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胸痛为主,症状典型,多有明确诱因;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血脂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结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典型,以胸痛多见,控制烟酒、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是预防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初发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2例,老年组8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AMI以男性、吸烟、高脂血症、肥胖为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简单,有明确诱发因素者多于老年组。这类患者多无先兆症状、胸痛症状典型、严重并发症少。结论青年AMI有其不同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人(≤45岁)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特点、治疗状况、临床转归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特别是探讨其危险因素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发病风险.[方法]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38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和60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状况、临床转归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青年AMI和老年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均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且青年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比老年组多,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以上者比老年组少.青年组均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故能及时就诊,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AMI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青年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特点,探讨青年AMI患者特点,为预防、治疗提供依据,降低发病率,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年诊断为急性心梗患者100例,对入选患者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压、血糖、血酯病史及发病前有无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收集发作时有无典型缺血性胸痛、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以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为著,且多有剧烈运动、情绪异常、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其临床表现多胸痛症状典型,且出现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并发症较老年组低。冠脉造影多见单支病变,形成侧支循环少见。结论针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应大力倡导戒烟、改善生活习惯、减少过度劳累、青年患者出现持续性胸痛,常规应立即做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以明确诊断,积极指导治疗,降低其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5岁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有其临床特点,男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和吸烟,女性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其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合并室颤。结论男性患者严格控制血压、戒烟。女性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才有可能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悦性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70-1371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预防。方法:对28例青年人(≤40岁)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男性26例,占92.9%;7-9月份发病16例,占57%;体力劳动者22例,占78.6%;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者28例,占89.3%;发病前有诱发因素者23例,占82.1%。结论:青年人心肌梗死具有男性多见、夏季多见、体力劳动者多见、危险因素多明显、诱发因素多突出、先兆少、症状多典型等特点。其发生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常呈非典型胸痛症状,表现为无胸痛或异位疼痛等不典型症状,且合并症多,临床上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及识别并发症,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现对浙江省人民医院近5年收治的48例,年龄>60周岁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因素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为AMI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及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心内科2007—2011年收治的年龄在20~4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临床首发症状典型、并发症少及预后好的特点,且以男性发病为主,前三位危险因素是吸烟、酗酒、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结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唐山工人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22例和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4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视觉模拟评分尺对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情况进行评测。结果 3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ASRQ得分平均(45.30±26.877)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发病3次及以上、重度胸痛、睡眠质量差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年龄、疼痛不影响睡眠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反应,严重胸痛、3次以上犯病、睡眠质量差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青年人及老年人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分为青年组及老年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危险因素、症状特点、冠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吸烟、饮酒是青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以单支病变或造影正常为多见。而老年人以多支病变为主,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预后差。结论针对不同年龄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峰 《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4):84-85
目的探讨青年人酗酒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7例青年人酗酒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青年人酗酒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无任何心血管病史,多数无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饮酒后可即刻发病,也可在饮酒后平均8.6 h后发病。临床表现除醉酒状态外与常见的心肌梗死无差别,根据心电图判断,7例患者梗死面积均较广泛。5例为非Q波梗死,预后良好,2例Q波梗死患者死于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缺乏冠心病高危因素的青年人过量饮酒后胸痛、胸闷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2.
高明峰 《工企医刊》2010,23(6):10-11
目的:分析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预防青中年AMI的过早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6例青中年人AMI患者从性别、发病诱因、症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中年人AMI患者以男性多见,多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典型,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及长期过量饮酒。结论: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有利于减少青中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因,而急性心肌梗死在青中年的发病率逐渐增加[1],受到临床普遍关注。因此,研究分析青中年AMI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对指导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42岁以下青中年人AMI26例的临床特点,旨在探讨青中年人AMI发病的相关因素和防治的重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不同的年龄段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分为三组,在致危因素、合并症、发病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0岁以上老年人比较年轻的病人有更多的致危因素和合并症,最主要的为高血压、糖尿病及肺部感染等。初发症状多无典型胸痛,而仅表现为气短胸闷、意识障碍、消化道症状或为心肌梗死并发症的相应症状。心电图上表现为无Q波心肌梗死和多部位心肌梗死也较为常见。老年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高于较年轻病人。结论 7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无Q波及多部位心肌梗死较为多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8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28~40岁,48例)和老年组(60~80岁,12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青年组吸烟、男性、肥胖、生活不规律明显多于老年组;首发症状以胸痛为主,多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低于老年组,而肥胖及冠心病家族史高于老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检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吸烟、肥胖、生活不规律、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患者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1例老年女性AMI的临床资料,对其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发病至就诊时间、镇痛剂的使用、危险因素、治疗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女性AMI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随年龄的增长呈不典型者多见,年龄越大就诊时间越晚,而吗啡用量较少;危险因素以高血压及糖尿病多见,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高.结论老年女性AMI发病症状及并发症临床上有其特殊性,随年龄增长症状不典型,诊治中应考虑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选我科2005-2008年6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分别误诊为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等。结论青年人急性心梗发生率逐年增加,认识不足、症状不典型、心电图和生化检查的局限性可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26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的不典型的表现包括突发的肩痛、上腹痛、牙痛或突然出现心衰、心律失常、休克、晕厥昏迷等;确诊后给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有效22例,无效死亡4例,死亡率15.4%。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多因未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就医晚,误诊率高,从而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时机。加强对这类隐匿性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和学习,是提高确诊率,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青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55 例青年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的临床资料,并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比较。结果 青年人 A M I 有以下特点: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饮酒者均多于中老年患者( 比值比前者为1 .4 ,后二者均为1 .6) ;发病有明确诱因者多于中老年组,且以劳累、过度用力为主;青年组表现为典型胸痛者较多。结论 吸烟、饮酒与遗传是青年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烟酒,避免过劳与情绪激动可预防 A M I。  相似文献   

19.
梁日旺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67-2568
正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为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规律,笔者总结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46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以了解其病变特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18-44岁,平均31.5岁,男44例,女2例。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ST段抬高,动态演变及  相似文献   

20.
王娜娜  沈珵  王霞 《现代预防医学》2020,(10):1833-1836
目的 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症状表现、住院延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AMI患者336例。按住院延迟时间≤12 h及>12 h分成A组和B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住院延迟,回归分析住院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住院延迟中位时间为12 h,有前驱症状的患者(39.3%)延迟时间更长。发生频率较高的急性症状为胸痛(78.3%)、出汗(41.1%)、胸闷(39.9%)。回归分析显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Killip分级≥Ⅱ级、糖尿病史是住院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经急诊入院、胸痛和心慌/心悸症状是住院延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应加强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科普力度,使大众熟知AMI的症状,指导患者自我症状监测,树立科学应对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