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神经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以临床表现、面肌肌电图及面神经传导速度为指标。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观察4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的疗效,并以40例常规治疗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相差显;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治疗次数比较相关显;两组治疗前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不显;两组治疗后患侧神经传导速度比较相差显;两组治疗后肌电图结果比较相差显。结论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  相似文献   

2.
袁莲芳 《新医学》2004,35(6):357-358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若治疗不及时,往往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科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并用茎乳孔内药物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是以颜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神经或茎乳孔内发生炎性水肿后,压迫面神经而致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药物、物理疗法、针灸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4.
茎乳孔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行茎乳孔内药物注射后配合良好护理与传统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作对比 ,其效果经临床观察 ,茎乳孔内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期和恢复期的面神经麻痹疗效均明显 ,现将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997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我院的门急诊病人共 12 0例 ,男 6 9例 ,女 5 1例 ,平均年龄 32 15岁。分为两组 :急性期 6 0例 ,恢复期组 6 0例。急性期组 :病程 1~ 30天 ,平均 9天。皆符合急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恢复期组 :均由急性期患者经过其它方法治疗后效果不好 ,进入恢复期后仍留有明显的上述面瘫体征者。病程一月到两年。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联合甲钴胺茎乳孔旁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B族维生素、针灸、面部肌肉推拿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调制中频电及甲钴胺茎乳孔旁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House-Brackman(HBN)评级及Sunny brook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HBN评级及Sunny brook评分[(63.20±13.33)分]、对照组HBN评级及Sunny brook评分[(50.35±14.7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组HBN评级及Sunny brook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调制中频电联合甲钴胺茎乳孔旁注射对面神经麻痹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显示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电图检侧显示患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肌电图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程度、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于病程第5~7天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患侧面神经各支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1及3个月时,观察组House Brackmann评定达Ⅱ级以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比较,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能够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电针透穴加甘露醇醋酸可的松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张永库,任礼,王红岩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较多,1991年起我们用电针透穴法加小剂量甘露醇和醋酸可的松注射于茎乳孔周围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并设针灸治疗对照组加以比较,疗效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我们对55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起病至就诊时间为120d内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第1组、双数为第2组),每组150例。第1组采用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第2组采用激素、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理疗、按摩、针灸、中医中药等治疗。并对两组的疗程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疗程和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组的疗程明显短于第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2组,后遗症明显少于第2组,取得显著效果。结论茎乳孔和同侧星状神经节同时注射药物治疗面神经炎,在治疗上有协同作用,能使面神经功能较快恢复,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术后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至2013年1月50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术后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在 H-B面神经功能等级、Nottingham评分、Yanagihara面神经麻痹分级评分、总体疗效、起效时间、平均疗程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术后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针对药物注射疼痛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疗效。  相似文献   

13.
"消通汤"对2型糖尿病性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消通汤对2型糖尿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维生素B1、肌醇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消通汤。治疗前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肌电图自发电位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消通汤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FGS)、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肌电图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眼裂闭合评分、口角偏斜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总有效率依次为(73.82±14.96)分、(27.03±6.29)分、(30.98±9.36)分、(0.93±0.12)、96.67%,对照组依次为(56.34±13.31)分、(49.01±7.32)分、(42.93±9.74)分、(0.80±0.14)、76.67%。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更高,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分(27.03±6.29分vs.49.01±7.32分、30.98±9.36分vs.42.93±9.74分)与口轮匝肌(2.98±0.38 ms vs.3.29±0.41 ms)、鼻肌(2.82±0.38 ms vs.3.12±0.40 ms)、眼轮匝肌(3.08±0.48 ms vs.3.69±0.47 ms)的神经肌电图潜伏期更低,而患健侧波幅比值更高(P 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促使其面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并改善肌电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1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肌电反馈治疗。对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比较,Ⅱ~Ⅲ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V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比较,Ⅱ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级以上则观察组优于对照组;Ⅱ级面神经麻痹,两组开始恢复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Ⅲ级以上,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志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16-3517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是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则相比差异显(P<0.05);肌电图检测显示串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多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部分患者遗留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给其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带来很大不便.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神经节苷脂及面肌运动训练治疗4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病侧和健侧的神经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侧与健侧比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提示神经电图有助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能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9.
马艳  李进华  乔娜  孙瑞 《中国康复》2016,31(4):264-266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Bell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2组均采用超短波及超声波等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扎术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法、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易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时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内效贴疗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Bell麻痹可增加疗效,加速面神经恢复,缩短治愈时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添加迈之灵治疗,治疗结束后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的积分值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迈之灵添加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