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64例患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糜蛋白酶4 000 u,加2 mL生理盐水溶解后行鼓室内注射,观察患者中耳变化。结果用糜蛋白酶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糜蛋白酶较好的溶解和清除鼓室内含有多种蛋白的黏液,预防鼓室粘连和听力下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5月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主要为口服罗红霉素150mg,2O:/d;泼尼松10mg,3次/d,中耳腔内注射20mg曲安奈德;鼓膜穿刺抽取积液等。实验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山药,川穹等药物水煎,口服100ml,2次/d,连续2周,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3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0%。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常见疾病 ,该病以渗出液留于鼓室而很少有急性感染体征为特征。若治疗不当 ,可造成听力损失 ,语音发育不良。既往多采用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置管等治疗 ,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仍有不少患者反复发作 ,形成粘连性中耳炎 ,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采用中药及 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液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6例 ( 2 2耳 ) ,女 2 0例 ( 30耳 ) ;年龄 1 2至 68岁 ,平均 36岁。病程 4天至 6个月 ,平均 1个月。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 1 2例 ( 1 8耳 )、鼻咽癌放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在河源市中医院眼耳鼻喉科就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有22例,其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例、86.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纯音听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纯音听阈接近正常水平,其改善幅度也较对照组大;观察组患者出院一年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半年后的复发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只用西医常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更好,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听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了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率,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门诊治疗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适当配合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该院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50/51);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42/5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中耳炎症状,同时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鼓室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调查鼓室置管术,同时积极处理相邻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对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行积极的抗炎治疗,对于病理性增大的腺样体肥大予以手术切除。结果 鼓室置管术有效率为174/189(92.06%)。结论 鼓室置管术较以往各种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142耳)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鼓膜穿刺抽液并鼓室腔内注药,鼻腔应用减充血药物,同时配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散邪通窍,行气利湿。结果:痊愈78例(76.5%),有效19例(18.6%),无效5例(4.9%),总有效率95.1%。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恢复咽鼓管通气,消除中耳负压,特别是那些无法行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者,可提高此类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腺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吉诺通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吉诺通胶囊。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实验组92.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吉诺通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数据库, 以"secretory otitis media、exudative otitis media、non-suppurative otits media、ambroxol hydrochloride、mucosolvan、triamcinolone、dexamethasone、prednisone、curative effect"和"分泌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泼尼松(强的松)、疗效"作为主题词检索以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 盐酸氨溴索为干预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的相关文献, 并辅以手工检索进行文献追索。对纳入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 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数据统计, 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治疗组共314耳, 对照组共288耳。Meta分析结果显示, 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P<0.05), 其总有效率合并OR及其95%CI为3.23(2.16~4.82)。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应用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急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变态反应及全身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发病原因、机制研究较多[1,2 ] ,临床治疗上研究进展较少。本文对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微波凝固腺样体和 /或下鼻甲后端与中耳微波理疗及鼓室穿刺注药 ,对其进行临床对照分析 ,以探讨微波在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优越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病程 >1个月 ) ,反复鼓室穿刺冲洗 (3次以上 )及药物治疗 ,… 相似文献
20.
吉诺通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泌性中耳炎的非手术治疗中 ,以往多采用抗生素与激素联合的治疗方法。自 2 0 0 1年至今 ,我们又在这一基础上加用吉诺通治疗 36例 (41耳 )患者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 70例患者分成 2组 ,其中 ,实验组 ,36例(41耳 ) ,男 1 9例 (2 3耳 ) ,女 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