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将138例发生产后出血患者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138例同期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做为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基本资料、产前检查结果、手术过程等。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 2组年龄、孕周、孕次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流产引产史、子宫收缩乏力、产道受损、胎盘异常、妊娠并发症等比例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109例行子宫按摩、应用缩宫素或宫腔纱条填塞及子宫压缩缝合治疗;21例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8例实施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切术。出血均得到控制。结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孕期保健不规范、凝血功能障碍、引产流产史等。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积极筛查高危因素,及时给于干预,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0年1~6月68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笔者所在医院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子宫收缩乏力40例,占58.8%,胎盘因素20例,占29.4%,软产道损伤6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9%。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能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障碍,分别占51.8、26.8、17.9和3.6。此外,产后出血还与生产方式、孕产次、有无人流和引产史等有关。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56例患者均在1h内止血。结论对待产产妇和孕妇进行正确的预防指导,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对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和降低产后出血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保健站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分娩的30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3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产后出血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56例(89%),其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为42例,(75%)胎盘因素为5例(8%),软产道损伤2例(3%),经产妇产后出血大于初产妇,手术出血大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后2h内出血大于2h后出血。63例产后出血除1例行子宫切除外均抢救成功。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手术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产后出血病人36例,年龄20~40岁,其中子宫收缩乏力16例,软产道裂伤10例,胎盘因素8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1.2治疗: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对因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出血,加强宫缩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裂伤可有效地止血;对因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并做好必要的刮宫准备;对因凝血功能障碍者所致的出血应针对不同病因、疾病种类进行治疗,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应输新鲜血或成分输血,如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进行抗凝与抗纤溶治疗,全力抢救。1.3预防和护理:1.3.1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如妊高征、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孕妇应提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对此等患者的护理水平,降低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产后出血患者128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48例,胎盘因素32例,软产道损伤36例,凝血障碍12例,子宫收缩乏力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直系亲属发病率和旁系亲属发病率均较高。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对遗传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而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方法,我科采用口服及宫腔放置米索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美平  陈菁  邹英  吴燕 《生殖医学杂志》2023,(12):1879-1882
目的 探讨“二孩”或“三孩”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武义县中医院行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高龄疤痕子宫产妇39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98例剖宫产生育“二孩”或“三孩”的高龄疤痕子宫产妇中,有59例(14.82%)发生产后出血。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岁(OR=4.011)、剖宫产生育三孩(OR=4.035)、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3.364)、既往流产≥3次(OR=6.760)、前置胎盘(OR=11.348)、胎盘植入或粘连(OR=9.143)及子宫收缩乏力(OR=10.633)是产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4个月是避免产后出血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381,P<0.05)。结论 生育“二孩”或“三孩”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产后出血与年龄、生育孩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既往流产次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或粘连、子宫收缩...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首.近年来虽孕产妇死亡率已明显下降,由2007年36.6/10万下降到2008年34.2/10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41.1%下降到29.7%.但有原因表明,2000年以来,基层接产医院剖宫产是产后大出血时高危因素中的重要作用,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的产后出血率明显升高(24.6%VS53.7%),而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占90%.所以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是产科医师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40例子宫收缩乏力的孕妇进行变位加压缝合子宫体及子宫下段,达到及时有效的全子宫收缩以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122例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122例,发生率为1.8%,其中宫缩乏力占80.3%,胎盘因素占16.6%,软产道损伤占2.0%,凝血功能障碍占1.2%。结论产后出血的预防关键是:①做好产前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防治,高危妊娠应做好急救措施的准备;②产时注意胎盘及胎膜的处理,尽早清除完整,注意保护会阴以免软产道撕裂,娩肩时静脉推注缩宫素10 U,产后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量;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1例,2组术中均使用缩宫素药物,观察组术中行B-lynch缝合术,对照组行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无产后出血发生,对照组有7例发生产后出血,2组比较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无差异。结论 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新霞 《护理学杂志》2004,19(18):24-25
对2398例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68例,占2.8%;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67.6%)、胎盘因素(26.5%)、软产道损伤(4.4%)及凝血功能障碍(1.5%);相关因素中有流产史、分娩史、及妊娠并发症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情况者,双胎显著高于单胎,胎儿体重>4000 g显著高于2500~4000 g者(P<0.05,P<0.01).提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针对病因进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12例产后大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发生的12例产后大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出血原因、治疗措施。结果12例中有8例由于子宫收缩乏力,3例由于胎盘原因,1例由于出、凝血功能障碍。8例采用B-Lynch子宫缝合法成功止血,2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成功止血,2例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行子宫切除。结论当发生了产后大出血时,应迅速开放多条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同时尽快查出出血原因并对症处理,才能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出血原因,制定合理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者1126例有关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126例剖宫产分娩者产后 24h平均出血量(512±23)ml,产后出血≥500ml者423例,占37.57%;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占84.87%。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多胎妊娠、新生儿高体重与剖宫产产后出血有关。结论剖官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和新生儿高体重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风险人群,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实施产前保健、心理护理、产时护理和产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3例,占38.3%;胎盘因素13例,占21.7%;其中,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8例。软产道裂伤17例,占28.3%。凝血功能障碍7例,占11.7%。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发病急而危险。观察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危害产妇生命安全。加强孕期护理,重视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正确应用缩宫素,力戒医源性急产,提高助产技术,避免软产道裂伤等,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资料。结果诱发产后出血首位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55.56%),产后出血发生在在胎儿娩出后2 h以内者比例高(77.78%)。本组经积极抢救与护理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孕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的筛查及产后严密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赵云丽 《中国科学美容》2011,(20):164-164,182
目的探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7例患者,给予加强子宫收缩药物等方法治疗。结果 2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无一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导致的交感神经舒缩功能变化、产前合并症的存在及产程延长。对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进行积极预防、治疗可避免子宫切除,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发生异位妊娠(E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2006年11月至2010年6月接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冻融胚胎移植(FET)治疗后发生EP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9个周期获妊娠1,773例(42.02%),EP52例,发生率2.93%(52/1,773),其中单纯输卵管妊娠占88.46%(46/52),宫内外同时妊娠3例,发生率5.77%(3/52),宫颈妊娠、卵巢妊娠、宫角妊娠各1例,发生率各占1.92%(1/52);3种ART方式发生率比较,IVF-ET显著高于ICSI—ET和FET(P~0.05),ICSI—ET和FET无统计学差异;异位妊娠史、盆腔手术史、输卵管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发生EP的重要危险因素,胚胎移植数与EP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输卵管因素是ART后发生E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发生的112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2550例阴道顺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2.27%.软产道损伤44饲占39.2%.宫缩乏力43例占38.3%.产程延长22例占19.6%,胎盘粘连9饲占0.8%,巨大儿3例0.26%.产后Zh内出血101例90%.结果:重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减少软产道损伤,减少宫编乏力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阶段,特别是产后半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及母婴死亡率。方法总结本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前置胎盘、人工流产。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