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归-黄芪药对不同配比的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当归与黄芪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 方法: 从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黄芪的263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含有当归、黄芪的2632首方剂中,两者以1 ∶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49.43%;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率最多,分别为47.83%和23.18%。 结论: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过程中药对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当归与川芎不同配伍比例的中医应用及其抑制子宫痉挛性收缩的生物效应。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有当归,川芎的方剂4804首,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进行统计,用大鼠痛经模型和家兔离体子宫评价当归-川芎不同配比药对。结果:在含有当归、川芎的4804首方剂中,两者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53.7%,大鼠痛经模型试验和家兔离体子宫试验表明不同配比当归-川芎药对有不同的止痛效果。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酸枣仁与五味子不同配伍比例的方剂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检索出含酸枣仁与五味子的262首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有酸枣仁、五味子的262首方剂中,两者剂量以1∶1配比的方剂出现的频次最多,占总数的46.95%;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的方剂出现的频率最高,为66.41%。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当归-川芎配伍在中医临床处方中的应用情况,为解释中药药对内在配伍规律和临床用药所治疾病科属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从某大型三甲中医医院自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医生开具的所有住院处方中,选择同一处方药物组成同时含有"当归"、"川芎"2味中药的所有住院处方,共计8 792首方,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当归-川芎配比、剂量、疾病科属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当归、川芎以1∶1在临床中使用的频次最多,占42.4%,使用剂量以当归、川芎均为15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和肺病科;当归-川芎1∶1占处方总数的33.3%,其中配比3∶2出现的频次最高,使用剂量以当归15 g、川芎10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当归-川芎1∶1占处方总数的24.3%,其中配比2∶3出现的频次最高,使用剂量以当归10 g、川芎15 g为主,所治疾病科属主要为脑病科。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在临床实际应用处方中的配伍及应用特征,能有效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药对的现代研究提供科学指引和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白术-白芍药对不同配比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白术与白芍在方剂中的配比与所治疾病科属之间的关系。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白术与白芍的方剂1 557首,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所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有白术、白芍的1 557首方剂中,两者以1∶1的比例进行配比的方剂出现频次最多,为734次,占总数的47.1%;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次最多,分别为717次和581次,占总数的46.1%和37.3%。结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有效阐明白术-白芍药对在中医应用中存在的关系,能够有效发现中医临床中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方剂的现代研究和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厚朴药对配伍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出含黄连-厚朴药对的方剂475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药对的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结果:475首方剂中,黄连-厚朴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215次,占总数45.2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出现频次最多,为329次,占总数69.26%;普通感冒及流感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10次,占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及流感方剂总数50%。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配比及其应用规律,可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参归方中关键药物参归配比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国传统医药古籍中检索出含有参归的49首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对其药材基源、主治疾病科属和参归配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首参归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16次(32.65%)、妇科疾病17(34.69%)次和儿科疾病8次(16.32%),其中“归”全为当归,“参”有3种,人参40次,党参8次,苦参1次;人参-当归二者配比常小于或等于1,党参-当归二者配比常大于1,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率最多。结论: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参归方组方配伍中人参-当归药对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党参、黄芪在中药方剂中的配比及其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为党参-黄芪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中国方剂数据库"含有党参、黄芪的中药方剂,建立党参-黄芪方剂-配比-疾病-科属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28首含党参、黄芪的方剂中,以1:1的比例进行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255次,占总数的48. 3%,其次为1:2和2:3,分别为78次、40次,占总数的14. 8%和7. 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妇科和五官科的方剂出现频次最多,分别为376、71和25次,占总数的71. 2%、13. 4%和4. 7%,且内科疾病以1:1和1:2比例、妇科以1:1和3:4比例及外科和五官科以1:1配比相对较高。结论揭示了党参-黄芪配比-疾病-科属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中医临床指导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当归常与其他许多药物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药对,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归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当归的方剂16 529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方剂中与当归配伍频率高于200次的药物有170味,高于1 500次的药物有22味。对这22个常用当归系列药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在方剂中都是以1∶1配伍最为常见,其次是1∶2,2∶1和3∶2;并且这些药对相关方剂所治疾病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妇科。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当归系列药对进行系统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医临床遣药组方过程中当归药对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相关药对与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傅氏运用当归及川芎在防治生殖疾病尤其是产后病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对生殖疾病(产后病)的防治。方法:通过阅读《傅青主女科》原书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傅氏防治生殖疾病主要是产后病应用的方剂、药物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13.0分析当归、川芎和归、芎药对的应用频数、频率,及归芎同用的方剂中归芎之间的药量比例。结果:傅氏在防治产后病应用当归的频数是71,频率是9.3%;川芎的频数是59,频率是7.7%;归、芎药对出现49次,频率约为42.6%,且当归的药量每多于川芎的药量。结论:在防治生殖疾病尤其是产后病的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当归和川芎的应用及归芎的用药药量,防治产后病的方剂首推生化汤,治疗血虚证首选四物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