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分析23例SAP的预后。结果:4例死于急性反应期,3例死于全身感染期,并发休克、脓毒血症、MOF是主要死亡原因。结论:SAP应选择性地采用手术治疗,特别是并发胰周或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多部位创伤病人对脓毒症的易感性增加与免疫机制受损有关。人白细胞抗原(HLA-DR)分子对于抗原提呈和激活辅助T淋巴细胞是必需的。研究表明,大创伤、外科手术和器官移植后单核细胞HLA-  相似文献   

3.
脓毒血症并发急性化脓性心包炎,在小儿并不少见,但往往由于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不足和警惕性不够,而造成误诊误治。我院1973~1985年收治脓毒血症1327例,并发急性化脓性心包炎者121例(9.1%),其中有13例误诊,其教训是深刻的,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1岁以下8例,1~3岁3例,4~7岁2例,年龄最小33天,最大7岁。入院诊断为①多发性脓肿、脓毒血症11例,②多发性脓肿,脓毒血症合并心衰2例。病程最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胰腺炎的总死亡率近似10%,可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达20%~30%,大部分病人的死因不是胰腺局部炎症或胰腺感染.而是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结果。这种器官功能衰竭似乎与其他毫不相关的疾病(比如脓毒血症、严重创伤、烧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一样。影响局部胰腺炎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01—2017-12间收治的73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时期分析,孕早期0例,孕中期13例,孕晚期52例,产褥期8例。以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不同严重程度分析,轻症急性胰腺炎47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5例。以病因学分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1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急性胰腺炎19例。高脂血症患者更易发生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白蛋白、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不同程度患者血清脂肪酶、随机血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多发生于妊娠晚期,胆源性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行发尿脓毒血症的临床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埘绎皮肾镜碎石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因素与相关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关系和机制作一综述,以探讨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尿源性脓毒血症临床特点,为预防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4年4月23例患者行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脓毒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及时诊断尿源性脓毒血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术前控制感染,术中预防,正确救治,可减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高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脓毒血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等预后指标的影响,并从胆道压力梯度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3例SAP病人资料。根据腹腔压力水平和持续时间,分为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组31例和非腹腔高压(NIAH)组3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发病4周内脓毒血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和生存率。进一步将IAH组病人分为胆道高压(biliary hypertation,BH)组27例和非胆道高压(NBH)组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上述指标。结果:IAH组病人APACHEⅡ平均评分显著高于NIAH组(P=0.007)。IAH组病人发病4周内脓毒血症发生率高于NIAH组(22.6%比15.6%,P=0.28),而生存率较NIAH组降低(67.7%比100%,P<0.01)。入院当天NBH组与BH组病人APE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H组病人发病4周内脓毒血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5.9%、11.1%和62.9%,NBH组病人4周内均无需手术治疗,未并发脓毒血症,且最终全部生存(P<0.01)。结论:IAH是SAP病人并发脓毒血症的原因之一,胆道压力梯度被破坏可能导致感染机会增加、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对T细胞亚群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死亡率分别为16.7%、4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48、72 h后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伴脓毒血症有显著疗效,能调节T淋巴细胞的凋亡,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21例病例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病例166例对照,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单因素分析中,结石大小、性别、糖尿病、手术时间、尿培养阳性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293)、结石大小(OR=1.135)、尿培养阳性(OR=9.883)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结石大小、尿培养阳性等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前术中要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围术期可出现多种相关并发症.脓毒血症是其中最严重之一.一旦发生感染性休克常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术期死亡率高。本文以PCNL中并发严重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例,旨在分析该类手术并发脓毒血症的风险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的风险评估系统, 以评估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风险。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行RIRS治疗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有关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的文献,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 收集检索文献中接受RIRS患者的病例数据, 运用Meta分析筛选RIRS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构建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风险评估系统(FURSS), 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评估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筛选出7个危险因素[性别(女性)、手术时间≥60 min、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结石长径≥1 cm、感染性结石、脓尿]与RIRS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风险相关。根据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 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比率约为5.3%(13/244)。根据风险评分系统对所收集病例进行评分, 术前评分>6.5分的患者45例, 其中11例患者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18~0.963, P<0.001), 当评分为6.5分时, 约登指数最大, 敏感性为84....  相似文献   

13.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又称作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约占15%~20%,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MODS)等。SAP病死率约209/6~30%,如合并脓毒血症或MODS,则高达509/6~80%。  相似文献   

14.
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逆行途径的肾内手术。此两种手术围手术期都存在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严重时会并发尿脓毒血症。结石引发的梗阻及并发的感染、碎石术导致结石内部的细菌及致热原的释放都是引发尿路感染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尿脓毒血症的重要因素。深入认识上尿路结石治疗过程中尿脓毒血症发生的环节、危险因素及术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尿脓毒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上尿路结石治疗与尿脓毒血症的关系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如何防治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26例病例组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172例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糖尿病、尿培养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331),结石大小(OR=1.139),尿培养阳性(OR=8.992)为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女性,大结石,尿培养阳性等患者,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更容易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应对此类高危患者采取必要预防感染措施,以减少其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是新近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目前至少有5个成员被发现。其中单核巨噬细胞中的TREM-1已证明在脓毒血症中起重要作用,它选择性的表达于血液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TREM-1可被脂多糖(LPS)上调,促进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的分泌,触发和放大单核细胞中的炎症反应。靠DAP12的帮助,TREM-1能激活下游信号活动,而TREM-1的溶解形式sTREM-1目前也被认为是代表感染后炎症反应的一个负反馈调节器。通过对TREM-1的作用及转导途径的研究,可对脓毒血症的防治和诊断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胰周坏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治疗后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而对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者51例,感染率为42.50%,其发生率与患者低氧血症、血淀粉酶、血钙、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和腹水经病原菌培养得到85株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低氧血症、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脓毒血症是目前住院患者非冠状动脉疾病中最严重的致死原因。本文就内皮细胞功能以及在脓毒血症时的应答反应以及在脓毒血症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合并细菌感染组(45例)和未合并细菌感染者(61例),另选取同期6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研究对象血清PTX3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PTX3和PCT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未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TX3和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747、U = 0.123,P = 0.083、0.903),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TX3和PCT水平显著升高(t = 10.128、U = 8.919,P均< 0.001);与未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相比,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TX3和PCT水平显著升高(t = 8.438、U = 8.830,P均< 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X3和PCT水平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2.491、1.576,P均< 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TX3水平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3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2%和85.2%);血清PCT水平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86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8.5%),与PCT相比,血清PTX3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581,P = 0.561)。 结论血清PTX3水平可能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在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为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均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并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测定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CRP)。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临床细菌感染症状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诊断为尿脓毒血症,按照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是否并发尿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PCT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共9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观察组)共48例,手术治疗后未并发尿脓毒血症(对照组)共50例,经过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浆PCT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手术治疗前血浆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均升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升高,统计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测定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可作为是否会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