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男,78岁.因大便带血、间断腹泻11个月入院.11个月前出现大便带血(鲜红色),伴间断腹泻(稀水样,每日5~10次),无腹痛、恶心、呕吐,未系统治疗.3个月前便血次数及量增多,当地医院行盆腔CT检查示直肠占位,直肠外软组织结节,右侧耻骨肌占位性病变,考虑纤维瘤或脓肿.纤维结肠镜检查:进镜6~10 cm见环形突向腔内菜花状肿物,表面充血、水肿、糜烂,质脆,易出血,取组织6块做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肿瘤细胞呈筛孔状排列,有异型性,并见大量肿瘤性坏死(图1见插2).患者未继续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2.
[病例]男,78岁.因大便带血、间断腹泻11个月入院.11个月前出现大便带血(鲜红色),伴间断腹泻(稀水样,每日5~10次),无腹痛、恶心、呕吐,未系统治疗.3个月前便血次数及量增多,当地医院行盆腔CT检查示直肠占位,直肠外软组织结节,右侧耻骨肌占位性病变,考虑纤维瘤或脓肿.纤维结肠镜检查:进镜6~10 cm见环形突向腔内菜花状肿物,表面充血、水肿、糜烂,质脆,易出血,取组织6块做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肿瘤细胞呈筛孔状排列,有异型性,并见大量肿瘤性坏死(图1见插2).患者未继续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8h于2005-09-25入院。体温36·8℃,右下腹麦氏点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 )。血常规:白细胞14·7×109/L,中性粒细胞0·794。诊断:急性阑尾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长6cm,直径1cm,肿胀质硬,表面附脓苔。于阑尾中段见一直径2cm的粉红色半球形突出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基底部宽大,顶部中心破溃,穿孔直径0·5cm。病理检查见:阑尾壁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隆起膨出部镜下可见阑尾黏膜,缺乏肌层,组织内亦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理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憩室穿孔。术后7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血块1月入院。超声检查:膀胱后壁探及约6.5cm×5.0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临床诊断:膀胱肿瘤。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膀胱右后壁有一6.5cm×5.0cm大小菜花样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巨检中灰白灰红色结节状肿物1个,大小8.0cm×6.5cm×3.5cm,切面灰白灰黄色,部分区域呈鱼肉状。镜检:肿瘤细胞梭形排列,异型性明显,分裂像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间可见粘液分布,部分区域可见席纹状排列。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泡沫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组织:CK(-)、Actin(-)、Desmin(-)、…  相似文献   

5.
[病例] 男,30岁.主因早饱、呕吐2个月,加重伴上腹胀15 d就诊.胃镜见:胃底、体交界后壁可见巨大肿物,大小7.0 cm×8.0 cm,呈半球状广基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基本完整,可见毛细血管网,无黏膜桥形成(图1见封3),考虑间质瘤、壁外肿物不除外.  相似文献   

6.
[病例] 男,30岁.主因早饱、呕吐2个月,加重伴上腹胀15 d就诊.胃镜见:胃底、体交界后壁可见巨大肿物,大小7.0 cm×8.0 cm,呈半球状广基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基本完整,可见毛细血管网,无黏膜桥形成(图1见封3),考虑间质瘤、壁外肿物不除外.  相似文献   

7.
周庆华  吴绍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F0003-F0003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右颈部无痛性包块1年,无甲亢症状。彩超提示:甲状腺左侧叶见0.1cm×0.2cm无回声区,右侧叶可见2个无回声区,大小分别为2.7cm×1.6cm、0.3cm×0.5cm。术中见右侧甲状腺下极有一大小为2.0cm×3.0cm左右暗红色块,质地稍硬,包膜较完整。临床诊断:甲状腺腺瘤。病理检查:肉眼观包块2.0cm×1.5cm×1.0cm大小,包膜较完整,切面灰褐灰黄色。镜下观部分区域纤维包膜明显,纤维包膜内外甲状腺组织结构不一(见图1),包膜内瘤组织压迫包膜外甲状腺组织呈半月形(见图2),呈典型腺瘤改变,但较多区域包膜不完整,包膜内甲状腺滤泡较大,且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阑尾黏膜已被高柱状肿瘤细胞取代,该肿瘤细胞充满黏液,胞质透亮,细胞呈腺管状排列,轻度异型,黏液突破阑尾黏膜肌层直达阑尾表面或阑尾壁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EA、CK20均为阳性,CK7为阴性,均确诊为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结论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对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的治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于胰头部3例,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3例。本组14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分叶状4例。肿瘤最大径线2.1~10.8cm(平均7.77cm)。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中度-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呈进行性强化,3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侵犯邻近胰腺,1例伴肝转移。MRI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度持续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的密度或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肉眼血尿4个月余,门诊以"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囊肿"收入院.肛指诊检查:前列腺明显增大、质软、韧感,未触及结节,无压痛.查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阴性.B超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7.6 cm×8.0 cm×8.1 cm,内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中心部可见多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内外腺分界不清,内腺突向膀胱,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前列腺周边可见较多短棒状动静脉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前列腺占位,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盆腔MRI示:前列腺明显增大,大小为6 cm(左右)×6 cm(前后)×6 cm(上下),中央叶与周围叶分界不清,其内信号明显不均,前列腺实体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内混杂不规则的短T1、短T2信号,前列腺周围盆腔见渗出改变.增强扫描: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超过正常前列腺),内可见不规则的无强化区.左侧精囊角变钝.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经直肠前列腺超声示,前列腺体积增大,内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中心部可见多数无回声区.前列腺周边可见不规则分布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可探及低速高阻小动脉频谱,最大血流速度38cm/s,阻力指数0.93,搏动指数3.04.前列腺精囊角模糊,显示不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分别于前列腺左右侧叶内低回声区针刺活检两条组织块,肉眼观呈鱼肉样,分别浸泡于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检查.针刺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示:多形性高度恶性肿瘤,瘤细胞异形性明显,分化差,并见瘤巨细胞及黏液样间质;考虑为前列腺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王勇  曾楠  马军  姚程川  黄馨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91-119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鼻腔、鼻窦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仅次于鼻部血管瘤,多发生于中年,以男性较多见,约占鼻腔肿瘤的0.4%~4.7%.肿瘤发生于鼻前庭者,其来源为鼻前庭皮肤的鳞状上皮,质较硬,呈桑葚状,多单发,其病理象及性质与起源于其他皮肤的乳头状瘤相似;肿瘤发生于鼻腔及鼻窦者,为一种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以鼻窦及鼻腔同时受侵犯为常见,其次为鼻腔外侧壁单发,鼻窦单发者居第三,发生于鼻窦者,以上颌窭为常见,筛窦次之,额窦极少见[1].本病为良性肿瘤,但由于其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常破坏周围组织,切除后极易复发且有恶变倾向,故世界卫生组织将鼻腔及鼻窦区的良性乳头状新生物称为过渡性乳头状瘤.2000~2009年本科共收治NIP 94例,其中有完整资料并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的NIP患者5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病例] 35岁,已婚.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就诊,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腹泻,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有犬亲密接触史.入院查体:后穹隆触诊饱满,左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5 cm的包块,质中,推之不动,右侧附件区未触及特殊.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未见异常.彩超检查示:膀胱后方未探及正常子宫体图形,可见宫颈回声,多个异常区,呈"蜂窝状"(图1见封3),较大一异常区约9.1 cm×9.7 cm.超声印象:子宫包虫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清除术.术中见:子宫体、左侧阔韧带上分别有质中包块,表面呈淡黄色,与左半结肠及后侧腹膜明显粘连,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异常.沿包块边缘仔细分离,遇血管结扎,将包块完整切除,用4#丝线缝合.术后切开包块见内为淡黄色液体及子囊、孙囊.病理报告:子宫、子宫左侧阔韧带包虫囊肿合并感染钙化.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1岁。发现右大腿黑痣半年。检查:右大腿皮肤见一黑色隆起,无毛发。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梭形皮肤组织一块,大小2cm×1.2cm×0.5cm,表面有一暗黑色隆起,大小0.5cm×0.5cm,切面肿瘤呈棕褐色。镜下见瘤组织呈束状排列,与表皮垂直,大部分瘤细胞呈梭形,少数瘤细胞呈多角形,似上皮样细胞,集合成群,位于表皮及真皮,瘤细胞胞质丰富,可见黑色素颗粒,胞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有明显核仁,基底部见成熟痣细胞。病理诊断:右大腿皮肤幼年性黑素瘤。幼年性黑素瘤,现多称其为“Spitz痣”。儿童多见,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病变主要见于面部和四…  相似文献   

14.
[病例] 35岁,已婚.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就诊,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腹泻,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有犬亲密接触史.入院查体:后穹隆触诊饱满,左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5 cm的包块,质中,推之不动,右侧附件区未触及特殊.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未见异常.彩超检查示:膀胱后方未探及正常子宫体图形,可见宫颈回声,多个异常区,呈"蜂窝状"(图1见封3),较大一异常区约9.1 cm×9.7 cm.超声印象:子宫包虫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清除术.术中见:子宫体、左侧阔韧带上分别有质中包块,表面呈淡黄色,与左半结肠及后侧腹膜明显粘连,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异常.沿包块边缘仔细分离,遇血管结扎,将包块完整切除,用4#丝线缝合.术后切开包块见内为淡黄色液体及子囊、孙囊.病理报告:子宫、子宫左侧阔韧带包虫囊肿合并感染钙化.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华北国防医药》2011,23(5):53-53,I0002
[病例] 女,58岁.主因无明显诱因胸闷、气短2周入院.患高血压病10余年,血压最高180/100 mmHg,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心电图示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心脏超声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入院诊断:升主动脉瘤;高血压3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于入院后2 d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示:升主动脉扩张,右侧冠状动脉未显影,左侧冠状动脉开口无异常,回旋支冗长(图1见插1),于左冠状沟向右越过房室交界区进入右冠状沟,并延伸至右冠状窦附近(图2见插1),回旋支中段轻度狭窄伴软斑块,前降支无异常,斜角支重度狭窄,主动脉瓣钙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医疗工作者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认识程度。方法收集阑尾黏液性肿瘤 1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该例病人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回盲部)阑尾腔扩张,积聚大量黏液,肌肉组织内见大量细小钙化灶,考虑阑尾黏液性肿瘤伴钙化,不排除复发潜能。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术中需行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物性质后再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0岁。主诉拟以“持续咽部不适伴颈部肿物半年”就诊。查体:胸锁乳突肌背侧可及多发肿物,质软,多个肿物融合,边界不清。 B型超声示:双侧淋巴结呈串珠样改变,最大约5.0cm ×2.5cm ×2.0cm,髓质血流丰富,可见无回声区,占瘤体85%,内可见光带分隔,诊断:双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双侧)。颈部CT提示:双侧颈动脉鞘内低回声病灶,性质待定,结核不排除,建议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活组织检查,术中所见:多发淋巴结肿大,位于胸锁乳突肌侧缘,颈总动脉旁,相当于颈部淋巴结Ⅲ区位置,呈囊性变,淋巴结囊液抽取物似巧克力样为棕褐色,病理镜下:(1)囊性为主,囊性区呈粉红色异染物质,免疫学证实,甲状腺球蛋白为囊液主要成份,浓度不均匀,内有肿瘤组织,呈出血,液化坏死。(2)实性区可见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淋巴细胞包绕。术后病理:(甲状腺左叶)甲状腺组织见乳头癌成份,(甲状腺右叶及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小3.5cm ×2.2cm,内见甲状腺旁腺组织,右颈部甲状腺清扫物内见淋巴结(6/15)见癌转移,左侧清扫物,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10)。诊断为:(1)甲状腺乳头状癌;(2)双侧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转移。病理证实后,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并行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规范,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个月后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腹痛伴恶心、呕吐6个月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升段梗阻。腹腔彩超检查示:空腹胃腔扩张8.2cm,内有液体潴留,空肠扩张4.2cm,肠壁呈“齿梳状”,左上腹见一13.5cm×5.7cm的腊肠形包块,横切呈“同心圆”征。考虑肠套叠。行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Treitz韧带10cm处近端空肠套入远端空肠,长约50cm。复位后距Treitz韧带20cm可见一灰白色肿瘤,直径约3cm大小,外生性生长,质地坚硬,肠系膜上可见10余枚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光镜所见肿瘤组织呈腺管状、乳头状排列,细胞核…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便秘、腹泻3年于1997年6月16日入院。体检:右下腹扪及5×4cm肿物,柔韧,边界不清,无明显触痛,较固定。B超提示为右下腹囊性占位性病变。为确诊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报告为回盲部包块,病理检查为慢性炎性改变。术前初步诊断回盲部肿瘤。行肠道准备4天后于1997年6月28日剖腹探查,术中发现阑尾中段呈囊状扩张约2×2cm,与盲肠壁粘连,阑尾根部套叠入盲肠内;分离盲肠壁见阑尾根部又一囊性肿物约2.5×2.5cm,基部尚正常,整个阑尾呈葫芦状。探查其余部位,未见类似肿物,行常规阑尾切除及盲肠壁修补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哑铃形阑尾一…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2岁,因妊娠30+5周来院检查,产科诊断单胎头位,孕后无特殊病史。B超检查:用LOGIQα2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3.5MHz,超声所见胎头双顶径8.0cm胎头完整,于胎儿颈部右前方见一个向外膨出的囊实性包块,大小约7.3cm×6.6cm(以实性为主其侧方见一月牙型无回声区)。超声诊断:胎儿右颈前囊实性包块(畸胎瘤),见图1。图1分娩前声像图引产后所见:引产分娩出一活女婴,体重1800克,胎儿右颈前方见一7cm×6cm的囊实性包块,表面光滑,术后诊断右颈前畸胎瘤。病理诊断:实性不成熟性畸胎瘤。讨论畸胎瘤为先天性肿瘤,系来自胚胎残余组织,是一种最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