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ICU患者留置管道护理中出现护理缺陷的情况比较。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ICU患者管道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护理缺陷率明显减少。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估ICU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评估某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ICU病房收治的298例患者(对照组)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据此改进护理对策,全面落实后,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ICU的307例患者(对策组),和对照组的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理的护理安全对策可以提高ICU安全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因素,提高ICU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ICU患者住院天数。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安全对策是ICU护理质量监控管理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颖  吴金  陈启  李雪荣 《淮海医药》2013,31(4):356-35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ICU中42例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策略进行救治,以防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致死性三联征、改善各项生理指标、为进行最终的正规治疗或手术创造条件而在ICU所进行的一系列监护和治疗。观察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情况和病死率。结果42例患者中33例使用机械通气,发生MODS 21例,经ICU治疗9例逆转;死亡12例(28.57%),而APACHE II评分预测死亡概率22例(52.38%),病死率减少(χ2=4.94,P<0.05)。进行最终的手术26例。结论 ICU应用损伤控制策略治疗、监测及护理对策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患者资料,提供规避护理风险的方法,设立护理风险预控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工作的顺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26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的护理风险事件。结果非计划意外拔管数,2008年236例中有28例、2009年352例中有35例、2010年338例中仅有8例。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2008年78.8%、2009年84.2%,2010年上升至93.6%。结论减少和防止了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发生;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使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增强,是ICU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只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ICU病房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理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出现意外拔管23例患者进行分类、讨论、分析、总结。结果在出现意外拔管的23例患者,主要原因有:烦躁、安置的管道不适应、固定不牢固、约束不当、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人力资源不足等。结论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有效约束、业务技能培训、管道护理、有效镇痛镇静等,减少了意外拔管,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危重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m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84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COPD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洗手观念,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95-98
目的分析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改善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ICU收治的30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流程,对实验组采取创新型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7%与50.00%(P<0.05);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文书管理、急救药品管理、总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分别为(93.22±5.32)%与(81.52±5.02)%(P<0.05)。结论对ICU患者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采取创新型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施行成人原位肝移植(OLT)16例。根据所留置管道的不同作用、位置、护理要点等进行分类、比较.应用护理程序实施管道护理,有针对性的找出相关护理问题,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找出新问题,以避免各种管道引起的并发症.这样既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又提高了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关怀理念对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加以护理关怀理念。比较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0%。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睡眠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各方面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升高明显(P 0.05)。结论护理关怀理念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可显著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患者出ICU48h内重返ICU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重返ICU的40例临床资料。从病种,再次入室原因,疾病转归等方面分析重返ICU的原因及特点。结论保证充足的临床护理人员,加强危重患者的护理,尤其是气道开放患者的护理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严格掌握出入ICU指征是减少48h重返ICU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小组的成立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以本院ICU常规管理为基础,成立管道管理专科小组、CRRT专科小组和呼吸道管理专科小组,比较各项专科质量的指标,对照组收集通过ICU常规管理2014年1月至12月各项专科质量的指标,实验组收集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后2015年1月至12月各项专科质量指标.结果 通过ICU常规管理各项专科质量的指标低于医院专项质量的标准,成立专科小组后各项专科质量的指标均达到了医院专项质量的标准.结论 专科护理小组的成立,使ICU各专项护理的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护理质量,并且达到了医院专项质量的标准,有助于ICU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鄱阳县人民医院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收治的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41例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的41例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后,试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vs. 19.51%,P=0.04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vs. 24.39%,P=0.034);试验组内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P=0.023);感染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14.63%(6/41)(P=0.048)。结论 在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能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应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55例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症患者,对所有人员情绪障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开展不同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4月-2017年7月间于我院ICU住院患者。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分别为(19.6±5.3)分、(12.2±6.7)分,P0.05。护理前后抑郁评分分别为(21.4±7.6)分、(13.4±8.1)分,P0.05。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62.3±10.9)分、(81.9±7.5)分,P0.05.结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ICU综合症情绪障碍的因素较多,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玮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779-780
目的研究并总结ICU检验危急值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以提高我国ICU病房的护理管理水平。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ICU病房中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19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190例患者进行ICU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好,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于ICU病房患者而言,实施ICU检验"危急值"护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风险规避作用。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94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于2016年12月4日至2018年3月9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各47例;且对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风险发生率4.26%(2/47)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7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62%(44/47)高于对照组数据,P <0.05。结论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在降低风险发生率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采用四化管理模式治疗的骨科患者716例列入观察组,另将2010年1-12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治疗的骨科患者628例列入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8.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化管理模式在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创建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对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86例清醒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结论为ICU清醒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不良情绪,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39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呼吸机、气道、口腔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2.4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心理、呼吸机管道、气道湿化、口腔及体位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降低VA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丰  潘金玉  杨雪  陈飞  鲜继淑 《安徽医药》2018,22(10):2062-2063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神经外科术后管道标志规范性,改善护理质量。 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神经外科术后管道标志缺乏规范性的原因,制定对策,组织品管圈人员进行对策实施。 结果 神经外科术后管道标志规范性由原来的标志使用平均时间只有2.6 d提高到6.2 d。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实施前为66.04%,实施后满意率为84.92%;基础护理合格率实施前68.89%,实施后90.91%,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神经外科术后管道规范性,而且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及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