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酒渣鼻的相关性 ,研究了42例酒渣鼻患者的血清HP IgG浓度、消化道症状及抗HP治疗的疗效 ,并以33例寻常痤疮作对照。发现酒渣鼻患者的血清抗体及消化道症状阳性率及抗HP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6例接受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的酒渣鼻患者的检查结果均显示有异常。结果提示 ,HP感染与酒渣鼻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酒渣鼻病因复杂,许多因素参与了其发生与发展过程。该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幽门螺杆菌分泌毒素和机体所产生的各种炎症介质可能导致酒渣鼻的发生和发展。综述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酒渣鼻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治疗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4.
幽门螺杆菌与酒渣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渣鼻病因复杂,许多因素参与了其发生与发展过程。该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正常人高,幽门螺杆菌分泌毒素和机体所产生的各种炎症介质可能导致酒渣鼻的发生和发展。综述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酒渣鼻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治疗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酒渣鼻是发生在颜面中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酒渣鼻发病的影响并评价幽门螺杆菌(HP)根治治疗对酒渣鼻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对56例酒渣鼻病人及20例无酒渣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HP检测,酒渣鼻组HP阳性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B组用维生素B2、B6治疗,停药4周后观察酒渣鼻的疗效,HP阴性者用1%甲硝唑霜(耐瑞)治疗。结果56例酒渣鼻病人HP检出率为76.8%,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45.0%(P<0.05);HP根治疗法对酒渣鼻的总有效率为63.6%,而维生素B疗法的总有效率为14.3%;1%甲硝唑霜治疗酒渣鼻的总有效率为69.3%。结论提示HP感染对酒渣鼻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HP根治治疗对酒渣鼻有效,但HP根治治疗能否作为酒渣鼻的常规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酒渣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发生率及根除Hp的三联疗法对酒渣鼻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8例酒渣鼻患者和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7例,分别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明确HP感染情况。将Hp感染的酒渣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予外用过氧苯甲酰凝胶,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予根除HP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酒渣鼻患者组Hp阳性率70.41%,健康体检者Hp阳性率29.73%;HP感染的酒渣鼻患者,B组治愈率58.82%;A组26.4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酒渣鼻患者Hp阳性率较高,根除Hp与酒渣鼻治愈率提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外用药物联合根除Hp三联疗法可明显提高Hp感染的酒渣鼻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上选用。  相似文献   

8.
酒渣鼻是发生在中年人鼻部及面部的一种慢性炎症,许多因素参与其发病机制。一些学者认为Hp在酒渣鼻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产生的细胞毒素和细胞因子在酒渣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Hp和酒渣鼻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ium pylori,Hp)感染有关,并且通过根除Hp感染减轻或治愈部分酒渣鼻患者。1997年8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了酒渣鼻患者血清抗Hp-IgG抗体,以探讨Hp感染与酒渣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对55例酒渣鼻患者的血清HP-IgG抗体浓度、消化道症状及抗HP治疗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酒渣鼻患者的血清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抗HP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HP感染与酒渣鼻的发生及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梅州城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常住或工作在梅州城区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90例,设为试验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者90例,设为正常组。将试验组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和阿莫西林分散片,分析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随访3个月还发现,对照组复发率为28.95%,高于观察组的13.33%。结论梅州城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对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确诊CU患者95例与健康体检者35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明确Hp感染情况。对存在Hp感染的CU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抗组胺药物(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次/d),疗程4周;B组(治疗组):给予基础抗组胺药物,疗程4周同时予根除Hp三联疗法(口服埃索美拉唑镁片20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1.0g,2次/d;克拉霉素胶囊0.5g,2次/d),疗程1周,观察药物应用后反应情况及停药后疗效。结果健康体检者中Hp阳性率为31.43%,CU患者为6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有Hp感染的CU患者对照组治愈率为27.59%,有效率为55.17%;治疗组分别为58.62%和75.8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10%,对照组为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CU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有Hp感染的CU患者可采用基础抗组胺药物加根除Hp三联疗法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皮肤病可能具有相关性.幽门螺杆菌引起皮肤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是其感染后诱导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引发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这些皮肤病的病因也可能是发病的协同因素,然而由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机制研究,也存有争议.为此,文中概述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皮肤病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皮肤病的诊治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Rosacea is a common skin condition characterised by erythema, papules and pustules.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gut–skin axis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osacea. Sufficient evidence exists t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gut microbiome plays a role in the inflammatory cutaneous response and there appear to be associations with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 dysbiotic microbiome and an innate immune system dysregulation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rosacea,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ir roles is warranted.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di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gut–skin axis could allow for more efficacious and timely treatm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our current findings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skin and gut relationship in rosace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泌素和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在慢性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金标免疫斑点法分别测定129例慢性湿疹患者血清胃泌素、抗Hp抗体,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慢性湿疹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分别为(145.70±45.92)ng/L,(63.58±21.72)ng/L;两组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7%,51.7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湿疹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300例CIU患者进行14碳-尿素呼气试验(14C urea-breath test,14C-UBT),176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58例予抗过敏治疗、59例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59例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内容包括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分析CIU与HP之间关系.另外57例CIU患者进行自身血清抗体检测,其中35例HP阳性者予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相同治疗方法与呼气试验组比较转阴率.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65例进行呼气试验,43例血清抗体检测),以便对HP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CIU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联合三联疗法(抗过敏联合三联疗法、中药联合三联疗法)与单纯抗过敏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后者(P<0.01).治疗后HP转阴与未转阴患者疗效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CIU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CIU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