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蛇床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连其深 《中药材》2003,26(2):141-144
本文综述了近十余年来中药蛇床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重大进展。蛇床子除了含具生物活性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油酸、亚油酸、挥发油及一些微量元素;药理作用方面重点综述了蛇床子总香豆素、蛇床子素和/或花椒毒酚对心血管、神经、免疫、呼吸、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及其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2.
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述松科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状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松属植物中普遍含有萜类、黄酮类、木质素类、多糖类、酚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该属植物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松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提取物抗肿瘤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3.
蛇床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蛇床子 ,是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 Cnidiummonnieri(L.) 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传统中药学认为蛇床子辛、苦 ,性温 ,有小毒 ,归肾经 ,有壮阳补肾 ,祛风燥湿 ,杀虫止痒之功。近年来随着对蛇床子研究的深入 ,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有新的发现。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对蛇床子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化学成分1.1 蛇床子含挥发油 1.3%。秦路平等利用 GL - MS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出 2 7个成分 ,鉴定出其中的2 0个成分 :α-蒎烯、莰烯、环葑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松油烯、α-松油烯、异龙…  相似文献   

4.
蛇床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床子系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mnieri(L.)Cusson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生长。近几年来,随着对蛇床子研究的深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有新的发现,本文拟就蛇床子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以供参考。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 蛇床子含挥发油1.3%。秦路平等利用GL-MS技术从国产蛇床子挥发油中分离出27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20个成分:α-蒎烯、莰烯、环葑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β-松油烯、α-松油烯、异龙脑、3,5-二甲基苯乙烯、艹奥、乙酸龙脑酯、△1,8-对位薄荷二烯-9-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ost-SLN),并考察ost-SLN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熔融-匀化法制备蛇床子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评价Ost-SLN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抑瘤作用,观察对脾、胸腺等器官的损伤情况,比较不同浓度下对机体带来的影响。结果:ost-SLN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而且随着给药浓度增加,ost-SLN的抑瘤率均上升,分别为34.2%、50.9%、68.5%。结论:ost-SLN在体内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且未出现毒性反应,有望开发成一种高效、低毒的蛇床子素制剂。  相似文献   

6.
运用MCI树脂、硅胶、高效液相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手段从斑蝥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MS,1D-NMR,2D-NMR波谱方法并结合已有的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1 R*,2 R*,3 S*,6 R*)-1-甲醇羟基-2-甲基-3,6-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酸乙酯(1)、斑蝥素(2)、环-(L-脯氨酸-L-丙氨酸)(3)、环-(R-脯氨酸-R-亮氨酸)(4)、环-(S-脯氨酸-R-亮氨酸)(5)、环-(D-脯氨酸-L-酪氨酸)(6)、吲哚-3-醛(7)、吲哚乙酸(8)、戊内酰胺(9)、4-Hydroxyphthalid(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均首次从该属动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的化合物1~9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1650、人卵巢癌细胞A2780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半夏化学成分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中药半夏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研究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20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半夏提取物以及半夏化学成分中的半夏蛋白、半夏总生物碱、谷甾醇、半夏多糖等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结论:半夏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为研究中药半夏抗肿瘤的作用机理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云云  刘锋  施超  张月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42-3048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α-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 A(10),phellibaumin 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 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_(50)分别为0.795 5,1.828μmol·L~(-1);对SKM-1的IC_(50)10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_(50)分别为0.533 4,1.885,1.057μmol·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_(50)10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干燥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对分离出的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对老鹳草的7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CCK-8实验检测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老鹳草的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水杨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1,2,4-苯三酚(4)、原儿茶酸(5)、(6S,9R)-6,9-二羟基-3-酮基-α-香堇醇(6)、短叶苏木酚酸乙酯(7)、没食子酸(8)、euphorhirtin G(9)、异柯里拉京(10)、金丝桃苷(11)、槲皮素(12)、烟酰胺(13)、山柰酚(14)、短叶苏木酚(15)、莽草酸(16)、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17)。化合物2~47810141517具有体外抗HepG2细胞增殖的活性 [半数抑制浓度(IC50)<300 μmol·L–1]。结论 化合物2469101316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91013为首次从老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4体外抗HepG2细胞增殖活性较好,IC50分别为27.95、18.24 μmol·L–1。  相似文献   

10.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monnieri(L.)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别名为:野茴香、野胡萝卜子、蛇米、蛇栗。性状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水溶性提取物抗诱变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蛇床子水溶性提取物,通过Ames、离体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及活体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表明了它有较强的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蛇床子商品药材调查情况、性状鉴别、粉末显微鉴别、薄层层析及香豆素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素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该属植物主要含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等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具有麻醉、镇静、镇痛、神经系统和毒性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该属植物在我国资源非常丰富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凤尾蕨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化学结构的类型,主要有二萜及其苷、黄酮及其苷、倍半萜、挥发油等类型的化合物。本属部分植物的粗提物具有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特别对一些单体成分的体外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研究较为透彻。作者对凤尾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对凤尾蕨属植物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研究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干燥成熟果实中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蛇床子提供依据。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C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L1210癌细胞毒活性实验。从蛇床子中分离鉴定了1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蛇床子素(1)、佛手柑内酯(2)、花椒毒酚(3)、花椒毒素(4)、欧前胡素(5)、异虎耳草素(6)、欧前胡素酚(7)、补骨脂素(8)、5,7-二甲氧基香豆素(9)、水合羟基前胡内酯(10)、swietenocoumarin F(11)。化合物 7,9~11 为首次从蛇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样品溶液浓度为1×10-5 mol·L-1的条件下,化合物 1,5,10, 11 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70.13%,63.10%,55.77%,75.08%,表明上述化合物对L1210细胞具有较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根80%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4-hydroxy-3-methoxylphenyl)-3-methoxylbenzofuran-6-ol(1)、mucodianin C(2)、羟基二甲氧苯基苯并呋喃醇(isopterofuran,3)、芒柄花素(formononetin,4)、阿夫罗摩辛(afromosin,5)、毛蕊异黄酮(calycosin,6)、刺槐素(acacetin,7)、3-O-甲基山柰酚(3-O-methylkaempferol,8)、甘草素(liquiritigenin,9)、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10)、variabilin(11)、白藜芦醇(resveratrol,12)、浙贝素(zhebeiresinol,13)、2,3-dicarboxy-6,7-dihydroxy-1-(3',4'-dihydroxy)-phenyl-1,2-dihydronaphthalen(14)。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苯并呋喃衍生物类化合物),命名为mucodianin S,化合物2,3,11,13,14为首次从锦鸡儿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狭叶锦鸡儿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比色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人类肿瘤细胞系Hep G2,He La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6.18±0.95),(3.75±0.08)μmol·L-1。  相似文献   

17.
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旌畅  谢晓芳  熊亮  孙晨  彭成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3):4328-4333
川芎挥发油是由中药川芎经蒸馏或萃取获得的低极性、挥发性组分,是川芎的主要药效成分。川芎挥发油主要含有苯酞、烯萜醇与脂肪酸类化合物,不同产地及提取工艺获得的川芎挥发油含量与成分不同,药效也有差异。研究发现,川芎挥发油具有镇痛镇静、改善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细胞、解热等药理作用,同时川芎挥发油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川芎挥发油研究成果丰硕,但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研究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建立权威的质量评价标准、对活性成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解决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川芎挥发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近年来远志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便于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香料植物的应用历史悠久,遍布世界各地。除之于食品烹调的调味作用外,其药用价值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现有研究显示其在抗氧化、抑菌、抗肿瘤及调节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国内外辛香料个体研究日益增多,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尤其是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仍不多见的现状,该研究对近几年常用辛香料的化学成分和上述药理活性方面所涉及的系统研究成果和有代表性的个体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从中归纳出具有药用前景的辛香料类化合物,如胡椒碱、姜黄素、京尼平苷、桂皮醛、桂皮酸、芳樟醇、甲基胡椒酚、紫苏醛、丁香酸和藏红花素等,为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该类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