婴幼儿喂养指数及喂养困难两个指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1)培训前后婴幼儿喂养指数各年龄组改善显著。培训前, 各年龄组均低于城市样本, 6~8个月龄低于农村样本, 9~11月龄与农村样本相似, 12~24月龄高于农村样本;培训后, 各年龄组均高于培训前的水平。2)培训前后喂养困难9~11月龄组改善不显著, 其余各年龄组改善显著。9~11月龄组喂养困难显示出涉及面宽、警示度低的特点, 依据是:问卷共14个项目, 该组有8个项目差异不显著;问卷每项最高分为7分, 该组干预前后分值分别为2.61±1.154、2.51±1.115。结论 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 可全面、有效改善家长的婴幼儿喂养水平;但对于喂养困难, 需要更加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葳蕤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4):115-116
增加父母对婴幼儿护理方面的常识,使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相应的急救处理方法及掌握对婴幼儿常见病初期临床表现的知识。介绍几种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如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家长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护理常识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护理和处理可以减轻孩子的病痛,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15.
武庆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7):673-674
过敏性疾病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生命早期,特殊脆弱的免疫系统面对环境变化体现在炎症性疾病发病率的急剧增加。环境因素变化和包括饮食在内的生活方式改变起着重要作用。母乳中富含功能性和保护性的营养成分,对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提供保护作用。母乳喂养作为有效初级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措施。无母乳喂养婴儿,水解蛋白配方粉是作为预防或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选项。ω-3PUFAs具有抗炎症特点,孕妇补充可减少过敏性疾病风险。日光照射可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障碍患儿的气质和喂养行为特点,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婴幼儿喂养障碍患儿和正常对照各8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气质问卷调查气质类型,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喂养行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喂养障碍婴幼儿中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所占比例为28.25%,高于对照组(χ2=5.378,P0.05)。喂养行为两组有明显差异,依次为:有否固定就餐时间(χ2=25.157,P0.001),有否固定就餐地点(χ2=14.925,P0.001),是否餐次过频(χ2=12.333,P0.001),是否添加辅食过晚(χ2=12.269,P0.001),是否总是拒绝新食物(χ2=4.902,P0.05),是否主要由祖辈喂养(χ2=4.514,P0.05)。【结论】婴幼儿喂养障碍与喂养行为及儿童气质特点密切相关,治疗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家长的婴幼儿喂养知识和婴幼儿食品选择等喂养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促进母乳喂养,并宣传推广正确的婴幼儿喂养方法。方法对来峨眉山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0~36月婴幼儿家长,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共调查401位婴幼儿家长,认为0~6月婴儿喂母乳最好的占87.78%,4~6月应添加辅食的占72.82%,1岁时适合喂三餐加二次点心的占66.33%,对婴幼儿生病了应该继续进食和对深色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重要性的认同均在94%以上。认为婴儿出生后应在1h内开奶的只占15.7%,0~6月婴儿口渴时应喂母乳的占6.48%,1岁多婴幼儿继续喂母乳的占0.75%。对家长购买婴幼儿食品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医生/护士,其次是家人朋友,购买地点以超市/连锁超市、婴儿食品店为主。结论家长对婴幼儿喂养知识和喂养行为认识不全面,应积极宣传和推广科学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现状及营养护理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出生婴幼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婴幼儿营养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不给予婴幼儿营养护理干预)。分析:(1)100例婴幼儿喂养现状。(2)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体重及身长。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前体重及身长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后体重及身长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前体重及身长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后体重及身长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合理科学的喂养方式可以改善婴幼儿营养状态,对促进身体发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期的营养与成人期不同,需要更充足的营养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然后开始逐渐添加谷类等固体食物。随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婴幼儿期的营养状况可能会影响到成人期的健康,许多国家开始制定或修订婴幼儿喂养指南,强调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等在改善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与喂养困难的状况,探索解决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 6~36个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喂养行为及喂养困难。结果 1)喂养人喂养方式与喂养行为方面突出的问题是:50.6%将纯牛奶或纯羊奶作为母乳的替代物;56.5%在 6~12月完全断母乳;51.2%和15.8% 分别到7~8月和>9月开始添加辅食;72.9%对新添加的食物让婴儿尝试的次数<5次。2)不合理喂养与喂养困难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完全断母乳时间<6月;给婴儿吃剩饭;对不好的饮食习惯不矫正。结论 西部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的问题在起步阶段就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喂养观念与行为,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及早的向抚养人宣传科学喂养的理念及方法是丞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