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中毒反应者常见,而误服者,尤其幼儿误服大剂量地高辛致洋地黄中毒病例却很少见。我们收治2例,报告如下,以资借鉴。例1 女,3岁。父母发现患儿与其弟同服地高辛30片(0.25mg/片),2小时30分后于1983年7月4日急诊入院,此时无任何洋地黄中毒症状。体检:血压12/6.67Kpa,体温36.7℃,脉搏130次/分,呼吸22次/分,体重10kg,神志清楚。心界不大,心率130次/分,心音增强,律整,无杂音,两侧呼吸音清晰,未闻罗音。腹软,肝在肋下1cm。膝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血钾4.37mmol/L、血钙2.37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老年人心衰洋地黄中毒的一些特点,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科1984~1988年老年人洋地黄中毒20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在100例应用洋地黄者中有20例洋地黄中毒,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5岁。冠心病10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3例,其中Ⅱ°心衰3例、Ⅲ°心衰15例,急性右心衰2例。二、用法:15例先用西地兰0.2~0.4mg 静注,症状稳定后服地高辛片0.125~0.25mg/d,5例入院后即给予上述剂量的地高辛口服。其中合用胺碘酮4例。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中毒抢救成功1例西南石油学院校医院(637001)彭玲患者,女,24岁。因服地高辛100片(0.25mg/片)10分钟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病史。入院查体:神清合作,T36℃,P20次/分,BP10/6kPa。瞳孔等...  相似文献   

4.
地高辛——特异抗体具有逆转非免疫地高辛中毒狗的洋地黄毒性作用。Smith报告用净化地高辛——特异碎片治疗一例口服地高辛90片导致严重中毒患者获得成功。近年来,临床上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仍在20%左右,目前赖以治疗洋地黄中毒的药物都是对症性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抗地高辛——球蛋白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致洋地黄中毒的原因,提高地高辛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BCB1基因突变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及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洋地黄中毒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达危急值且ABCB1基因检测提示为慢代谢型,在停用地高辛并及时解救25 d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结论:地高辛治疗窗窄且个体差异较大,长期应用地高辛患者应基于药物基因检测及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用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应用洋地黄中毒的免疫学治疗,运用高亲和力地高辛单克隆抗体IgG及其Fab片段对豚鼠严重洋地黄中毒做了活体毒力逆转试验。全部受试动物(23只)在接受地高辛0.4mg/kg静脉注射后都发生了严重中毒性心律失常。分别使用非特异性单抗IgG和Fab片级进行的阴性对照组动物于中毒发生后10.8±2.35min死亡,特异性地高辛单抗IgG及其Fab片段救治组全部获得成功,两大组各自抢救成功动物数比较,经确地概率法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01)。地高辛单抗IgG治疗组于注射抗体后12.0±2.0min恢  相似文献   

7.
陆秀霞  丁艳华 《吉林医学》2012,33(17):3733-3734
目的:总结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点,探讨误诊的原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临床诊断有机磷中毒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18例病例入院时均没提供明确的误服有机磷农药病史,入院初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经反复仔细问病史及查体后,考虑到有机磷中毒,抽血查胆碱酯酶测定后,最终获得确诊。结论:儿童有机磷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因提供病史不清,较易误诊,提示要仔细反复询问病史,查体,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治愈,防止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袁敏  蒋春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55-1856
目的:总结小儿误服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22例误服复方地芬酯中毒的小儿进行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结果:22例误服中毒的小儿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误服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是儿科药物中毒常见急诊之一,幼儿多见,误服药量不详,以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而急诊入院,常引起窒息、外伤、尿潴留等,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给药,完善基础护理和安全保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患儿的及早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地高辛抗体逆转地高辛毒性作用的生物效应巳研究多年。1980年我们曾用抗地高辛球蛋白(ADG)治疗动物实验性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亦取得了相似结果。现报告一例严重洋地黄中毒导致的明显缓慢心律失常用 ADG 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8岁.1981年3月9日因突感气急加重伴休克急诊入院.有冠心病史已十余年.EKG 示慢性冠脉供血不足。自1978年至入院前多次检测 EKG 表现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或间歇性心房颤动或扑动伴2:1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两年来共收治敌百虫中毒患者35例,来我院复诊发现下肢瘫痪3例。例1,周某,女,32岁。因误服敌百虫50片,4小时后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入院。例2,黄某,女,58岁,误服敌百虫30片,6小时后昏迷入院。例3,刘某,女,22岁,自服敌百虫50片,12小时后入院。3例入院时查体发现:体温1例为38℃,另两例体温不升。脉搏1例扪不清,另两例为84、130次/分,呼吸21~28次/分。均呈深昏迷,瞳孔缩小为1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由于对洋地黄中毒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在应用洋地黄的住院病人中,中毒现象高达20~25%,中毒病人的病死率高达5~10%,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洋地黄中毒的易患因素(一)、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地高辛的相互作用奎尼丁在其血清浓度≥2ug/ml 时可使血清地高辛浓度(SDC)提高2~3倍,主要  相似文献   

12.
洋地黄中毒与洋地黄用量不足的临床症状相似,准确诊断及时处理非常重要,然而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发展的血浆地高辛放射免疫测定,准确快速,为临床诊断洋地黄中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洋地黄中毒患者,其心电图无任何洋地黄效应的表现,地高辛血浆浓度达中毒标准,经及时处理,挽救了患者生命,特报道如下。患者男性,84岁,因纳差伴恶心呕吐两天于2003年9月13日入院。两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进食后即有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呕血、黑便、心悸乏力、头晕等。既往有高血…  相似文献   

13.
口服大剂量地高辛致中毒1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刘桂花,陆权素地高辛是一种常用的洋地黄类强心剂。各种原因引起的地高辛中毒时有发生。本文报道一例极少见的一次口服地高辛60片(15mg)致严重中毒的病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0岁,大学生,因欲自杀...  相似文献   

14.
地高辛中毒与血清地高辛浓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洋地黄中毒是临床上遇到的最普遍不良反应之一.有文献报道5%~15%的住院病人在服用地高辛后发生中毒,而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可减少中毒的发生率[1].现对我院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地高辛中毒与其血清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患儿:××,住院号:225315,女,4岁,因误服避孕1号片4 1/2小时于78年8月11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4 1/2小时将其母服用的避孕1号300片一次服下,服后未发现任何不适,服药后2~ 小时来诊,即给予洗胃,洗出的胃内容物有药物溶块,此后即入院。患儿自幼智力发育低下。入院时查体:精神如常,无病容,BP90/60mmHg,无皮疹,心肺无异常,腹软,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治疗指数狭窄,半衰期较长,临床应用易于导致洋地黄中毒。日前,中毒处理多以血液透析和输血加快地高辛排泄,但效果并不显著。最近报道的地高辛特异性抗体虽然是很有希望的纠正地高辛中毒药物,但此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以正常人为对象,于口服活性炭后不同时间测定其血液中地高辛浓度动态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一项纠正地高辛中毒的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受试者为10名健康人,平均年龄29岁。他  相似文献   

17.
孙利 《吉林医学》2006,27(11):1419-1419
地高辛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具有吸收快,但作用消失也快的特点。维持量地高辛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在一些诱因下仍可发生中毒,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洋地黄中毒原因,不仅能降低中毒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现将笔者近几年遇到的6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26 ̄73岁,平均53岁,其中50岁以上40例;冠心病29例,肺心病28例,风心病11例,伴心房纤颤32例;Ⅱ度心衰43例,Ⅲ度心衰25例。1.2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后均采…  相似文献   

18.
韩玉琴 《中原医刊》2007,34(16):88-88
维持量地高辛疗法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病情控制后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的较佳方法,但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下仍可能发生中毒。笔者将近年遇到的102例此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7岁,于1992年10月12日因误服地高辛40粒急诊入院。患者1980年起出现胸闷,心慌,心电图示频发房早,阵发性房颤,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上述症状缓解。1989年出现持续房颤,确诊为冠心病,曾多次住院治疗。出院后仍以地高辛0.125mg每日1次口服维持治疗。入院当天中午误服地高辛10mg(40粒),1h后来院急诊,2h后收入病房。入院体查:T36.8℃;HR90/min;R18/min;BP19/11kPa;神志清楚,双肺(-);ECG示房颤。实验室检查:血钾4.7mmol/L;钠141mmol/L;氯107mmol/L。入院1h后开始出现头昏头胀,恶心、呕吐,复视,ECG“R-R”间期延长为1.5s,并  相似文献   

20.
作者最近遇到一例罕见的卡巴呋喃中毒一例。现将抢救经验报告如下: 患者女,1岁,于1989年7月30日,患儿误服农药,误服后立即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30min后泻血样便5~6次,立即来我院,以卡巴呋喃中毒收入院。查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谵妄,呼吸浅表,脉搏细小、频数,四肢发凉,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