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髓核内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预防椎间失稳后软骨终板退行性变的作用.方法 选用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每组18只.所有实验动物均制作为腰5-6、腰6-7椎间失稳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预防组在完成椎间失稳手术后立即于同一切口通过侧后方入路显露腰5~6、腰6-7椎间盘,并行髓核内注射TGF-β1.于术后3、6个月各取8只进行HE染色及Mankin评分.结果 术后3、6个月预防组较对照组软骨终板退行性变明显减缓(P<0.05,P<0.01).结论 髓核内注射TGF-β1对椎间失稳后软骨终板退行性变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对兔退变椎间盘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与白介素1β( 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8月龄成年新西兰兔30只利用异常应力负荷及椎间失稳法建立新西兰兔腰椎椎间盘退变模型,处死4只病理切片确认模型成功后,取6只备用作为模型组,余2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只,同时取同月龄的正常新西兰兔6只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给予正常饮食及日常负重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和治疗。分别与用药前及用药后3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椎间盘组织中的TNF-α与IL-1β表达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用药前取模型组新西兰兔椎间盘组织TNF-α及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3周观察组TNF-α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抑制兔退变椎间盘损伤加重,起到延缓椎间盘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退变椎间盘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昭  霍洪军  杨学军  钟秀  邢文华 《河北医药》2008,30(8):1108-1110
目的 通过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兔椎间失稳的稳定性重建的研究,为椎间盘退变的科学研究提供新实验方法.方法 选取27只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5±0.2)kg,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先将27兔进行稚间手术失稳,切除L6/7棘上及棘间韧带,咬除L6椎体下位全部小关节突,造成椎间失稳;在手术失稳2月后用椎弓根螺丝钉和钢丝内固定的方法进行L6/7的稳定性重建,均分别在术后2、4、6个月观察兔的活动、内固定螺钉的稳定性.结果 内固定后出现右侧、双侧下肢瘫疾各1例,其余均在术后2、4、6个月活动自如,无明显运动障碍.术后2、4、6个月观察各钉内均在椎弓根内椎管外,钢丝交叉稳固,螺钉牢因.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兔椎间失稳进行稳定性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3个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 g/(kg.d)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12、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cetylβ--D-glucosam inidase,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一时相点升高(P〈0.01)。②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一时相点加重(P〈0.01),但7、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③免疫组化: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TGFβ-1、α-SM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预防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一时相点升高(P〈0.01),17周时表达量最高。结论百令胶囊可能通过抑制α-SMA,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应用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嵌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58例,采用后路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行椎间嵌压植骨,对照组30例采用椎旁横突间植骨。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8%,对照组优良率70.0%。58例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微粒骨嵌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较椎旁后外侧横突间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合理的运动训练在中老年腰椎失稳椎间融合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腰椎不稳行椎间融合术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训练,术后第5、10天分别增加“五点式”仰卧抬臀运动训练和“飞燕式”脊柱后伸训练。观察组每天早、中、晚各训练1次,每组动作训练10min;对照组训练时间长短以患者自我感觉不劳累、不疼痛为依据。结果观察组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持续、合理的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增加腰椎失稳椎间融合术后腰背肌强度,促进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腰腿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异常及周围结构异常与颈性眩晕的关系,寻找导致颈性眩晕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的病人56例作为眩晕组,另选取无眩晕症状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周围结构异常(颈椎失稳、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的差异,并判断其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性.结果 眩晕组中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颈椎失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在两组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硬化性狭窄、发育不良、走行迂曲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椎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颈椎失稳的影响作用较大,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MNNG亚慢性暴露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含量及食管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6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80、120、160和200 μg/ml MNNG染毒组,每组13只.对照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椎间孔镜微创术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椎间孔镜微创术,对照组接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腰椎后伸、腰椎前屈、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β2整合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4例进行比较,即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β2整合素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的表达,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对两组病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CD18,血清sICAM-1,血清IL-6、IL-8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sICAM-1与外周血白细胞CD18呈正相关.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β2整合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血清、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9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6-Mv直线加速器对前3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每次5 Gy,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 Gy),A组每日予自制益气活血中药1 mL灌胃,B组每日子氨溴索(50 mg/kg)灌胃,于照射后第4、6、8、12、26周末分别处死每组各6只大鼠,D组6只于第4周末处死,取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取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不同时相血清、肺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血清、肺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第4周升高,第12周达高峰,第26周略下降;A组与B组各时相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近似(P>0.05),但均低于C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具有抑制TGF-β1合成分泌的作用,可能是其具有减轻早期放射性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小剂量重复照射下不同时相大鼠血清、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9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照射加中药组(A组)30只、照射加氨溴索组(B组)30只、单纯照射组(C组)30只、正常对照组(D组)6只.用6-Mv直线加速器对前3组大鼠右肺进行分次照射(每次5 Gy,1次/周,累积剂量最高为30 Gy),A组每日予自制益气活血中药1 mL灌胃,B组每日子氨溴索(50 mg/kg)灌胃,于照射后第4、6、8、12、26周末分别处死每组各6只大鼠,D组6只于第4周末处死,取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取肺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不同时相血清、肺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3组血清、肺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于照射后第4周升高,第12周达高峰,第26周略下降;A组与B组各时相TGF-β1蛋白表达水平近似(P>0.05),但均低于C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具有抑制TGF-β1合成分泌的作用,可能是其具有减轻早期放射性炎症反应和后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应用腰椎椎问融合器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器(BagbyKuslic,BAK)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6例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下腰椎失稳症病人行后路双BAK椎间融合术.结果经术后6~12个月随访,腰腿疼痛症状全部缓解,X线片示已出现椎体间骨性融合,未见BAK变形、滑脱及椎间塌陷、骨吸收现象.结论BAK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4.
杨倩  邓明珠 《中国医药》2022,(1):107-111
目的 探讨阿里红多糖干预对β 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氧化应激状态及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Aβ1-42诱导建立AD大鼠模型.低剂量组、中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连环蛋白在骨折愈合期间变化规律,探讨其在骨折愈合期间可能的作用。方法对32只Tcf报道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三组:I组-对照组2只;II组-骨折组24只;III组-Dkk-1注射组6只。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对各组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点β-连环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等。结果正常骨组织中β-连环蛋白水平低,在整个骨折愈合期间呈现高表达。Dkk-1腺病毒处理的骨痂样本显示β-连环蛋白水平低于未用Dkk1的骨痂样本。组织形态学测量发现,Ad-Dkk1处理组骨痂切片诸参数测量(软骨和骨组织占整个骨痂组织量的比例,小梁骨的直径(μm),数量(每毫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II组小梁骨的间隔(μm)明显短于Ad-Dkk-1处理组。结论β-连环蛋白在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激活它的措施可能有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应用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30例,年龄69 102岁,ASAⅡ或Ⅲ级.将30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Ⅱ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Ⅰ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Ⅱ组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切口处感觉消失时间和“4”字试验疼痛消失时间短,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留置导尿率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选择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麻醉均可获得满意效果.椎旁-腰丛-坐骨阻滞麻醉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椎板间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0bb角,脊髓功能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0bb角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改善,示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良好率为62%,对照组良好率为58%。结论:采用弓根钉系统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GL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自然衰老模型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GLT低、中、高剂量组,溶媒对照组(食用油)及阳性对照组(健脑胶囊),5个月龄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60 d后,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Aβ1-40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Aβ1-40表达增多,GLT组Aβ1-40表达减少.结论 GLT有防治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Aβ的神经毒性以及减少脑内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参透明质酸凝胶混合物预防兔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安全性。方法将腰5全椎板切除的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术区生理盐水冲洗后关闭切口,B、C、D组均为实验组:均在术区覆盖丹参透明质酸凝胶混合物,剂量分别为0.5、0.75、1.0 ml。分别于麻醉后、椎板切除术后、关闭手术切口后、术后6周4个时点进行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并记录潜伏期值,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关闭手术切口后测定各组CSEP潜伏期值显示:A、B组潜伏期值均无延迟(P>0.05),C、D组潜伏期值出现明显延迟(P<0.05)。在术后6周复测,各组潜伏期值均回归正常范围(P>0.05)。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A、B组评分正常,C、D组评分下降;术后6周,各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正常。结论 0.5 ml的丹参透明质酸凝胶混合物不会对兔椎板切除术后脊髓的电生理功能及后肢运动功能产生影响,术中应用可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成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急性脊髓损伤(损伤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后NAC治疗(治疗组)三组.用30 g力量动脉瘤夹从两侧夹闭脊髓30 s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治疗组术后15 min、1、2和3d分别予NAC 15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损伤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于术后3d处死取材,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和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表达.结果 损伤组脊髓组织中NF-κB、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脊髓组织中各因子水平均比损伤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NAC可以通过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NF-κB的活性,进一步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从而减轻继发性炎症反应所导致的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