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2010.01~2010.12大庆龙南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低温组在生后12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4.0±0.5)℃左右,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近期疗效.结果 (1)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神经学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低温组在治疗12h、24h、48h、72h及80h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神经行为测定: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7d、14d和28d做NBNA检测,14d和28d的NBNA测定.低温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3)婴幼儿CDCC智能发育评估:3个月、6个月时,低温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哑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生后6 h内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足月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稳定内环境,维持血压、血糖、血流灌注、通气、止痉、对症、降低颅内压、消除脑干症状、护脑等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加用在出生后6 h内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72h后再复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血生化(血电解质及心肝肾功能)变化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 d的NBN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后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亚低组治疗中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亚低温组生后7、14、28 d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是有效的,具有近期及远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54-3655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78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9例)和常温组(39例),给予常温组患儿常规治疗,亚低温组采用常规治疗+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于患儿应用亚低温治疗的0,72,96 h 观察其各项指标,评价患儿出生后28 d的神经行为,对2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2 h 后,亚低温组患儿的心率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治疗96 h 后,2组患儿的心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2组患儿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亚低温组患儿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贾少军  王亚珠 《吉林医学》2013,(29):6031-6032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后28天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后28天的脑CT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明显改善神经行为发育,促进脑部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冯娟  高洁 《吉林医学》2010,(27):4816-4816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生后6h内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并回顾分析护理方法。结果:出生后7d、14d、28d进行NBNA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治疗HIE对神经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或预防后遗症,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加强营养支持,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的安全性。方法 :将 32例中重度 HIE足月新生儿 ,出生体重 3.5± 0 .5 kg,5 min Apgar评分 <5分 ;生后 6h内存在脑电图异常和 (或 )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治疗组 1 6例和对照组1 6例。治疗组于生后 6h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 ,维持鼻咽温度为 34.0土 0 .2℃ ,持续72 h;对照组不进行亚低温治疗。治疗前、中、后监测心率、心律、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治疗组还检测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等。观察硬肿发生情况。结果 :亚低温治疗期间 ,治疗组患儿心率减慢 ,与对照组 2 4 h、48h、72 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t值、P值分别为 1 .93,<0 .0 5 ;2 .0 4 ,<0 .0 1 ;2 .0 6,<0 .0 1 ) ,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心律失常、低血糖、低血钾、低血钠等。结论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切实可行 ,对窒息新生儿的心、肾、肝及代谢功能无不良影响 ,故该温度对于窒息新生儿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吕秀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3,(1):57+40-57,40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行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和NBN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生后14d、28d,治疗组均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对HIE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较低,能减轻颅脑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后6~12 h 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温组)18例,观察组(生后6~12 h 实施亚低温)22例。所有患儿给予相同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34.0±0.5)℃,持续72 h,患儿在3、6月龄时用中国标准化的贝来量表( CDCC)测智力发育指数( 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两组患儿的 MDl 分别为73.2±11.2和80.7±10.3。PDl 分别为77.2±9.3和84.5±10.2。观察组 MDl、PDl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后6~12 h 开始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仍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6,P<0.05);治疗后3 d、7 d对两组患者的NBNA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1,3.88,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东建亭 《中国全科医学》2012,(33):3882-388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采用YLC 0.5/1型婴儿单人高压氧舱(广州船舶设计研究所制造)给予高压氧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出生后3 d(治疗前)、14 d及28 d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9例;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62,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3 d 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2,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14 d、28 d 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4、4.530,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减轻后遗症,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