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4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ANFH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三联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加针刀加中药联合治疗,针药组运用针刀加中药治疗,损毁组仅运用LS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ET和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CGRP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P均<0.01)。治疗后3组ET和TXB2含量呈下降趋势,CGRP和6-keto-PGF1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三联组下降和上升的幅度与针药组和损毁组比较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ET与CGRP、TXB2和6-keto-PGF1a4项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失衡可能在ANF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联疗法能够显著改善ANFH患者体内ET/CGRP、TXB2/6-keto-PGF1a的代谢失衡,这可能是三联疗法对ANFH具有更好疗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颈四针"的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刀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30例。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VAS和JOA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组内治疗疗效明显(P<0.01);针刀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颈四针"针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血海、曲池等穴结合口服当归饮子治疗血虚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B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C组采用单纯中药当归饮子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3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皮疹情况、食欲、睡眠、情绪以及自觉病情均有显著改善(P<0.01),针药结合组更优(P<0.01,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6.67%、93.33%(P>0.05),且针药结合能提高愈显率为70%(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虚型皮肤瘙痒症确实有效,且对食欲、睡眠、情绪的改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刀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43例患者共168个患膝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72例共85膝运用针刀疗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中药补肾活血汤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仅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9.2%;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有效率为83.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结论:针刀疗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及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给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对照组54例予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颈椎残障指数(ND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ND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马霞 《四川中医》2012,(8):140-141
目的:观察以针刺合并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26例,采用针刺合并舍曲林;对照组26例,单纯给予舍曲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l、2、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针药组有效率88.5%,对照组为80.8%,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针药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HAMD评分已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HAMD评分第2周末才有显著性下降(P<0.01)。针药组治疗后第1周末、2周末HAMD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第4、6周末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针刺合并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与单用舍曲林疗效相近,但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针灸结合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及针药并用组3组,针刺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中药组予自拟温中健脾方治疗,针药组采用上述两组方法综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后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针刺组及中药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价补肾活血颗粒缓解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骨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患者骨痛症状及骨代谢指标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案,将177例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CKD-MB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中药组89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方案,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颗粒,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等钙磷代谢及骨转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和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均下降,中药组评分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第3个月,中药组血钙上升(P<0.01),血磷下降(P<0.05)。第3、6个月时,中药组血i-PTH有下降趋势,血BAP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能够有效缓解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CKD-MBD患者的骨痛症状,并能改善其骨矿物质代谢,改善亢进的骨转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128 例PSD患者随机分为 4 组,即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 32 例。分别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中药、针刺、中药加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everity, NIS)量表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HAMD及NIS积分值均降低(P<0.01);FCA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 3 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综合功能,中药加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凤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予抗风湿药及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予与观察组相同的抗风湿药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AssessmentQuestionnaire,HAQ)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P<0.05),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观察组CRP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抗风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通必舒霜外用为主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采用中药通必舒霜外用局部透皮给药联合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滴及弥可保肌注等多种途径给药,对照组30例仅用弥可保肌注治疗。3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0.25%、57.0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2.53%、34.2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略有下降,肌电图、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红细胞山梨醇浓度有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中药通必舒霜外用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为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6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贞芪扶正胶囊63例(针药组)、贞芪扶正胶囊54例(中药组)、溴吡斯的明48例(对照组)3组。应用评分方法观察3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结束时有效率针药组为87.30%,中药组为81.48%,对照组为68.75%;针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联合贞芪扶正胶囊能有效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补气活血通络法配合头针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昌  韩淑凯  孙文革  刘倩  董进友 《陕西中医》2009,30(11):1512-1513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法合并头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口服自拟补气活血通络方(水蛭、三七、黄芪、党参、山药、白术、茯苓、肉豆蔻等);头针组针刺头针胃区、肠区;针药组口服补气活血通络方加头针;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均治疗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1年后复发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情况。结果: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且复发率较低(P<0.05);经治疗后4组患者IL-2含量均有提高,针药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通络法合并头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能降低复发率,能提高UC患者IL-2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针刀骨髓腔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前后股骨头骨内压与氧自由基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2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后骨内压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患者治疗前后骨内压均与SOD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P<0.01)。结论针刀治疗可以通过中断骨内高压与氧自由基损伤的恶性循环链条,减轻对股骨头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20例用髓心减压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全血黏度低切有显著改善(P0.05),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三联疗法(腰交感神经损毁术+针刀+中药健肾活骨方)能够明显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血液循环,且明显优于髓心减压术。  相似文献   

16.
穴位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药敷、电刺加激光照射穴位三联疗法治疗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非透析CRF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药敷、电刺和激光照射穴位三联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血肌酐指标下降,总有效率76.3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4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肌酐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敷、电刺加激光照射穴位三联治疗非透析CRF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内异宁联合针灸顺应月经周期节律干预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5例子宫肌腺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3例、中药组32例,中药组采用复方内异宁顺应月经周期加减变化,针药组经前1周至经行第2天联合针刺加艾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内异宁能在较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一个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症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3例)和中药组(31例);针药组采用平肝益肾方结合针灸治疗,中药组采用平肝益肾方治疗,疗程4周。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87.88%和63.64%,中药组分别为77.42%和22.58%;组间比较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药综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豆组、针刺组、中药组及综合疗法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分别予以相应治疗,耳穴压豆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综合疗法组采用以上3种治疗方法。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4组患者PSQ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综合疗法组>中药组>耳穴压豆组>针刺组,但组间比较,只有综合疗法组及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压豆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其余3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30/30)。结论:耳穴压豆、针刺、中药内服及针药综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均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药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中药骨舒热熨包热敷"跨痛阈"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先用针刀松解患膝,每周1次,3次为1疗程,于每次针刀松解第2天用骨舒热熨包热敷并行"跨痛阈"康复锻炼,每次30 min,每天2次;对照组采用微波理疗,每次30 min,每天2次,连续3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3%,对照组6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骨舒热熨包热敷"跨痛阈"锻炼配合针刀松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