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高铅血症患儿的临床症状、铅接触情况,以进一步防治儿童铅中毒.方法 对门诊2年中3 298例12岁以内儿童的血铅筛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发现高铅血症患儿399例,铅中毒59例.血铅平均水平(150.05±37.17)mg/L,均为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暴露危险因素,中毒的程度似与多重危险因素相关.所有患儿均给予去除铅暴露危险因素、营养指导等处理,2~3个月后复查,其血铅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儿童血铅水平的筛查,能及早发现儿童高血铅及铅中毒,达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儿童铅中毒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发生的高危因素,以便能更好地进行预防。方法选择1055例门诊患儿。年龄5个月~16岁,平均(7.2±3.5)岁。应用3010-B血铅分析仪对患儿进行血铅测定;同时对每位患儿进行铅中毒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儿童血铅水平(110.1±41.9)μg/L,铅中毒(血铅≥100μg/L)检出率为43.51%,各年龄组血铅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儿童血铅水平发生显著影响因素依次是不勤洗手、经常吃膨化食品、偏(挑)食、不常补钙和锌及经常居室装修。结论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儿童铅中毒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3岁以下儿童铅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婴幼儿铅中毒状态及程度。 方法 对前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4 543例3岁以下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并将婴幼儿分为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36个月6组。以SAS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铅中毒检出率为2.05%,3岁以下儿童血铅水平随月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 在接受血铅水平检测的婴幼儿中,高铅血症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中毒则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要注意控制婴幼儿接触铅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健康查体儿童进行血铅检测,将入组儿童分婴幼儿组(1个月~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2岁)和青少年组(12~18岁),分析不同季节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状况。结果共检测儿童13 233例。年龄1个月~18岁;男8315例,女4918例。平均血铅质量浓度60μg/L,第5和第95百分位数为19、138μg/L,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14.8%,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以轻度铅中毒为主(χ2=116.3125 P<0.0001)。按照冬、春、秋、夏季顺序,血铅质量浓度分别为48、60、61、66μg/L;铅中毒检出率分别为9.5%、12.6%、15.5%、18.4%。夏、秋季节儿童铅质量浓度及铅中毒检出率有明显季节差异(χ2=128.0371 P<0.0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男童、年龄越大越易发生铅中毒,秋、春、夏季发生铅中毒危险性较冬季大。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季节有关。北京地区秋季儿童铅中毒危险性最大。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湖南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整群随机抽取湖南省12个地区城镇学龄前儿童2 044名,男1 108名,女936名,年龄2~6岁,平均4.4±1.1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血铅水平, 并采用《中国部分城市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血铅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学龄前儿童平均血铅值为81.9±34.5 μg/L。血铅水平≥100 μg/L者482例,占23.58%。其中血铅水平100~199 μg/L(高铅血症)472例,占23.09%,血铅水平≥200 μg/L(铅中毒)10例,占0.49%。不同年龄组间血铅异常(血铅水平≥100 μg/L)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的血铅异常率为28.99%,高于女童的 21.98% (P<0.01)。不同地区儿童血铅异常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1)。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49, P<0.01)、父亲从事铅暴露职业(OR=1.314, P<0.01)及母亲常用染发剂(OR=1.678,P<0.05)为儿童血铅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异常率较高。该省城镇学龄前儿童血铅异常率与儿童所在地区和年龄有关。男性、父亲从事铅暴露职业及母亲常用染发剂为儿童血铅异常的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45-649]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患儿血铅水平变化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比不同血铅水平患儿脑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 2011年4月临床确诊的432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血铅水平及脑电图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其血铅水平,并进行t检验.将432例抽动障碍患儿分为3组,Ⅰ组:血铅水平<50μg·L-1;Ⅱ组:血铅水平50 ~ 100μg·L-1;Ⅲ组:血铅水平> 100 μg·L-1.结果 1.Ⅰ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14%(2/28例),Ⅱ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4.23%(40/281例),Ⅲ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6.34%(57/123例).Ⅰ组与Ⅱ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除年龄≤4岁患儿外,脑电图异常患儿较脑电图正常患儿血铅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 血铅水平升高会加重抽动障碍患儿的脑功能损伤.及早进行驱铅治疗可能对抽动障碍患儿脑功能损伤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中日益增多的睡眠异常患儿与有害金属铅的关系。并试图从神经化学的角度阐明铅与睡眠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于2002年10月~2004年3月对我院门诊中睡眠异常患儿40例及慢性胃炎患儿90例进行血铅测定。结果两组患儿血铅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儿童睡眠异常与其血铅水平增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关系,提高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多发性抽动症患儿31例中表现为清嗓14例(45.1%),干咳9例(29.0%),吸鼻5例(16.1%),犬吠样咳嗽3例(9.6%);患儿初期均按呼吸道感染治疗。12例(38.7%)误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13例(41.9%)误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4例(13.5%)误诊为变应性咳嗽,2例(6.5%)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结论发声性抽动是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引起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对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咳嗽患儿注意排除多发性抽动症。  相似文献   

9.
珠海市铅中毒儿童贫血发生率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珠海市铅中毒对儿童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 5 4 0名儿童血铅 (BPb)测定水平 ,将其分成非铅中毒组 (BPb <10 0 μg/L)和铅中毒组 (BPb≥ 10 0 μg/L) ,同时进行两组血细胞分析 ,测定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结果 两组RBC、Hb、MCV、MCH、MCH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较低水平铅中毒患儿贫血发生率无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铅中毒儿童血清锌、铜、铁、钙等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铅中毒儿童体内锌、铜、铁、钙等元素含量变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在市区、农村、海岛共抽取540名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血铅及其他元素(锌、铜、铁、钙等)含量测定,并分析这些元素含量在儿童铅中毒情况下有无变化。结果铅中毒组血锌水平(4.93±1.12)mg/L,明显低于非铅中毒组(t=2.282 P<0.05),其他元素含量两组无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体内血锌、血铜含量对儿童血铅水平有显著意义。结论补充适量锌制剂或通过膳食补锌可预防儿童铅中毒,减少铅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