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眼库技术的发展及角膜自身的免疫特点,角膜移植手术已成为目前最常见、成功率最高的移植手术,但免疫排斥反应尤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采用皮质类固醇、环孢菌素A等免疫抑制剂,可以防治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FK506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疲排斥反应的31例,从角膜盲原因、植床新生血管程度、合并症、移植片直径、联合手术等5大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等应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疲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眼压高、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 尽量减轻角膜血管化,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强调病人的及时复诊和治疗,术后坚持局部使用免疲抑制剂半年,排斥发生时及时足量地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免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使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病例共17例17眼,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与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74-107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在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方法:SD大鼠及Wistar大鼠各20只,在SD大鼠与Wistar大鼠之间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为选择性环氧化酶-1(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给药组、选择性COX-2抑制剂西乐葆给药组、非选择性COX抑制剂消炎痛给药组及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对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评分得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V),对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态计算得出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并进行角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大鼠在7 d时RV值>5,排斥反应已经发生,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未发生排斥反应。裂隙灯检查及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可见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组术后7d出现植床周围少许新生血管。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术后7 d时新生血管接近创口。选择性COX-2抑制剂组及非选择COX抑制剂组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区域及RV值均少于选择性COX-1抑制剂组及阴性对照组。结论: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鸿  赵敏 《重庆医学》2003,32(7):930-932
近年来 ,随着现代手术显微镜的进展及供体来源增多 ,角膜移植手术已普遍开展 ,不少因角膜病盲的患者重获光明。但也有一些病人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 ,使治疗终归失败。自 194 8年Paufique、Sourdille及Offret首次报道了排斥反应以来 ,历经半个多世纪 ,直到今天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病医生最为关心、同时又最感棘手的问题 ,本文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入手 ,按发生的机理、排斥反应预防的原则 ,以及药物治疗排斥反应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永强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6,27(9):1413-1415
角膜移植是组织或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引起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尤其高危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将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转入角膜防治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成为很有希望的新手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基因治疗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主要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眼角膜缺损的角膜移植治疗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同种异体角膜对创伤性眼角膜缺损进行角膜移植,采用10-0显微尼龙细线进行严密间断或连续缝合,观察其术后透明度、角膜排斥反应、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术后植片存活良好、前房形成良好;24例中,有6例产生角膜排斥反应,6例眼压升高,5例产生新生血管。24例视力均提高,均有不同程度散光。结论创伤性眼角膜缺损采用角膜移植是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要仔细严密缝合,术后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是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9.
研究兔全厚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的角膜变化及免疫状态的改变,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对实验组兔单眼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排斥反应积分小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检查示实验组的炎症反应和排斥反应较轻,第12周时角膜基本正常,各层间愈合良好。该手术安全、可靠、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
付伟  章丽萍  薛瑞霞 《吉林医学》2010,31(23):3962-3963
角膜病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把病后变混浊角膜切除,置换透明健康的角膜,以达到增加视力,治疗疾病和美容的目的。统计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2月,共行角膜移植手术722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免疫排斥反应,通过积极及时的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症状,必要的支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