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头坏死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多诱发股骨头塌陷,给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钽棒因其与骨组织在结构学和力学特性上接近,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很好的适应生物体内环境,因而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钽棒植入术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已有着广泛运用,目前普遍认为其适合于ARCOⅠ、Ⅱ期患者,并具有手术过程相对简单、风险小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困难、钽棒作用局限以及医务工作者相关经验差异等因素,造成了目前医学界对于钽棒疗效好坏,甚至是否继续使用钽棒等问题的争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将钽棒植入术与相关生物技术结合,必定能提高股骨头坏死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149例(168髋),男96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36岁.Ⅰ期和Ⅱ期(塌陷前)88髋,Ⅲ期(塌陷后)80髋,其中双侧19例.根据ARCO分期,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评估.将Harris评分70分以下、再次手术、影像学病变进展(股骨头由非塌陷变塌陷或塌陷加重,关节间隙狭窄加重)视为钽棒失败.[结果]共随访到130例138髋,平均随访时间(31.47±5.78)(8~61)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62.65,术后为79.50(P<0.05).优良率为68.12%.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大病灶、外侧病灶、植骨与否是手术失败的风险因素,病因、性别、年龄、病灶是否在股骨头骺板内,对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是病灶大小(大于30%)、坏死灶位置(外侧型)、植骨与否,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需要清除死骨、联合植骨.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孔钽金属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为行保留股骨头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对于该术式的早期疗效比较肯定,尚缺乏中远期的随访。目的:探讨应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运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5例80髋,评估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8个月。股骨头生存率可达90%,其中SteinbergⅠ期生存率100%,Ⅱ期生存率95%,ⅢA期生存率73%。8例术后6-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余各髋未见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其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钽棒支撑用于股骨头坏死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股骨头坏死存在众多病因学说,针对不同学说和疾病不同分期而有多种治疗方法。钽棒支撑技术是近年开始应用的一项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手术治疗手段,治疗原理是在坏死股骨头髓芯减压基础上以多孔钽金属棒为股骨头及软骨下骨板提供安全而有效的力学支撑,并促进新生骨与血管的长入。此技术操作简单,在透视引导下准确定位髓芯钉道后逐步扩髓、测深、攻丝并植入合适规格的钽棒。基础试验研究表明,多孔钽棒植入物在结构和生理力学特性上十分接近天然骨组织,且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好。临床试验研究发现,钽棒支撑能改善早期无塌陷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有效阻止坏死加重;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则尚不肯定。钽棒支撑为无塌陷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多孔钽棒治疗的15例早期ONF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类的ONFH病变Ⅰ、Ⅱ期患者共15例(15髋),术后3、6、12、24个月时随访。临床评价Harris评分、X线片病情及骨长入情况。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与术后3、6、12、24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前、后X线片分期比较,术后12个月2例ⅡB期进展为ⅡC期,24个月2例ⅡC期进展为Ⅲ期,股骨头塌陷,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可见原有囊性变区内骨密度增高表现,1例在钽棒周围出现"骨锚固征"。结论多孔金属钽棒对ONFHⅠ期病变治疗改善率最佳,ⅡA、ⅡB期改善率次之,ⅡC期改善率最低,对Ⅰ、ⅡA、ⅡB期病变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6.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01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髓芯减压和钽棒植入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1月,根据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2患者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70.26±6.33)分,提高到治疗后(89.63±7.81)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影像学检查示:股骨头轮廓光滑,无坏死进展。结论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减压、结构性支撑、微创、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ead,ANFH)好发于青壮年,是骨科界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速旋切刀在髓芯减压钽棒术中置入坏死骨组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高速旋切刀在进行髓芯减压。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骨组织。根据坏死股骨头囊腔大小取自体骨植入后置入钽棒。结果高速旋切刀进行髓芯减压具有:①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改善关节内环境,从而有效减轻疼痛;②清除骨组织后,可取自体骨植入囊腔,有利于保持股骨头的完整性,可预防股骨头塌陷。结论高速旋切刀具有操作简单、减压彻底,可用清除坏死骨头内死骨,为髓芯减压提供了一种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及时治疗。结果1例钽棒周围骨折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1例右髋关节严重化脓性感染经敏感抗生素应用,隔日1次关节腔穿刺冲洗、并注射臭氧20ml,2个月后感染控制,复查1年无复发;1例取出钽棒病理检查提示鳞状上皮癌骨转移,系误诊。结论虽然钽棒置人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出现钽棒周围骨折、感染、误诊误治的概率不高,但是也应该警惕。  相似文献   

10.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25例29髋,男14例17髋,女11例12髋;年龄29—48岁,平均36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Ⅰ期10髋,Ⅱ期16髋,Ⅲ期3髋。采用侧方小切口入路,行髓心减压及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3周内禁止负重,3周后可部分负重,然后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后3、6、12个月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及有无坏死进展。结果23例27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个月或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优:17例19髋,良:4例5髋,可:2例3髋。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83分,平均(65.3±8.6)分,提高至术后的75~100分,平均(88.2±9.3)分(P〈0.001)。Ⅰ期由术前70~83分,平均(73.7±5.6)分,提高至术后79~100分,平均(94.5±6.4)分;Ⅱ期由术前51~72分,平均(63.4±6.1)分,提高至术后76—99分,平均(87.1±9.0)分;Ⅲ期由术前49—65分,平均(56.8±7.3)分,提高至术后74—89分,平均(81.7±8.2)分。各组提高分数之间显著差异。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结论髓心减压及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合于SteinbergⅠ、Ⅱ期及较小塌陷的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髓芯减压及钽棒植入治疗术,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68.32±5.13)分增加到(90.12±6.69)分,优良率为93.33%。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全部患者股骨头坏死区无1例进展及塌陷。结论髓心减压联合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钽棒植入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治疗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钽棒植入治疗13例ANFH患者。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在术前术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随访4~16个月。患者术前疼痛及功能受限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钽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对股骨头及软骨下骨板可提供安全、有效的力学支撑,早期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为治疗早期ANFH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坏死(adult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机制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骨髓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负重区塌陷等,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慢性疼痛、功能活动障碍、进行性跛行等,最终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持续性关节疼痛、关节僵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致残率高.股骨头坏死早期,尚有保髋价值,不建议早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近年来钽棒置入的保髋手术方式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现将目前的应用现况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方法对17例(23髋)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本组均获9~39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4髋)在术后随访期内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塌陷,其中2例(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8.3%。结论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果 8例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股骨头坏死分期未加重,肢体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 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延缓股骨头塌陷,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果 8例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股骨头坏死分期未加重,肢体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6例,良2例。结论应用多孔钽重建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延缓股骨头塌陷,推迟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血供破坏、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病理过程。早期股骨头骨坏死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80%的已获临床诊断的患者都会进行性加重,随着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多孔钽棒置入和多孔钽棒置入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32例(3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分为2组,其中钽棒置入(对照组)治疗16例(18髋),钽棒置入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实验组)治疗16例(20髋)。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6、12个月2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钽棒置入联合红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较单纯钽棒置入可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钽棒置入联合外周血干细胞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钽棒置入联合外周血干细胞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9-01—2011-08采用钽棒置入治疗28例(43髋)ON,并于钽棒置入1~2周后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介入,部分患者4~6周后接受第2次细胞疗法。结果 27例(42髋)获得平均48(36~60)个月随访,1例(1髋)失访,无一例死亡。术后36个月时股骨头的生存率为91.7%,HHS评分从术前的(56.3±12.8)分改善为术后的(90.5±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4,P0.001)。39髋HHS评分优26髋,良10髋,可3髋,优良率92.3%。第2次介入发现股骨头内血管数目增多,血管变粗。术后1例发生大粗隆部位的滑囊炎,未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钽棒置入联合外周血干细胞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避免或者延迟关节置换手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近期疗效,探讨钽棒植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共58例63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03±8.16)个月(6~34个月)。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7.43±10.3)岁。按ARCO分期:Ⅰ期1髋,Ⅱ期45髋,不稳定型Ⅱ期12髋,Ⅲ期5髋。术前改良正位分型c1、C2分别为41、9髋。坏死范围按改良坏死范围指数≤33:17髋;34~66:25髋;≥67:21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87.80±15.50)分。结果术后均无钽棒本身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Hams评分平均为(98.96±4.19)分;以股骨头塌陷〉4mm为终点事件,术后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为77.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Ⅱ期、不稳定型Ⅱ期的生存率分别为84.4%、58.3%,经Log—rank检验差异已经达到检验效能;改良正位分型cI、c2的生存率分别为85.37%、11.1%,经Log—rank柃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5,P〈0.001);坏死范围的生存率:≤33组为94.1%,34~66组为96.0%,≥67组为42.9%,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6.07,P〈0.01)。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适应证为改良坏死范围指数〈67或改良正位分型C1型以下的ARCOⅠ期及稳定型Ⅱ期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