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提高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方法:搜集近十年经空气灌肠未能成功整复的婴幼儿肠套叠68例,均经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主要临床、X线表现及手术所见。结果:整复失败的原因包括肠坏死(22例)、复杂型肠套叠(36例)、套叠肠管嵌顿(2例)、伴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9例),对肠坏死的评估有误,操作者的经验不足。结论:操作者的经验及手法不足、病情复杂是整复失败的原因。气囊控压、手法按摩等辅助手段的改进和应用,对病情的综合评估及套鞘松弛等征象的正确判断,能明显提高整复率,减少肠穿孔等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浅谈空气灌肠在整复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肠套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75%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其中以6~10个月婴儿多见。小儿肠套叠多为末端回肠淋巴组织增生所致。套入的肠段被箍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间长了可发生坏死。空气灌肠是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但安全、及时,而且效果好,且免除了手术的痛苦。经多年的摸索、分析,笔者对此有些肤浅的体会,现从确诊、整复、护理三方面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确诊小儿肠套叠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焦燥不安、呕吐及排果酱样大便,有时可扪及包块。肠套叠时间在24小时以内,透视下无肠穿孔、肠坏死等X线征象。空气灌…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绝大多数町经充气灌肠整复。整复率达85%以上。本文就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55例急性肠套叠临床X线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钡剂灌肠X线表现与整复的关系,认为钡剂灌肠与空气灌肠整复同样具有高安全性、高整复率的优点,对未整复成功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材料与方法:总结了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经钡剂灌肠确诊的小儿肠套叠46例,年龄3个月至3岁,以6个月至1岁患儿多发,发病时间8h至4d,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哭闹不安,呕吐,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全部病例在灌肠前做了腹透,发现有肠梗阻征象就摄片;用日立XF130型800mA胃肠X线机,容量300ml至400ml带气囊灌肠器,灌肠压7KPa至14KPa(52.5mmHg至105mmHg)进行灌肠。结果:钡剂灌肠X线片上1.梗阻端为“杯口”状改变,本文43例,其中41例整复成功,整复率89.1%;尚有2例,因发病时间长3d至4d,精神差,疑有肠坏死,未整复。2、梗阻端为“分叶”状及“弹簧”状改变,本文分别为1例和2例,整复失败;在整复过程中均无一例肠破裂穿孔。结论:通过对41例整复成功和5例整复失败小儿肠套叠的钡剂灌肠,结合有关资料表明,只要患儿,1、发病时间短48h内,体质好;2.无复杂性套入;3、无合并器质性病变;无论是钡剂灌肠还是空气灌肠均能达到安全性高、整复率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因素,提高空气整复成功的把握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空气整复失败并经手术探腹整复的病例。结果:本组59例手术探查均发现肠套叠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肠坏死共42例,合并回肠囊肿5例,并发肠穿孔4例,阑尾被套35例。回回结结型3例,回回回结2例。空气整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1例,空气整复压力不足2例。结论:空气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患儿病程长,肠壁肿胀坏死有明显关系,X线下“杯口影”位置固定不变,呈大团块状肿块影是难复性肠套叠的特征,应中转手术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失败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 X线荧上行结肠注气整复小儿肠套叠497例,失败43例。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失败43例均经手术复位,其中复杂型24例,器质性肠套叠1例,2例肠坏死,16例肠壁损伤,25例阑尾被套。结论 整复失败与复杂型肠套叠、病程长、年龄小、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有关。透视下见套入头吴大团块影、分叶状和在间隙气压作用下套入部呈“弹簧”样表现是难整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空气灌肠不仅对小儿肠套叠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而且是整复小儿肠套叠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对120例小儿肠套叠应用空气灌肠整复,其整复率达80%以上,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危险小,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X线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儿肠套叠是临床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目前诊断和治疗方法主要有空气、气钡灌肠整复和超声引导下水灌肠整复以及有创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在超声引导下,用温生理盐水灌肠并加以手、探头双合诊在诊治小儿肠套叠中效果显著,整复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收集2005年~2010年1月乐清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诊断和治疗的213例肠套叠患者资料,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整复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小儿肠套叠整复的成功 率.  相似文献   

9.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占小儿肠梗阻的首位,发病急、病情重,常见3岁以下肥胖健壮婴儿.3-9个月婴儿常见,由于肠穿孔和肠坏死的危险.普遍采用空气灌肠.诊断准确.可靠、整复率高,可达90%以上,但如何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率及避免或减少肠穿孔.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46例小儿肠套叠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治疗。整复前均经临床拟诊,X线灌肠证实,分别按照套叠后的不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套叠0-24小时,22例,整复19例;24-36小时20例,整复20例;36-48小时4例;整复2例。文章从小儿肠套叠的病理变化、客观因素以及本组病例的统计分析,阐明了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最佳时机应选在24-36小时之间;②严格掌握适应症、熟练的操作技术及正确的方法是整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确诊为肠套叠的婴幼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成功复位20例,1例未成功转手术治疗,整复成功率95.2%。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征及操作程序,空气灌肠整复是婴幼儿肠套叠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疗的体会和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对126例临床诊断肠套叠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整复未成功者行外科手术。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12例,整复成功率88.9%,其中14例复位失败后改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只要符合适应症并无其他并发症;空气灌肠为小儿急性肠套叠首选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肠套叠是小儿一种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较高,年龄较小,病程进展较快。我科近年来共诊治小儿肠套叠病人52例,现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与钡灌肠整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空气灌肠是诊断治疗肠套叠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但肠套叠时间较长的病例往往不能奏效。这部分病例通过手术观察有70%左右未见肠坏死,仍有整复可能。因此,我们对48小时以上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整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整复术对小儿肠套叠诊治的效果。方法应用GB-201型自动遥控灌肠器对70例临床怀疑肠套叠患儿于临床症状出现24~48h内进行肠套叠整复术。结果整复成功63例,失败7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最可靠的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或氧气整复成功与失败病例在临床X线表现及整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年轻医生及基层医生有一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X线荧屏下行结肠注空气或氧气整复小儿肠套叠133例。整复成功86例。失败47例。结果:空气或氧气灌肠整复成功病例均属比较单纯套叠,病程比较短,无肠管畸形及肠腔坏死患者,整复失败经手术复位均属比较复杂型肠套叠,病程比较长,年龄比较小或有肠管畸形,肠腔坏死等。结论:整复成功与失败与肠套叠所套类型,病程长短,年龄大小,肠管有无畸形,肠腔有无坏死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整复医生如何掌握压力及整复方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不能复位的影响因素,提高整复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1997年-2001年间495例肠套叠中443例经空气灌肠整复,52例未整复成功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整复时穿孔)。整复压力6.5-12.5kPa(48.75-93.75mmHg)。165例肌内注射654-2约5mg。52例中年龄2月至13月,平均5.3月,发病6至70小时,平均32小时,31例超过24小时。结果:52例手术病例,27例有肠坏死;49例为复套,回-回-结型39例,回-盲-结型7例,回-回-盲-结型3例;35例套叠颈部较紧;29例套头大,呈分叶状;7例套入头部有原发病变。结论:89.5%小儿肠套叠可经空气灌肠整复。影响整复的因素有:发病时间;套叠类型;注气压力;解痉药物;整复器类型。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及预防并发症。方法:对26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整复。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252例(94%),其中24例经2次整复成功,2例在术前麻醉后第三次整复成功,失败16例。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最好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整复成功率,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未整复病例的临床及腹部X线片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提高对气灌肠无法复位或有肠穿孔危险的婴儿肠套叠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1995-1996年间552例肠套叠中506例经气灌肠整复,46例未整复成功经手术治疗(其中4例整复时穿孔)。46例患儿中小于1岁者占87%。约90%患儿发病时间短于3d,整复压力6.67-14.67kPa(60-110mmHg)。对气灌肠前及灌肠整复时腹部平片对照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腹平片示完全性小肠梗阻26例,少量腹水征4例;(2)气灌肠见22例包块位于结肠脾区远端,36例包块较大且有明显分叶;(3)手术病理:回-回套1例,回-回-结套35例,回-结套10例;15例有肠坏死;6例套入头部有原发病变。结论:92%以上小儿肠套叠可经气灌肠整复,如发现复杂性肠套叠、有原发病变或合并肠坏死的X线征象时则不宜复位,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空气灌肠整复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及空气灌肠确诊的222例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比较不同的超声表现与空气灌肠整复可能性的关系。结果:当肠套叠表现为“同心圆征”,空气灌肠整复率为100%。当表现为“炸面圈征”,肠套叠整复情况依赖于低回声外圈的厚度。当出现套头部内积液,整复率为17%。合并少量腹腔游离积液与套叠内肿大淋巴结不影响空气灌肠整复率。结论:通过分析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可预测空气灌肠整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