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疗程8周,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的第1周、第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A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在4,6,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A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愈率为65.7%,有效率为88.6%,帕罗西汀组分别为66.7%、88.9%,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老年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治疗组30例及帕罗西汀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病程、HAMA评分、HAMD评分、CGI—S无显著性差异。在原治疗躯体疾病药物不变的情况下,米氮平治疗组服用米氮平15~45ms/日,帕罗西汀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10~30mg/日。结果:54例患者惊恐发作时临床表现: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晕、昏厥等)37例次(68.5%),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窒息感等)21例次(38.9%),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胀、腹泻、饥饿感、食欲不振等)11例次(20.4%),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手抖、面部潮红、出汗、四肢麻木、怕冷等)42例次(77.8%);运动系症状(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41例次(75.9%),精神症状(阵发性濒死感、害怕失控、发疯、紧张恐惧等)34例次(63.0%);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觉醒时间延长、多梦、早醒等)48例次(88.9%)。治疗组和帕罗西汀对照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较入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在各个治疗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一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较入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在各个治疗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疗效肯定,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米氮平(商品名瑞美隆)和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口服,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HAMD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1),6周末两组HAMD、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P〈0.01),米氮平组较少合用苯二氮茧类药物。结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疗效相似,但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在治疗中国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对比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使用统计分析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14篇随机对照研究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15,95%CI(0.79,1.68),P=O.46],其第6周治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0R=1.17,95%CI(0.86,1.58),P=O.24];疗程为l、2周时,米氮平治疗组与帕罗西汀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米氮平起效速度优于帕罗西汀;疗程分别为4、6周时,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不良反应:米氮平组嗜睡、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帕罗西汀组[RR=2.40,95%CI(1.33,4.32);RR=IO.06,95%CI(4.55,22.22)],口干、性功能障碍、恶心和失眠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RR=O.45,95%CI(0.31,0.67);RR=O.07,95%CI(0.03,0.17);RR=O.12,95%CI(0.04,0.34);RR=O.11,95%CI(0.04,0.27)]。其余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长期疗效相当,但米氮平起效快于帕罗西汀。在常见不良反应中,米氮平更易引起嗜睡及体质量增加,帕罗西汀更易引起口干、恶心、失眠及性功能障碍,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组,分别在治疗第0、1、2、4、8周以HAMD、HAMA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后,米氮平组有效率为86.1%,帕罗西汀组为83.3%,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第1周开始起效,第1周疗效两组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帕罗西汀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口干、性功能障碍等,与米氮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氮平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有良好疗效,起效快,不良反应相对帕罗西汀少而轻。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作为治疗前后评定工具.结果 在治疗的第1、2、4、6、8周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时西酞普兰治愈率为66.67%,有效率为93.33%,舍曲林组分别为63.33%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和副作用与舍曲林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5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入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治疗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隔周测定惊恐症状评定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每周发作次数,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6.2%,帕罗西汀组为92.3%,二药相近。两组患者在治疗10周PASS、HAMA的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快于帕罗西汀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惊恐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CCA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和7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后,两组HAMD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紊乱因子分的减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昏、嗜睡等,与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9.
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帕罗西汀副作用。②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惊恐障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帕罗西汀20mg/d,研究组同时行认知行为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副作用。③结果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治疗后病人SAS、HAMA评分及其因子分和减分率与单用帕罗西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7.45,P〈0.05);帕罗西汀副作用轻微。④结论帕罗西汀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N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8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4.1%和59.2%,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9.6%和63.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1.
饶世雄  谭伟  谭友果  魏庆平 《四川医学》2011,32(9):1415-14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5例和帕罗西汀组25例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分值均显著降低,在治疗第1周、第2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在4、68、周时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两组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分别为92%8、8%。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患者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40例)和帕罗西汀组(40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40例患者中有39例完成研究,帕罗西汀组40例中38例完成研究。治疗结束时,度洛西汀组痊愈率为56.4%,有效率为89.7%;帕罗西汀组分别为52.6%和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SA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度洛西汀组第1周末总分低于帕罗西汀组,余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度洛西汀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总体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合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米氮平与帕罗西汀联用,以帕罗西汀单用治疗作为对照组。于入组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6周时治疗组显进率为72.7%,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分别为50.0%、75.0%。研究组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HAMA、SDSS评分在6周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定示不良反应相当(P>0.05)。结论:两药联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焦虑症状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进人艾司西酞普兰组(n=32)或帕罗西汀组(n=32)接受为期6周治疗,分别在治疗第0、1、2、4、6周末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一17》(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一17,HRSD)及《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总分评估患者疗效,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TESS)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脱落患者数据视为不可用,不予统计。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脱落1例,帕罗西汀组脱落2例,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83.9%(26例)和58.1%(18例)。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76.7%(23例)和56.7%(17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量表总分改善明显好于帕罗西汀组(P〈O.01),第4周、第6周则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周HAMA量表艾司西酞普兰组总分好于帕罗西汀组(P〈0.05)。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少于帕罗西汀组(x2值=14.93;P值〈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快,早期即有明确的抗抑郁及焦虑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何仿  阳前军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059-206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研究组)和单用帕罗西汀(对照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1、2、4、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一使用帕罗西汀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小.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要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舍曲林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门诊和住院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舍曲林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组在治疗1、2周末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6例广泛性焦虑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组(33例)和阿普唑仑组(33例),疗程6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两组HAMA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文拉法辛组SAS总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6周后两组SAS及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不良反应文拉法辛组较阿普唑仑组少而轻。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广泛性焦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合并小剂量帕利哌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联合帕利哌酮和度洛西汀,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应用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screening for somatoform symptoms-7,SOMS-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 items: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scale,HAMA)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OMS-7、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8周末研究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4.6%,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2.5%和29.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度洛西汀合并帕利哌酮治疗躯体化障碍较单用度洛西汀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优点,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