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七个月来ICS应用情况,经临床随访,观察ICS置入术后再狭窄。结果1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ICS置入术,13枚支架置入13支病变的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占30.7%,左回旋支占7.69%,右冠状动脉占61.54%。手术成功率100%,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8.7±8.6%降至10.7±8.3%(P<0.01%),平均最小血管直径由0.41±0.26mm增至2.87±0.21mm(P<0.01),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临床随访4个月,无再狭窄表现。结论ICS置入可以减少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前一般都要对靶血管进行预扩张,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不用球囊预扩张,直接在靶血管内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共有76例患者未用球囊预扩张靶血管,直接置入了78枚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男性62例,女性14例;年龄54岁±11岁;稳定性心绞痛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6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病变位于左前降支42例,回旋支10例,右冠状动脉26例;A型病变32例,B型病变46例;病变均位于血管中、近端,无明显钙化,成角,迂曲;靶血管狭窄程度76.3%±4.9%,参照血管直径3.0mm±0.3mm.支架类型GFX36枚,NIR28枚,Cross-Flex8枚,Rstent 6枚,平均长度12.3mm ±3.1mm(9mm~18mm).结果:未对靶血管先进行扩张共置入78枚支架,其中77例支架顺利到位扩张成功。1例支架无法跨过病变,将支架取出用球囊预扩张后再次置入原支架顺利到位,置入成功,成功率为98.7%,术后狭窄程度减少至1.32%±5.4%,无严重内膜撕裂、急性闭塞、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有10例病人进行了造影随访,其中6例发生了再狭窄.结论:在适当的病人中进行直接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LMCA)病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完成的49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结果:49例无保护LMCA病变全部成功置入支架,共置入61枚药物洗脱支架,直接支架置入术10例(20.4%),39例(79.6%)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远端分叉部位病变双支架置入12例(24.5%)。住院期间死亡2例(4.1%),无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44例(89.8%)完成门诊及电话随访,平均随访(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完成冠脉造影随访16例(32.7%),随访期间3例死亡(6.1%),1例死于脑卒中,2例心原性猝死,分别为术后7个月及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1%(3/49)。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经选择的LMCA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有较理想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68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表明,大肠息肉219例(31.8%),大肠癌127例(18.4%),慢性结肠炎102例(14.8%),炎症性肠病66例(9.6%),肛门肛周病变122例(17.7%),血管病变11例(1.6%),肠寄生虫病3例(0.4%),阴性病例39例(5.7%),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94.3%。本文还就各种肠腔病变的肠镜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689例不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表明,大肠息肉219例(31.8%),大肠新肠127列(18.4%),慢性结肠炎102例(14.8%),炎症性肠病66例(9.6%),肛门肛周病变122例(17.7%),血管为11例(1.6%),肠寄生虫病3例(0.4%),阴性病例39例(5.7%),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94.3%。本文还就各种肠腔病变的肠镜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5F小腔径指引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①对象: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需进行PTCA和支架置入的120例患者,男10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11岁;单支病变86例(71.6%),双支病变18例(25%),三支病变14例(11.7%),静脉旁路血管病变2例(1.7%)。②材料:120例均应用Medtronic AVE 5F Z2指引导管。右冠病变43例中有29例(67.4%)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10例(23.3%)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4例(9.3%)应用Amplatz右冠导管。92例患者的121处左冠病变,61例(66.3%)应用Judkins左冠导管,17例(18.5%)应用EBU导管,14例(15.2%)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2例静脉旁路血管病变均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③手术通路:96例(80%)经右侧挠动脉,24例(20%)经左侧挠动脉。结果:对120例患者的166处病变(左主干3例,左前降支77例,左回旋支41例,右冠43例,静脉旁路2例)进行了治疗,其中119处(71.7%)直接支架置入,42处(25.3%)PTCA后支架置入,5处(3%)支架置入未成功,仅行PTCA;置入支架161枚,直径2.5-4mm,长度8-33mm。治疗前后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6.4(6.6%)和8.6%(2.6%)。并发症仅有1例(0.8%)桡动脉闭塞,但不影响手部供血。结论:应用5F小腔径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进行PTCA和支架术具有可行性,由于管径细小,大大降低冠脉和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由于导管细软,操作难度大,需掌握导管的选用策略,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方法:55例冠脉造影存在冠脉完全闭塞、弥漫病变、单支血管多处病变、偏心、弯曲等复杂冠脉病变的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73个,其中Denovo41例、Suboptimal48例、Restenosis3例、Bailout3例。结果:置入73个支架中,71个植入成功,手术成功率97.3%,残余狭窄(8.7±5.6)%,2例因病变弥漫钙化或过度弯曲支架未能到位,回撤过程中支架脱落,但均已取出,无与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5.3±19.4月,4例再发心绞痛,3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造影随访中,1例急性血栓性闭塞,2例支架部位闭塞,1例支架再狭窄,均再次成功PTCA,1例频发严重心绞痛伴血压下降,PTCA成功后死于心源性休克。54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冠脉内支架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残余狭窄小、近期疗效好,尤其适应于冠脉弥漫病变,长血管狭窄病变、弯曲、偏心等复杂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PTCA及置入支架后24支闭塞血管18支被开通,血管病变开通成功率72.0%,病例成功率78.3%(18/23),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成功率92.3%,明显高于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54.5%(P〈0.01)。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TCA及置入支架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血管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Li XM  Wang S  Li B  Wang TS  Chen GL  Wang W  Ma JL  Wang Q  Su Z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65-267
目的 评价小血管支架点状置人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小血管长病变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小血管、长病变(血管直径〈3.0mm,病变长度〉20mm)患者。根据其治疗策略分为小血管支架点状置入组(SVS组)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SES组)。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共有206例患者人选,其中SVS组113例,SES组93例。两组之间基础临床及病变血管特征均无显著差异。SES组有2例病变血管迂曲、钙化,CYPHER支架不能通过,换用DRIVER支架后顺利完成手术。在随访期间SES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4.0%vs26.5%,P〈0.05),TLR发生率(2.2%vs10.6%,P〈0.05)以及MACE发生率(3.2%vs13.3%,P〈0.05)均明显低于SVS组。结论 对于SES通过困难的小血管、长病变,可选用SVS点状置入。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7%),3例采用双导丝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8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1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义切除术,PTCA的病例成功率97.1%,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广州多中心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初步结果。方法:340例(男282例,女58例,年龄33~83岁,平均58.3±20.9岁)冠心病640支病变血管中有387支共植入支架460个。病人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史者158例(46.4%),冠心病危险因索包括高血压243例(71.5%)、糖尿病107例(31.5%)、高脂血症219例(64.4%)及嗜烟217例(63.8%)。640支狭窄血管中三支病变者86例(25.3%),两支病变者128例(37.6%),单支病变者126例(37.1%)。按ACC/AHA分型则A型病变只占9.7%、B1型占35.2%、B2型占29.5%C型占25.6%.在植入支架的387支血管中,左前降支200支(51.7%),左回旋支47支(12.1%),右冠状动脉127支(32.8%)、左总干1支和其他12支,狭窄程度为91.7±9.1%。其中三支血管同时植入支架者3例,两支血管病变同时植入支架者47例。病例中有12.0%为PTCA过程中引起严重夹层撕裂及急性闭塞并发症而植入支架。结果:支架植入术的病倒成功率为97.6%,血管病变扩张成功率为98.3%,狭窄病变几乎100%消失。失败病例包括支架脱落4例,严重夹层撕裂3例,左前降支破裂1例,但无死亡及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高效而安全的非外科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48例AMI患者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5例,多支病变5例。共置入支架63只,成功率100%,置入支架的血管中,前降支(LAD)31例35只,左回旋支(LCX)12例13只.右冠脉(RCA)12例15只。1例心源性休克成功置入支架后休克渐纠正。随访1~12个月,2例复发心绞痛.其余病例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AMI行冠脉内支架是安全有效的,早期效果好而且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值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23例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外伤术后及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无晶状体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值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裸眼或矫正视力为0.12~0.8,其中〈0.3者8眼(34.8%),0.3~0.5者10眼(43.5%),〉0.5者5眼(21.7%)。结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1972~1988年间109例早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结果。除2例术后死亡外,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8例(7.5%)死于与胃癌无关的其他病症。10例(10.3%)死于胃癌复发转移,其中死于肺及淋巴结转移复发各2例,死于肝转移及残胃再发癌各3例。1例术后12年发生Virchows淋巴结转移,仍带癌生存。粘膜下层癌(12.8%)、血管淋巴管受累(43.0%)、多发癌(33.3%)及癌灶在1.5cm以上(11.5%)的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粘膜内癌(8.0%)、无血管淋巴管受累(7.8%)、单癌灶(7.2%)和癌灶小于1.5cm者。在复发转移方式上,肝、肺血源性转移占45.5%(5/11)。残胃再发癌和淋巴结转移各占27.3%(3/11)。结论血行转移是早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形式,术后定期随诊可发现早期残胃再发癌,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24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在X线电视透视下,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stent)置入治疗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下腔静脉支架20例,副肝静脉支架1例,下腔静脉和肝左静脉双支架3例。结果24例27支血管皆一次性开通及支架置入获得成功。下腔静脉平均压力术前为3.54±0.91kPa,术后即刻降为2.02±0.98kPa。1例副肝静脉术前压力为3.22kPa,术后即刻降为2.06kPa。3例肝左静脉压力术前平均为6.17±0.82kPa,术后降为2.35±0.86kPa。术后随访平均4.6个月(1~14个月),下腔静脉保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无移位。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者21例,明显改善者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B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3支主肝静脉严重阻塞时,开通副肝静脉是治疗肝静脉型BCS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96小时内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1997年10月住院的1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6~96小时采用Selding’s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将介入导管置入病发侧颈内动脉,然后在导管内缓慢注入尿激酶(40~80万u)或精制蝮蛇抗栓酶(5.0u)。治疗前后分别行DSA脑血管造影,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2周、一年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血管完全再通6例(35.3%),部分再通5例(29.4%),血流量增加6例(35.3%)。治疗后1小时运动改善14例,感染改善11例,言语改善6例。2周临床疗效判定:基本痊愈3例(17.6%),显著进步11例(64.8%),进步3例(17.6%)。一年后随访16例,其中基本痊愈8例(50%),显著进步8例(50%)。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狭窄行支架术的临床应用分析及术后康复。方法336例病人进行了临床应用分析,按造影异常者分为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两组,单支组112例,多支组224例,支架置入率分别为58.9%和52.7%,血管狭窄80%以上者置入支架。结果两组年龄和支架长度有显著差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并发症,支架失败率以及随访事件和再狭窄率均无差异。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安全有效,病人康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98年ACC/AHA的冠脉介入治疗专家组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型,提出了病变特征与成功率及危险性的关系,认为B型和C型病变属于复杂型病变.其成功率相对较低,并发症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支架的研究及置入的技术水平发展,置入支架的成功率达95%以上.减少了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院内死亡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近一年来我院对123例复杂型冠脉病变进行了冠脉内支架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海南籍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以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特点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作为术者自1999年7月至2001年12月期间连续完成的海南籍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41例,其中≥65岁的老年患者43例(老年组),65岁以下的患者98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术特点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比例高(38%对16%,P<0.05)、伴高血压比例高(36.2%对21.5%,P<0.05)、伴糖尿病比例高(21.9%对9.6%,P<0.05)、伴高脂血症比例相当(25.8%对24.7%,P>0.05)、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高(70.4%对61.8%,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例高(64.2%对52.7%,P<0.05)、复杂病变(B2和C型)多(73.1%对62.8%,P<0.05)、钙化病变多(21.5对6.8%,P<0.05)、慢性闭塞病变多(23.8%对12.8%,P<0.05)、支架置入数量多(1.72对1.18枚,P<0.05)、支架释放压力高(14.2对11.3大气压,P<0.05)、支架直径相当(2.78对2.82mm,P>0.05)、支架长度相当(17.2对16.7mm,P>0.05)、手术成功率相当(96.9%对98.1%,P>0.05)、严重并发症(死亡、心肌梗死、争诊搭桥)相当(3.1%对2.0%,P>0.05)。结论: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中女性、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心肌梗死的比例高,其冠脉直径较大陆籍患者编细,其冠脉病变特点为复杂、多支、钙化及慢性闭塞病变较多,置入支架直径多为2.75mm且支架置入比率高,尽管如此,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海南籍非老年组患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海南籍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5例32处复杂性冠脉病变的病人进行了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置入Pamlatz-Schatz型支架29个,Gianturco-Roubin型支架4个,Micro型1个,其中3例同时置入3个■■支架,2例病人由于病变较长,故在同一病变部位同时置入两个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血管急性并发症。1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现后口服华法令过程中,出现皮肤阏斑,1例出现肉眼血尿,无其它并发症,有1例术后一个半月行冠脉造影示,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