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侯媛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37(3)
目的 研究应用文拉法辛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一年内收治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按入院的先后顺序
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氟西汀对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文拉法辛组治疗一周后HAMD评分下降较治疗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后的效果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的治疗结束后的效果于治疗前相比效果显著(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
发生情况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文拉法辛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同样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文拉法辛治疗起效快,两者都值得在临床中推
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和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4例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46例:单用文拉法辛(50mg/d~200mg/d )治疗;对照组48例:氟西汀(20mg/d)治疗.两组持续治疗1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两组间相比,疗效差别无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文拉法辛(43.48%)明显低于氟西汀(66.67%)(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均观察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2085,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持续性下降。同期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片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与氟西汀组,每组80例,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文拉法辛组痊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91.3%;氟西汀组痊愈率为51.3%,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第1、6周末,文拉法辛组与氟西汀组比较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文拉法辛比氟西汀起效快,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以下称首发)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80例抑郁症首发患者分为文拉法辛组(75~225mg/d)和氟西汀组(20~40mg/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情况。结果:实际完成80例,其中文拉法辛组40例,氟西汀组40例。治疗第2周末,文拉法辛组的HAMD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6.47,P<O.01).减分率高于氟西汀组(x^2=10.05.P<0.01)。氟西汀组HAMD总分在治疗第4周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忙8.097,P<0.01)。治疗第2,4周末,文拉法辛组有效率分别为17.5%和54.8%,氟西汀组分别为2.5%和25%,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l;x^2=18.5l,P<0.01)。治疗第6,8周末,文拉法辛组治愈率分别为40%和62.5%,氟西汀组分别为22.5%和47.5%,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36,P<0.05;x^2=4.45,P<0.05);而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81;x^2=0.866,P>0.05)。两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2例和13例(分别占30%和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4,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抑郁症首发患者起效较快、安全、疗效肯定,治疗第6,8周末时治愈率高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与氟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应用文拉法辛治疗的3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氟西汀治疗的3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WCST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显著少于治疗前,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正确数、持续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较氟西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万拉法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万拉法新及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万拉法新组抗抑郁作用起效快,在第1,2周末HAMD评分低于氟西汀组,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14和2.02,P<0.05)。经过6周治疗,万拉法新组显效率80.0%,氟西汀组显效率66.7%,差异无显著性(2=1.36,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可以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第一线抗抑郁药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单用万拉法新治疗3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1,3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16.28±6.49)分、(9.62±5.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52±6.27)分、(12.48±5.48)分](P<0.05、P<0.01);临床疗效(痊愈率82.50%、显效率7.50%、有效率5.00%)好于对照组(55.00%、12.50%、15.00%)(P<0.05)。结论万拉法新合并认知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和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度洛西汀60mg/d治疗组30例和氟西汀20mg/d治疗组30例,两组总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对照分析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第2周,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AMD总分、HAMA总分和WHOQOL-BREF心理、生理、环境和社会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的HAMA总分和WHOQOL-BREF生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两组的WHOQOL-BREF环境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的WHOQOL-BREF心理、生理和社会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度洛西汀和氟西汀均能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改善生存质量。度洛西汀比氟西汀能更快起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全面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并可能改善脑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16.
氟西汀治疗急性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首发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口服8周。两组患者均在氟西汀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时采用HAMD、Barthel指数和N1HSS评定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氟西汀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6例)和氟西汀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或氟西汀胶囊口服用药。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1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总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而在第2、4、8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 相似文献
18.
Li Menghan Zhang Bo Meng Zhihong Sha Tao Han Yuhui Zhao Hong Zhang Chunhong 《中医杂志(英文版)》2017,37(2):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