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肃雄  刘军林  靳艳 《口腔医学》2003,23(6):360-360
舌下腺囊肿常有舌下型、颌下型和哑铃型即舌下 -颌下型 3种 ,临床上常见的为舌下型 ,而颌下型因舌下区无明显病变可见 ,常易误诊和术后复发。本文就我科自 1991~ 2 0 0 2年收治的 16例舌下腺囊肿颌下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4例 ,年龄 7~ 4 3岁 ,平均 2 5岁。均经临床诊断为舌下腺囊肿颌下型。其中 ,2例误诊为颌下腺囊肿 ,手术中发现囊肿同舌下腺相连而摘除舌下腺 ,余 14例均经口内摘除舌下腺 ,抽出囊液后无 1例复发。2 讨论舌下腺囊肿如口底无任何病变而只表现为颏下或颌下包块 ,易误诊为…  相似文献   

2.
40例颌下型及混合型舌下腺囊肿手术及复发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东  赵文清 《口腔医学》1996,16(3):146-147
40例颌下型及混合型舌下腺囊肿手术及复发问题分析西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马东,赵文清,熊兴珍,王春燕舌下腺囊肿是原发于舌下腺分泌液贮留性囊肿。囊肿可向上、向下突出,故根据其突出的部位,分为口底型、颌下型、混合型三种类型。无论何种类型,手术...  相似文献   

3.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舌下腺囊肿通常可分为舌下型、颌下型、舌下-颌下型.单纯颌下型常因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容易误诊为其他囊肿,因未作舌下腺手术而反复发作.本文收集1993~1998年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舌下腺囊肿64例,对首发于颌下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误诊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32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诊治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舌下腺囊肿分舌下、颌下、哑吟型。颌下型又称下陷型、潜突型(plunge ranula),因口底舌下区无可见病变,常误诊致治疗失败。本文收集我科1994年12月~1999年12月病理证实的舌下腺囊肿32例,现就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舌下腺囊肿好发于舌下区 ,也有一些发生于颌下 ,既发生于舌下又发生于颌下者 ,称为混合型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突然增大 ,以至口底抬高而造成呼吸困难者较为少见 ,现将我科诊治的 1例突发性巨大舌下腺囊肿至呼吸困难患者报道如下。患者 ,女性 ,19岁 ,因右颌下及口底无痛性肿物4天 ,1天前口底肿胀明显增大急诊收入院。患者 4天前无意间发现右舌下肿物约花生米大小 ,无任何不适症状 ,1天前口底肿胀明显增大 ,舌体抬高 ,夜间已影响正常呼吸。急诊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 ,端坐呼吸 ,右颌下、上颈部肿胀 ,范围约 10cm× 8cm ,质中偏软 ,界清 ,…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6年2月~1998年6月,采用单纯切除舌下腺治疗颌下型舌下腺囊肿12例,随访3个月~4年不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病例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0岁,平均29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6个月,平均2个月。舌下型合并颌下型8例,单纯颌下型4例。全部病例均无自行破溃史及切开引流史。2-所有病例均在局麻下经口内切除舌下腺,对于循口底肌肉间的筋膜薄弱处突入颌下区的囊壁不予分离切除,囊肿于分离过程中破裂后的口底区的囊壁亦不强求完整切除,只用吸引器将颌下囊腔中的…  相似文献   

7.
舌下腺囊肿145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舌下腺囊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术前行穿刺、超声等检查,在全麻或局麻下经口内进路、颌下进路或口内联合颌下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标本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87例穿刺液淀粉酶检查阳性76例,88例单纯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均无复发;18例哑铃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或颌下联合口内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无复发;32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分别经口内、颌下进路及颌下联合口内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其复发率分别为0、50%、0。病理切片镜下观察,143例中82例(57.3%)囊肿有纤维囊壁,但只有4例有部分上皮衬里。结论:舌下腺囊肿的囊壁无上皮衬里,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36例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临床资料,评价术前诊断、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术前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在全麻或局麻下经口内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术后颌下加压包扎.结果:36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切口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颌下加压包扎,术后无复发.结论: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要点,旨在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经我院诊治的17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中,舌下一颌下型4例,颌下型13例,误诊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摘除舌下腺治愈。结论:下颌舌骨肌发育缺陷,舌下腺穿过该肌裂孔或间隙突入颌下区是本病发生机制,以口内切口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囊肿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从收治72例舌下腺囊肿中,就8例误诊误治的病人的囊肿形成,颌下型舌下腺囊肿发展规律,舌下腺囊肿与颌下腺囊肿发病情况,颌下腺囊肿与舌下腺囊肿辅助检查以及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治疗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杨宁 《口腔医学》2014,34(12):943-945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穿刺、CT和MRI检查对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颏下/颌下囊性肿物术前应用B超检查,穿刺检查,再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嚢肿壁是否来自舌下腺。明确诊断的患者行口内切口摘除患侧舌下腺,不能明确的行颈部探查,术中发现为囊肿内容物为黏液成分后改为口内入路切除舌下腺。术后病理确诊。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确诊率差异。结果 B超、穿刺、CT及MRI四种方法判断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确诊率分别为53%,62%,87%和100%。统计分析显示4种检查方法确诊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术后病理确诊与术前诊断相符,随访3~36个月不等,未见有患者复发。结论 位于颏下/颌下区的囊性肿物可行MRI检查,明确囊肿来源,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以正确指导手术,避免颏下/颌下区探查手术。尤其对于不能配合穿刺造影检查的儿童患者,MRI检查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舌下腺囊肿5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 1976年 ,我科共收治舌下腺囊肿 5 2 5例 ,通过总结分析 ,能从临床和理论上加强对舌下腺囊肿的再认识 ,提高一次性的诊断和治愈率。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 本组 5 2 5例。男 :2 80例 ,女 :2 4 5例 ;年龄 :出生后 10天~ 4 5岁 ;初发 (未经创伤性治疗而就诊 ) 4 5 6例 ;复发 69例。初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囊肿型 ,仅 10例表现颌下或颏下肿块型。各年龄阶段临床表现类型见附表。2 治疗方法 : 初发或继发明确诊断口内行患侧完整舌下腺摘除 ;先天性婴幼儿患者因年龄小行附表   4 5 6例初发性舌下腺囊肿发病情况年龄临床类型 0~ 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诊治的20例特殊类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中颌颈型3例、哑铃型5例、颌下型12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愈.结论舌下腺过度发育并超越下颌舌骨肌及该肌的发育薄弱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发生;舌下腺及其囊肿一并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4.
舌下腺囊肿 (sublingualglandcyst)是原发于舌下腺 ,由慢性炎症引起腺体及其导管的水肿而发生导管狭窄、阻塞使导管内唾液蓄积扩张所致 ,称为潴留囊肿 (retentioncyst) ;或由导管及腺体破损导致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形成的外渗性囊肿 (extravasationcyst) [1 ] 。临床上通常可分为舌下型 (口内型 )、颌下型 (潜突型、穿入型 )、舌下—颌下型 (混合型 )。单纯的颌下型即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常因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病变 ,而易被误诊。临床资料男性患者 ,2 6岁。主诉 :右颌下区反复肿胀伴进食时胀痛…  相似文献   

15.
按照舌下腺囊肿位置的分布,通常把它分为舌下型、颌下型及舌下—颌下型等。我们发现一例除分布于上述区域外,尚有一个巨大囊房伸展于咽旁间隙之中。因此,把它称之为舌下—颌下—咽旁型。特报告如下。一、病例刘××、男、40岁、河南籍、病案号:163626。舌下腺囊肿3年余。在郑州等地先后施  相似文献   

16.
颌下型及混合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舌下腺囊肿是原发于舌下腺分泌液贮留性囊肿。常由慢性炎症引起舌下腺及其导管的水肿而发生导管狭窄、阻塞使导管内唾液蓄积扩张所致。或由于导管破裂发生的“唾液外漏”而形成。根据囊肿突出的部位,临床上可分为口内型、颌下型及混合型三种。现将我科近年收治资料完整的?..  相似文献   

17.
舌下腺囊肿45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对舌下腺囊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在全麻或局麻下经口内进路或颌下进路或口内联合颌下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部分患者行袋形缝合术;术后标本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312例舌下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13例复发,复发率为4.17%;6例行袋形缝合术,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3%;108例口外型分别经口内、颌下进路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其复发率各为1.43%、56%;而经颌下联合口内进路治疗的病例无复发;40例混合型经口内施术,治愈率达100%。包括术后复发,共有57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病理切片镜下观,447例中257例(57.5%)囊肿有纤维囊壁,但只有5例有部分上皮衬里,190例(42.5%)无明显囊壁。结论:舌下腺囊肿的囊壁无上皮衬里,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舌下腺囊肿依其部位不同 ,可分为口内型 ,口外型即颌下型及口内外型 ,前者与后者在临床上较容易诊断 ,对于颌下型则往往容易误诊、误治。现将我科接诊外院误诊误治的 2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病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 :女 ,14岁 ,学生 ,因右颌下区肿物术后复发 2 0天 ,收入院 ,其母代述 ,缘于 2个月前 ,因发现右颌下有一相当于小儿拳头样大小无痛性肿物 ,在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从肿物中抽出约2 0ml鸡蛋清样内容物 ,诊断为“颌下腺囊肿” ,并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半月余患儿右颌下又出现肿胀 ,而且逐日缓慢增大 ,转来我科治疗。口腔专科检查见 …  相似文献   

19.
舌下腺囊肿偶发生于颌下,临床中称之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此病少见,易被误诊。我科近16年来误诊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27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要点。方法:对27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有5例误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摘除舌下腺而治愈。结论:下颌舌骨肌发育缺陷,舌下腺穿过该肌裂孔或间隙突入颌下区是该病的发生机制。口内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