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作用。笔者现就其治疗头痛的有关问题略述浅见。1 川芎治头痛确有良效《珍珠囊》论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诸经头痛,二也;助清阳之气,三也;去湿气在头,四也。”头痛无论外感或内伤,均能导致头部清阳不展而产生疼痛。川芎上升头面,既可搜风通络镇痛,又能助清阳之气而利窍,故治头痛有良效。古方以川芎为君组方的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散  相似文献   

2.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3.
面瘫汤由当归、白芍、川芎、防风、柴胡、白芷、独活、全虫、苍耳子、威灵仙、乌蛇肉、甘草组成。其中防风辛甘入肝、膀胱经,能通治一切风邪,为治风病之主药;白芷辛温,入阳明经,祛头面之风;独活辛温,入肝肾经,善洽伏风头痛;威灵仙辛成温而入膀胱经,祛风湿通经络;苍耳子性温和巯达,宣通络脉,上行巅顶,专治头风;柴胡苦微寒,入肝胆经,发表和里,退热升阳解郁。以上六药能祛  相似文献   

4.
川芎辛温散通,入肝胆经,为血中气药,能行血中之气,疏血中之风,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散寒止痛,祛风燥湿之功,为治头痛要药.笔者结合典型病例,试述川芎在治疗头痛中的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能上行头目,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荆芥、防风升散上行,疏风止痛。薄荷辛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以制诸风药之温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服时以清茶调下,取其苦寒之性,清上降下,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过  相似文献   

6.
风药探微     
风药功效多重,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究竟哪些药物当属风药之范畴?其共同特点和临床治疗作用如何,至今尚少讨论.笔者蒙前贤之启发,援历代之文献,并结合个人临床得失一二,试述如下.风药的提出及功用在现代中医药辞书中,并无“风药”之称,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捉及风药者,间或有之.如金·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羌活善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李果论防风曰:“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依张、李二家之论,大凡功具疏风散风的药物,即可谓  相似文献   

7.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8.
川芎茶调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川芎、白芷、养活、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甘草组成,该方善治外感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又为髓海之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于头。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头晕目眩之症。此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上攻,留而不去,头痛或偏或正,作止无时。其治应以疏风止痛为主。方取川芎、白芷、羌活疏风止痛,其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  相似文献   

9.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古医籍中称之为“脑风”、“首风”、“头风”等。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于中医头痛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等特点。笔者根据祖国医学久病入络,痛则不通,巅高之上,唯风药可到的原理,运用川芎茶调散和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川芎辛散温通,为血中气药。具有辛散之性,性善疏通,能直达脑海。《日华诸家本草》中提到:“川芎调众脉,破(疒征)瘕宿血……消瘀血。”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了川芎扩张脑血管的功能。笔者体会川芎用于治疗顽固性外伤头痛,用量只有达到25~50克后,才能功专力猛,疗效卓著。若肝肾阴  相似文献   

11.
风药之名首见于李东垣著作,是中药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药物。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此类药物范围的外延也不断扩大。其功效,既能疏达气机使人体一气周流运行,活血化瘀使人体气血周流不滞,又可温收涣散阳气使之顺达肝木之性,其运用着眼于人体气机周流的升发部分,而临床运用广泛。其中典型的风药蝉蜕、荆芥、桂枝、川芎、水蛭、黄芪等,临床也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病症,效果比较满意。继承先贤对风药的认识经验,并积极探索风药的证治规律,才能真正发展风药,从而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脑病用风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风致病范围广泛 ,病情变化比较复杂 ,这在中医脑病所属之头痛、眩晕、中风等疾病中表现尤为如此。因此探讨脑病用风药规律及其机理 ,对脑病的治疗将大有裨益。1 头痛用风药 轻扬疏散为先头痛多见于血管性头痛 ,其痛剧不解者又称为“头风”。因于外感者虽有兼寒、兼热、兼湿之不同 ,但以风邪为主要 ,因“风为百病之长”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 ;因于内伤者 ,或阳气偏亢 ,或虚火上炎 ,或痰瘀阻滞 ,最终导致风气上扰 ,此即“内伤夹风”。前人治头痛用风药有相当的广泛性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头痛》篇中还对头痛用风药的机理作了阐述 …  相似文献   

13.
关幼波验方治头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幼波老中医治疗顽固性头痛的经验,使本人深受启发,近年来试用于临床,都取得了良好疗效。关老认为顽固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多为血虚肝旺,兼受风邪,据此立“养、清、镇、通”基本治则,与养血平肝、散风止痛之法以治之。常用方:旋复花(包)10克,生赭石(捣)10克,生石膏30克,当归10克,川芎  相似文献   

14.
一、侯氏黑散侯氏黑散用大量菊花祛风清热,为君药,《本经》谓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防风为臣,《本经》谓“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菊花配防风,善驱表里之风。百病以胃气为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佐以人参、茯苓益气健脾,培土宁风;风气通于肝,用当归、川芎益肝血且搜肝气;气虚湿胜必生痰,又有白术益气祛湿,桔梗开肺祛痰,矾石善化  相似文献   

15.
蒋健治疗头痛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清窍,诸阳之会,五脏六腑气血皆上荣于头。故头痛以气血为病者居多。《丹溪心法.头痛》更具体地指出:"头痛须用川芎。"蒋健主任中医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教授,善于从肝、从瘀论治头痛。从肝论治则抑肝用而不忘益肝体;从瘀论治则多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古训。其常用药物包括柴胡、香附、川芎、白芷、当归、芍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医陈士铎对头痛的治疗有不少独到经验 ,颇能启迪后学。笔者将《辨证奇闻》中有关头痛的诊治经验总结为五法 ,供同道临证时参考。1 疏风止痛法适用于风邪所致“头痛连脑 ,双目赤红 ,如破如裂”,“走来走去 ,无一定处者”。陈氏根据前贤“头痛每以风药治者 ,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的论述 ,认为头为诸阳之首 ,脏腑气血聚集之所 ;风性上浮 ,为百病之长。如果风邪入脑或与阳气相战于经络间 ,则头痛发作。故治疗上必须以疏风止痛为主。如救脑汤 (辛夷、川芎、细辛、当归、蔓荆子 )、救破汤 (川芎、细辛、白芷 )等。陈氏对疏风止痛药的选择配…  相似文献   

17.
韦绪性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为我国疼痛学的奠基人,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载,治学严谨,经验丰富。韦教授认为:丛集性头痛虽然病位在头面部,但病本当责之肝;治疗以调肝为先,调肝之法随证之虚实不同而变;在调肝的基础上,运用风药引经,使药力直达病所;并给予活血化瘀之品,使络通而痛止;同时注意养血之品必不可少,既可制约风药之燥性,以防耗血伤阴之弊,又可养血柔肝,濡养经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名老中医、川南玄府学派创始人王明杰教授的眩晕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及回顾性分析,从客观数据角度总结王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王明杰教授门诊治疗眩晕的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中的“医案分析”“方剂分析”功能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并对部分统计结果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制图。结果:纳入方剂414首,共涉及药物197味。药性以温、寒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脾、胃三经为主;药味频数以辛味、甘味居多。药物频数居前10位的是葛根、白芍、黄芪、僵蚕、川芎、炙甘草、鸡血藤、柴胡、土鳖虫、当归。其中以葛根为核心药物,与川芎、僵蚕、鸡血藤、土鳖虫等药物关联密切。提取出新方5首。结论:王明杰教授治疗眩晕以“风药”(以葛根为代表)及“虫药”(以僵蚕、土鳖虫为代表)为主,体现了“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的诊治思路,以及“善于运用风药、虫药开通玄府”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十四经穴穴名中含“风”字者颇多 ,其常用于治疗与“风”有关疾病 ,具祛风散邪之效 ,但各穴之治疗作用又同中有异 ,临证用穴时不可不加以分析。1 风池本穴位脑后 ,风府穴两旁斜方肌外缘 ,因其善治“风”疾 ,穴处凹陷如池 ,故名。为手足少阳与阳维之会 ,《难经·二十九难》云 :“阳维为病苦寒热” ,故风池长于治疗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外感表证 ,具疏风解表之功。《内经》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肝与胆相表里 ,风池穴又为风邪入脑之要冲 ,故除治疗外感风邪的头痛外 ,更适合于头晕目眩等“痰饮内风”头痛之证 ,如《玉龙歌》记载 :…  相似文献   

20.
吴本鄂认为头痛首当责之于风,提出从风论治,"祛外风、熄内风",必用防风;必用川芎,且须重用,无论是外伤、内伤。风有内外之别,肝有虚实之分;外风宜祛,内风宜熄。肝为风木之脏,肾水亏虚,肝阳上亢,易致内风,调肝为首要,治宜平肝熄风,兼以化痰、祛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内伤头痛必用天麻,息风定惊、镇静安眠。外风头痛以病浅而近发,其痛猝然而至,解散外邪而速安为其特点,治宜祛风为主,或散寒、利湿、化痰等,川穹茶调散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