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激活犬脑组织L—Arg:NO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犬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L-Arg:NO通路的影响,9只家犬随机分为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对照且,结果显示犬全脑缺血/再灌注8h,与手术对照组比较,脑皮质NADPH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明显增加,脑皮质Nitrite含量显著增加(P〈0.01),提示犬脑组织中存在一氧化氮合成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激活脑组织L-Arg:NO通路,NO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O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对局部脑血流量和脑水肿的影响,为临床改进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拴线法大鼠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外源性NO前体(L-arg)和NOS抑制剂(L-NAME)。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在r-CBF组和脑水肿两大组中分别设有:缺血再灌注盐水组,再灌注L-arg组,再灌注L-NAME组。结果:与盐水组比较,L-arg组r-CBF明显升高(P<0.05),脑水肿显著减轻(P<0.05);L-NAME组r-CBF明显降低(P<0.05),脑水肿显著加重(P<0.05)。结论:NO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络通激活L—arg—NO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四动脉夹闭所致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脑含水量、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为观察指标,初步研究了脑络通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脑络通对缺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L-arg-NO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20 m in 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生化组和病理组。每组又分:(1) 假手术组;(2) 缺血对照组; (3) 硝基-L-精氨酸(LNNA)组,分3种剂量(3,20,50 m g/kg ip);(4) L-精氨酸(L-Arg)组,300 m g/kg ip。第1,2组仅ip 等量生理盐水。结果:缺血性损伤后脑含水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明显升高,LNNA剂量依赖性抑制NOS活性,小剂量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小、中剂量LNNA 能减轻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和CA2区锥体细胞缺失,小剂量作用明显,大剂量加重细胞缺失。结论:脑缺血后NOS活性明显增加,加重缺血性脑损伤。通过LNNA适当降低脑组织NOS活性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海马区细胞坏死,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6.
观察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Griss反应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变化,微量测定法测定超氧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以及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精氨酸组、NG-硝基-L-精氨酸甲酯且、L-NAME+L-Arg组。实验结果发现L-A作为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可以减轻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L-NAME作为NO合成酶抑制剂可加重乙醇所致的粘膜损伤,而L-NAME+L-Arg组胃粘膜损伤与对照组无明显性差异。证明外源性给予L-Arg可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而抑制内源性NO合成则加重胃粘粘膜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L-精氨酸(L-Arg)对异丙肾上腺素(ISP)致害心肌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ISP组,ISP40mg/kg·day×2,皮下注射;对照组,体重匹配的大鼠注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L-Arg组腹腔注射L-Arg1.5g/kg·d×2;ISP+L-Arg组。结果:ISP处理的大鼠心重/体重比值、心肌内NO、钙的水平以及血清LDH、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中GSH-PX及L-Ar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Arg可部分逆转ISP致心肌肥厚,心肌中NO、钙、L-Arg、GSH-PX及血清LDH、GSH-PX水平的变化。结论:L-Arg对ISP致害心肌有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各脑区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W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各脑区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通过组化方法、荧光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观察脑缺血5min、10min、15min、30min和60min,以及脑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变化;同时观察了L-NNA对脑缺血10min、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生成量的影响。每组大鼠8~10只。结果(1)大鼠四个脑区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含量,在缺血5~15min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在缺血30~60min开始下降。(2)在缺血10min、30min再灌注15min,它们的含量可明显增加,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L-NNA可使脑缺血10min和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旋精氨酸可部分逆  相似文献   

10.
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在小肠缺血/再灌注休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在休克中的作用,本文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休克模型上,应用EDRF合成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L-NNA)及EDRF前体L-精氨酸(L-Arg),发现L-N-NA加重而L-Arg减轻休克动物的血压降低和组织损伤,结果提示,EDR F对休克动物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王天路孙凤艳周良辅实验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一氧化氮(NO)合成增多,为此,我们于再灌注早期,使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Nω-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有效抑制大鼠NO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顿抑(MS)时局部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方法 开胸阻断犬左前降体(LAD)15min,实验组分别再灌注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供体Sin-1、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通过将NO检测电极与左室前壁MS组织流出血液密切接触的直接测定法及用Greiss法检测冠状窦血样的间接测定法,观察MS组织NO含量的变化。结果 MS组织NO含量降低,再灌注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3种脑2模型:脑皮质针刺伤、短暂性余脑缺血/再灌注与模拟低压性脑缺氧,运用NADPH-d组化(NDP)、原位分子杂交、图像分析等对3种脑损伤后NO的表达及其细胞来源进行对比观察。结果(F1)NDP阳性细胞数在脑皮质针刺伤后第5-7d达高峰,且主要分布于海马、室周区等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3d即达高峰,以颞叶皮质、海马与室周区明显;高原缺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在休克中的作用,本文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休克模型上,应用EDRF合成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L-NNA)及EDRF前体L-精氨酸(L-Arg),发现L-N-NA加重而L-Arg减轻休克动物的血压降低和组织损伤,结果提示,EDRF对休克动物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脉散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观察生脉散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脉散能使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脑含水量增加明显减轻,Na^+潴留显著改善,K^+向细胞外移明显减少,LDH和CPK释放大大减少,脑组织内LA积聚水平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实验通过同种异体鼠心移植模型研究一氧化碳(NO)体内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_(N-L-精氨酸甲硝基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丙二醛(MDA),髓质过氧化酶(MPO)及能量代谢指标ATP、CP的影响。实验分四组,组Ⅰ:空白对照组(n=10),组Ⅱ:L-Arg组(n=10),组Ⅲ:L-NAME组(n=10),组Ⅳ:L-Arg+L-NAME组(n=10  相似文献   

17.
实验观察生脉散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脉散能使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脑含水量增加明显减轻,Na ̄+潴留显著改善,K ̄+向细胞外移出明显减少,LDH和CPK释放大大减少,脑组织内LA积聚水平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减少(均P<0.01)。实验证明,生脉散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亚细胞器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亚细胞器内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绞股蓝总皂苷能显著降低脑亚细胞器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发挥保护脑组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EC)及胸主动脉环,利用生物分析法,探讨CEC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NO)的检测方法,影响EDRF/NO分泌的因素。发现单纯CEC或经乙酰胆碱(Ach)预处理的CEC对去内皮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而经L-精氨酸(L-Arg)或L-Arg和Ach预处理的CEC可引起去内皮血管环产生明显舒张;NG-甲基-L-精氨酸和Ach预处理的CEC则引起去内皮血管环明显收缩。提示CEC在基础状态和经Ach预处理后,其合成和分泌EDRF/NO的能力很低或丧失,可能存在内源性EDRF/NO前体L-Arg不足,供给外源性L-Arg有增强CEC合成和释放EDRF/NO的作用。在L-Arg供给充足情况下,Ach可进一步刺激CEC释放EDRF/NO。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刘晓宁 《医学争鸣》1999,20(6):534-536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复苏机制和脑缺血后凋亡刺激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WA4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20min再灌注6h,海马CA区可见少量细胞核呈蓝染颗粒,于再灌注12h,24h,48h,3d,5d蓝染阳性细胞明显增多,5d达高峰,7d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